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摸底练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2小题每题3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上述材料说明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②改革开放是当前党的中心工作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春节,象征着团圆、温暖和新的开始。但总有人春节期间继续坚守岗位,默默地付出:赵德令、盛明芬夫妇坚守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默默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春节期间,广西松柏边境派出所民警驾驶快艇巡逻,坚守在边境一线。以上人物的事迹可以共同说明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不同岗位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④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关于此条例出台的原因,你推测可能是①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②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和绿色发展理念④为弘扬勤俭节约、敬天惜物的中华传统美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以“人民路”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全国有2300多条带有“人民”字眼的道路街巷,这条路也是全国重名率最高的路。不同时代的“人民路”体现了新中国诞生,全国30多条路换上“人民路”这张新名片,人民开启新生活篇章: 六七十年代,一条条“人民路”的命名记录着人们携手共建美好生活的历史; 八九十年代,“人民路”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开创性成果的自豪命名; 新时代的今天,有四成的“人民路”成为城市的主干道,支撑起日常的通勤脉络。①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初心和使命④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从千百年前的“民为邦本”到当代超10亿人民参与的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从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共创的基层管理“枫桥经验”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市长信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这说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①激发人民创造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②使更多人民群众得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③坚持依宪立法,扩大公民权利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近年来,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工作A.能杜绝行政机关违法违纪 B.以公正司法促进依法行政C.扩大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D.强调守护正义要讲究策略7.小夏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搜集到了图中的两则新闻概要。他学习的主题可能是◆“六尺巷调解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安徽桐城推深做实“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A.富强与创新 B.民主与法治C.竞争与合作 D.和平与发展8.某区政府面向辖区老年人群体试点推广“一键呼”项目,对接急救中心或系统客服,为老人提供各项生活服务及健康安全保障。材料说明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①政府应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②政府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④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连续举办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促进国际政策对话与交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共谋绿色发展……源自中国的经验技术为各国推进防沙治沙事业提供有益借鉴。由此可见①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进步 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③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④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的产出就会增加0.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A.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C.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 D.以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11.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6960名各族运动员参加18项竞赛项目和170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运动会期间还举办了民族大联欢等文化活动。这项体育盛事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旨在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现场,56个民族的运动员齐聚一堂。河北的汉族运动员刘俊杰说:“我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的关系非常融洽,非常有幸能生在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掌握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③认同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14分,共3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10分)浪费乱象近年来,中国粮食浪费问题持续加剧,已对粮食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据中科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全产业链浪费总量达3500万吨,相当于吉林省全年产量的1.5倍,足够满足1.2亿人全年口粮需求。其中,餐饮业浪费占比达12%,家庭浪费占7%,收割、储运环节损耗率更达15%以上。(1)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要改变上述乱象人们应增强什么意识?(2分)法治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并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都进行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进行相应制裁。(2)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角度,说明法治回应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治理效果?(4分)(3)要发挥该法作用,仍需哪些努力?(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10分)材料一:讲述中国故事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卓越功勋,至高荣誉,王永志、黄宗德等15人获国家表彰。故事一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凭着“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在黄土高原深处的陕北小城扎根50余年,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1999年退休后,除了每周到医院义诊之外,平时来家里看病的人也络绎不绝。退休后的22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15万人次。 故事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让黄宗德患上了终身的皮肤病、风湿病,每到夏天膝关节都会有肿胀溃烂的情况,还有留在体内无法取出的3块弹片。(1)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有哪些风采?(4分)材料二:完善科普法律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下面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节选) 第一条 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第五条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开展国家颁奖活动和完善科普法律的意义。(4分)(3)向模范人物学习以“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发表自己感言。(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14分)千百年来,尽管春节形式千姿百态,内容广博深厚,但团圆、迎新、祈福的基本内涵始终不变。总书记一次次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之中,贴福字、赏年画、包饺子、炸年糕、看民俗表演,感受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迄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共同庆贺……春节全球“圈粉”,体现了“和”文化被广泛认同。(1)据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的感受?(4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是“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人与家庭的关系上,春节讲求“和气致祥”注重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春节讲求“和实生物”。顺应规律、敬畏自然、敬天顺时,春节文化内蕴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春节讲求“和合共生”。“在一个面临更多分歧与动荡的世界里,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盼一个节日的幸福——和平的光、团聚的梦、回家的路。”春节契合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盼稳定的普遍愿望,让世人共情共鸣。(2)春节文化体现了怎样的价值理念?(2分)这些思想理念对世界治理有何启示?(3分)过去,贴春联、守岁、拜年、贴福字、逛庙会就是过年,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年俗不断涌现:非遗与冰雪运动邂逅;博物馆与图书馆成热门打卡地;或亲人或朋友一起看电影,共享文化大餐……(3)年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你喜欢哪一种年俗文化并说明理由?(3分)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摸底练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2小题每题3分,共26分)1-5 BCBAB 6-10 BBCCC 11-12 B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 0分,15题14分,共34分)13.(10分)(1)粮食安全(2分)(2)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促进道德。(2分)法治回应有利于依法规范人们行为,打击破坏粮食安全的违法行为,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守法意识。(2分)(3)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打击违反法律的行为;公民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公民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节约粮食;社会要进行法律的宣传,共同营造遵规守法的社会氛围;(结合材料展开说明,任意两点4分)14.(10分)(1)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高度社会责任感、不怕牺牲、坚持国家利益至上。(4分)(2)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人们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法律保障等。(法律道德两个角度,4分)(3)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行小发明。(2分)15.(14分)(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等(4分)(2)和睦、和谐、和平(2分)启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坚持合作共赢,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等(符合题意均可)(3分)(3)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包容力;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等(2分)①贴春联: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承,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②拜年:寓意传递祝福,意识到亲情、情谊的重要;明白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③守岁:寓意阖家团圆,守岁时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传统美德。④新年俗:在传承春节文化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创新过节方式的时代风采,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文化生活(3分)(任选一种自圆其说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