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得分202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密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学校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封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底,中国成功发射“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段,标志着中国航天工程迈人新阶段。某校初三年级以此为主题开展“航天精神与青春成长”讨论会。同学们提出以下观点:①小林:“我要向航天人学习,要学好数理化,参加科技社团,将来也为国家做贡献。”②小方:“航天成就说明搞科研才能出名!我要退学搞发明,说不定能拿诺贝尔奖。”③小美:“太空探索需要团队合作,我们可以通过科普活动了解航天知识,激发兴趣。”姓名④小杰:“我每天花3小时刷航天短视频,上课也在画火箭设计图,成绩下降也没关系。”以上这些观点对青少年成长有启发作用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年12月,演员张颂文在微博回复一名因学业压力产生焦虑的初三学生时,写道:“我读书时也曾怀疑不自己,但坚持下来后发现,每一步都是成长。”他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学生接纳情绪、积极行动,该回复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青少年群体共鸣。这说明()A.美好情感能够传递正能量B.只有成功者才能帮助他人C.情感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D.情绪波动必须依赖他人解决要3.面对生活的挫折、焦虑,右图给我们应对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座位号A.转移注意B.放松训练C.合理宣泄答D.改变认知4.2025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中小学青春期教育指引》,明确要求“异性交往应公开适度、互相尊重”。某校据此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以下行为符合《指引》要求的是①小东组织5名同学(含3名女生)在教室黑板报上合作设计“性别平等”主题内容②小广与女生小琳放学后单独留在无人的器材室排练“心理剧”肢体互动情节题③校运会上,男生主动帮体力不支的女生搬运团体项目所需的10箱矿泉水④小婷频繁在深夜私聊男班长讨论班级事务,并多次要求对方保密聊天内容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025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道德与法治模拟卷(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A C B D A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C C A D C B A C非选择题21.(1)(4 分)①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②国家高度重视法治教育,通过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③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和平等性。(每点 2 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两点可得4 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6 分)①小东和小兰的观点都是正确的;(1 分)②加强初中生法治教育,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违法行为的后果,从而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1 分)③同时,法治教育与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法治教育不仅关乎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这与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2 分)④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不法侵害;(1 分)⑤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将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1 分)(评分细则:每点2 分,其中观点正确1 分,结合小张和小王观点分析得4 分,最后总结得1 分,共 6 分)22.(1)(8 分)①彰显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鼓励全社会守护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②树立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学习姚建萍的坚守与创新精神,推动非遗活态传承;③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设计融合,为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范例,服务文化强国建设;④体现艺术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通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共同富裕目标。(每点 2 分,答出任意4 点即可,满分8 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没有联系材料扣2分。)(2)(6 分)①学习传统文化:参与非遗体验课程,如刺绣、书法,阅读经典著作,了解传统技艺的历史价值;②弘扬革命精神: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用绘画、手工艺等形式讲述党史故事,传承艰苦奋斗精神;③践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文化宣传、扶贫助困,将个人兴趣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6 分,其他合理答案如“创新传播方式”“保护文化遗产” 等可酌情给分;没有联系材料扣2 分。)23.(1)(4 分)①2019 年至 2024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逐年提高,能源结构持续优化;(1 分)②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体现我国绿色发展成效明显;(1 分)③以上表明我国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 目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 分)(要求:归纳现象给2 分,回答本质给2 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6 分)①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目标;③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通过绿色合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大国担当;④“双碳” 战略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国际竞争力” 等可酌情给分;没有联系材料扣2 分)(3)(6 分)①树立绿色生活理念,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如垃圾分类、低碳出行;②主动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③勇于监督和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履行公民义务;④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如“创新环保技术”“参与社区环保提案” 等可酌情给分)总说明:符合题意给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道法.docx 道法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