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古风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健全人格: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责任意识: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核心素养目标自主学习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阅读教材P65-6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3分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第一部分古风P65生活观察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阅读并回答:上述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负荆请罪”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展现了廉颇知错即改、知耻而后勇的风范。这个故事蕴含着以礼义廉耻为标准的荣辱观。“闻鸡起舞”的故事体现了祖逖、刘琨关心时局、胸怀大志,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程门立雪”的故事彰显了杨时、游酢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规范的良好素养,他们是尊师重道的模范。这个故事蕴含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笔记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作用)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P66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P66①运用好这些宝贵道德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P65蓝字第二部分古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P66探究分享“品读《元史》-从许衡身上悟美德内涵”1.许衡说的内心的主人指什么?2.你怎样理解““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体现了他坚守内心的道德标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原则 ,做到自我约束。”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表现 观看《古代“八德”》,思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体现和作用?①体现: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 以违背道德为耻。②作用: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P67相关链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合称“八德”,是对诸多德目的概括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①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②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③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④信,指讲诚信;⑤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⑥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⑦廉,指廉洁奉公;⑧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讨论:有人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修其孝弟(悌)忠信”——《孟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学习典故,解读美德内涵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阅读故事并分组讨论:墨子的思想强调了什么作用?这对于今天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怎样的启示?阅读感悟“墨悲丝染”的典故以及与之有关的古代书法作品,反映了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启示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说明了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优良传统。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P66——P68)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五一劳动先进人物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表彰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国家每年进行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有何作用?关注人物评选,领悟美德内涵”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优良传统。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P66——P68)探究与分享思考:范仲淹具有怎样的传统美德?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一美德?(2)①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北宋时期,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著称于世。他出身低微,但凭借才华和努力考中 进士,历任多职。范仲淹在任官期间,始终心系百姓疾苦和国家兴亡。他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政治、减轻民众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等。即使在被贬黜和患重病的情况下,他仍然不忘忧国忧民,坚持兴农办学、改善民生。②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点拨:(1)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P66——P68)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体现)?P66-68①-④环节二:“追溯历史文脉,解读美德内涵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P67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68课堂小结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作用/地位内涵/体现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道法课堂检测提升1.中华文化推崇“和”。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实生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等,这些都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下列践行“和”文化的做法,恰当的是( )①工作中要因循守旧,唯唯诺诺,不冒尖②发展中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交往中谦和有礼、推已及人、以理服人④建设中将和谐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道法2.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伦理、规范、行为等的综合。中华传统美德(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④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课堂检测提升人文精神的内容道法课堂检测提升4.这些年,湖北省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选树工作,选树各类典型近干人。其中,吴天祥、黄旭华、张富清、马旭、张定宇、崔崑、汪勇等2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开展此类活动(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③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④可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夸大作用,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道法课堂检测提升4.“广东好人”丘泽锋,放弃高薪工作回家乡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自主创立品牌农业,并成立文旅产业公司,让家乡从省定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丘泽锋的做法( )A.弘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B.发扬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C.弘扬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D.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A道法课堂检测提升5.黄大年是我国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①诚信守法、见利思义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B课堂检测提升6.在纪念五四运动的团队课上,老师出示了广大中国青年在四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青春誓言(下图)。以下青春誓言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①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