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题训练:情景探究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题训练:情景探究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题训练:情景探究题
1.法治生活〗
情境一:小江是一名八年级的中学生,他爱好阅读。周末小江和同学小新约好了去家门口的某图书馆自习。
(1)在这一生活情境中,小江和同学享有了哪一项权利
情境二:进入图书馆时,小江和同学发现图书馆入口有这样一条规定:“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单独入馆”。
(2)你觉得图书馆的这一规定合理吗 结合所学法律知识说一说理由。(至少2点)
情境三:小江和同学正在安静读书,旁边传来了喧哗声……
(3)遇到这种情形你认为小江和同学可以如何维权 (至少2种方式)
(4)结合上述情境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
2.下面是同学们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协协商→政府起草→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可谓是“中国式的决策过程”。小明说:“这一决策过程体现了政府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依法执政。”
(1)小明的观点: 。理由是: 。
情境二 小坤爸爸所在单位以某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为由,向市监察委员会发函,要求停止调查。
(2)小坤爸爸单位的做法: 。理由是: 。
情境三 小欢的舅舅是市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小欢妈妈的朋友来找小欢妈妈,希望小欢舅舅在某一案件的审判上“手下留情”。
(3)小欢正确的做法: 。理由是: 。
3.【情境探究明理践行】
以下是九年级学生小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小华的表弟经常把身边朋友的照片恶搞成各类表情包,用于网络聊天。
(1)小华表弟的做法是 的。理由: 。
情境二 小华在航模QQ群聊天的时候,发现有人在出高价收购中国航母信息。
(2)小华应该: 。理由: 。
情境三 小华的哥哥在年满18周岁时,积极报名参军入伍。
(3)小华哥哥的行为是 的。理由: 。
4.【学以致用与法同行】
下面是九年级小明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情境一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香精勾兑的假置“泰国香米”,小明看到后说“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应该把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写进宪法。”
(1)小明的观点是: 。因为: 。
情境二 爸爸带小明去商场购物,由于没有找到停车位,爸爸把车子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爸爸不以为然。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爸爸的行为是: 。用所学法律知识,对爸爸进行劝导: 。
情境三 爸爸让正在上八年级的小欢辍学会自家餐馆帮忙。
(3)小欢的正确做法是 。理由是: 。
5.【情境探究与法同行】
以下是小羽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在某网络游戏主播的诱导下,小羽的妹妹用妈妈手机给主播打赏了2万余元。
(1)小羽应该建议妈妈 。该主播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权。
情境二 妹妹一脸不解地问哥哥小羽:“爸爸妈妈都能投票选举我们村委会的组成人员,我都六年级的学生了,为什么不能投票 ”
(2)小羽的爸爸妈妈参与投票是在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 权。小羽应该给妹妹这样解释: 。
情境三 周末,小羽和好友小晨在公园游玩时看到有人落入湖中并大声呼救,不会游泳的小晨准备跳下水救人。
(3)此时,小羽应该 。理由: 。
6.【依法维权】
当你遇到下列情境时,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并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一八(6)班准备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同学小宜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我没关系,我不参与。
(1)小宜的正确做法:____理由:____
情境二爸爸开车送小春上学,结果小车被旁车剐蹭,他爸爸抄起扳手立即下车准备与旁车司机“理论”。
(2)小春的正确做法:____理由:____
7.【成长中的我】
请写出你遇到下面情境时,你的选择及理由。
情境一 你在朋友圈无意间看到同学小新发布了一段诋毁自己的文字和图片。
(1)你会选择: 。理由: 。
情境二 有不少同学经常光顾学校门口的一些非法小吃摊,存在健康的隐患,小安准备反映这一问题。
(2)你会选择的反映方式: 。理由: 。
情境三 邻居家经常深夜还在做网络直播,严重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你找邻居理论,对方却说:“这是我家,我什么时间直播是我的自由。”
(3)你会选择: 。理由: 。
8.【明理践行提升素养】
以下是小智同学生活中的四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小智的表哥与邻居吴某产生纠纷,表哥准备将吴某的照片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企图通过“曝光”的方式报复吴某。
(1)小智应该: 。理由: 。
情景二 小智看到家里饮料瓶子很多,他灵机一动,将饮料瓶制成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来装饰自己的屋子。
(2)小智的做法让我们感受到创新来源于: 。小智的这一举动会给他带来: 。
情境三 小智在每天上学和放学时,发现学校门口交通总是拥堵,小智打算向有关部门反映。
(3)小智在积极行使 权。小智在行使此项权利时应做到 。
情境四 小智的表哥准备应征入伍,但姑妈担心表哥受苦受累进行阻止。
(4)小智应该支持谁: 。理由是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以下是同学们的四个生活情景,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
情境一初中生小李认为学习是他的权利,可学可不学,经常无故迟到,成绩很差。
(1)你认为小李应该怎么做: ;理由: 。
情境二:在日常生活中,小红看到很多同学通过各种方式向父母表达孝敬之心,可小红无动于衷,她想长大后再孝敬父母。
(2)你是否认同小红的想法: ;理由: 。
情景三小军上课偷偷玩手机被老师批评,他说这是他的自由,老师无权干涉。
(3)请你判断小军的说法: ;理由: 。
10.【学以致用与法同行】
以下是初中生小静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情境一:小静发现某重要机关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向境外人员出卖国家机密。
(1)小静的正确做法: 。理由: 。
情境二:小静的表妹喜欢在晚上练习钢琴,邻居建议她白天练习,她却说:“这是我的自由,我就想晚上练琴。”
(2)小静的正确做法: 。理由: 。
情境三:王女士家的厨房漏水,导致楼下小静家墙皮脱落,小静爸爸要求王女士家赔偿损失,却遭到拒绝,双方和解未果,产生纠纷。
(3)小静应该建议爸爸通过 方式来维权。理由: 。
11.【情境探究与法同行】
情境一:小芳的邻居在小区公共绿地里种菜。小芳劝邻居不要这样做,邻居却说:“这是我的自由!”
(1)邻居这一做法是 的行为。
对邻居的话小芳可以这样回应:
情境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芳爸爸和家人商量后,卖掉旧车,买辆新车。过一段时间车辆被盗,后被依法追回。
(2)卖掉旧车是公民行使对财产 的权利。
公民享有财产对实现人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
12.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八年级某班在学习了宪法赋予我们基本权利后分享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小楠家养了条宠物狗,他每天放学后都去楼下花园遛狗,狗的粪便影响了小区的环境。
(1)小楠应该: 理由:
情境二 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查。小文表示反对,建议报警;
(2)失主的 权利受到了侵害。小文反对的理由是:
情境三 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小颖提醒并陪同父母到本选区投票站参加了投票选举;并把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落实垃圾分类的建议》发送到区政府的“区长信箱”里。
(3)小颖的父母行使了 权利;小颖行使了 权利;小颖和父母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 的重要体现。
13.学校开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主题活动。
【探宪法究起源】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经验,经过全民讨论、全面修改,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过程说明了什么。
【尊宪法见行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同时将宪法精神外化于行。
(2)置身以下情境时,我们应付诸怎样的行动
情境一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查。
①我们的行动: 。
情境二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前夕,父母表示工作太忙不愿参加。
②我们的行动: 。
情境三中了一万元彩票的父母迟迟不愿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办理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业务。
③我们的行动: 。
14.【与法同行健康成长】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信生活中的两个场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情景一:在校车上,一名同学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要求对车上所有同学进行搜身检查。小信好言提醒不能搜身检查,这名同学却坚持认为是车上同学偷了自己的钱包,自己理所当然可以搜身检查……
(1)小信提醒该同学的理由是: 。该同学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
情景二:学习完“坚持宪法至上”一单元,小信说:“宪法离我们生活太遥远,和我们没多大关系。”
(2)小信的说法是 。理由: 。
15.学法用法与法同行
以下是小方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爸爸:“小方,我考考你:别人借我钱一直找借口,拒绝归还,我能不能把这个人关在屋子里,让他家人拿钱赎人 ”
(1)小方的正确回答是
正确的维权方式有
情境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通过后,小方所在班级围绕其立法依据进行讨论,有的说依据民法典,也有的说依据刑法……只有小方所说的依据是正确的。
(2)小方所说的依据是
理由:
16.【情境探究 明理前行】
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安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小安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求公办学校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
(1)这条新闻体现了国家对公民 权的保护。
国家重视保障公民这一权利的原因是:
情境二 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提问小安:“如果本省的立法委员会发现本省拟定的法律条文中有一条与宪法精神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小安作出了正确回答,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2)小安的回答是
如果立法委员会直接将该法律颁布,该法律条文最终将会
17.【情境探究,明理践行】
以下是露露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露露对同桌小安说:“小安,周末学校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我们一块去吧!”“这是因家的事情,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我不去,”小安说,
(1)露露此时应该: 。
理由: 。
情境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这部法律的立法依据是 。
理由: 。
情境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在此之前,总书记多次提到“当代中国人权观”的话。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人权研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了我国宪法的原则: 。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
18.下面是初中生小德的三个生活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情境一:自习课上小法总是说话,小德好心提醒他,小法却说:“我有言论自由,你管不着。”
①小德的正确做法: 。
②理由: 。
(2)情境二:看到邻班的同学因家庭变故遭遇困难,小德和同学们积极捐款献爱心。
①小德和同学们是在行使对自己财产的 权。
②小德和同学的做法有利于 。
(3)情境三:周末,小德外出旅游时看见有人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此时……
①小德的正确做法: 。
②理由: 。
19.【情境探究与法同行】
以下是初中生强强生活中遇到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强强发现同桌在上课时偷拍老师的照片,并做成表情包,准备发到网上。
(1)强强应该 。
理由: 。
情境二 晚上回宿舍休息时,强强在路上遇到几个高年级同学辱骂同学小明。
(2)强强应该 。
理由: 。
情境三 强强的表哥入伍后怕苦伯累,想逃避服兵役,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说要回家。
(3)强强应该 。
理由: 。
20.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强强生活中的几处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探究回答。
情境一 班级举办了猜灯谜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家族排行我老大,子法由我生,权威不可动(打一法律名称)”。同学们纷纷抢答,只有强强的答案是正确的……
(1)强强的回答: 。
强强这样回答的理由: 。
情境二 薇薇同学流着眼泪跟同学们道别,她要退学了,因为她的后妈不让她继续上学了……
(2)同学们应该劝说薇薇: 。
同学们这样劝说的理由: 。
情境三 中午放学,强强坐上了公交车。车开了几站后,有人说钱包不见了,乘客们提议,让司机挨个搜身,看钱包被谁偷了……
(3)强强觉得这一做法不妥,理由: 。
强强可以建议司机: 。
21.【情境探究 与法同行】
以下是小方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小方的邻居在小区公共绿地里种菜。小方劝邻居不要这样做,邻居却说:“这是我的自由!”
(1)邻居的这一做法是 的行为。
对邻居的话,小方可以这样回应: 。
情境二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方爸爸和家人商量后,卖掉旧车,买了辆新车。过了一段时间车辆被盗,后被依法追回。
(2)卖掉旧车是公民行使对财产 的权利。
公民享有财产权对实现人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 。
22.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余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两个情境,请你帮他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情境一 在历史博物院参观时,同学小张想在某棵千年大树上刻下自己的“印记”。
(1)小余的正确做法是: 。
理由是: 。
情境二 小余的哥哥是摄影爱好者。这天小余看到开哥正准备把刚刚拍摄的我国某军用机场的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
(2)小余的正确做法是: 。
理由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题训练:情景探究题》参考答案
1.(1)受教育权。
(2)不合理。
作为公共图书馆,负有向社会全体成员开放阅览的义务,无论老幼。谢绝儿童进入,“误伤”周边小读者的阅读热情。
(3)协商、调解。
(4)①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相统一。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2.(1) 错误。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2) 错误。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 劝妈妈拒绝对方请求。 人民法院的工作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3.(1) 错误 该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肖像权
(2) 保留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3) 正确 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4.(1) 观点错误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食品安全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2) 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自觉遵守法律。
(3) 拒绝爸爸的要求 认真完成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应该积极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5.(1) 协商或报警(诉讼)等 财产或社会经济。
(2) 选举或选举权和被选举。 妹妹未年满18周岁。
(3) 劝止或求助周围的人等。 救人需要勇气和智慧或要讲策略、方法等。
6.(1)必须(应该)参与;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2)劝阻爸爸(告诉爸爸要依法维权);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7.(1) 要求同学删除相关信息并向自己道歉。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不受侵犯。
(2) 向城管执法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举报非法小吃摊。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利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
(3) 请求物业或社区组织进行协调处理,或拨打政府服务热线12345寻求帮助或报警。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8.(1) 制止表哥 会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人格尊严权);要依法维护权利(维护权利守程序)。
(2) 生活; 惊喜、成就感等。
(3) 监督权; 合法有序;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公正、客观。
(4) 支持表哥 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9.(1)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学习。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一项基本义务,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2) 不认同。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尽孝在当下。
(3) 错误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0.(1) 向有关部门举报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
(2) 劝阻(制止)表妹 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3) 诉讼 诉讼是解决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1.(1) 违背社会公德或违法等; 任何权利是有范围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 处分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害。
12.(1) 管好自己的狗,自觉清理粪便。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 财产权。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公民应通过合法方式维权。
(3)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监督权。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13.(1)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安排。
(2) 表示反对,建议报警处理。 提醒并陪同父母到本选区投票站参加投票选举。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要依法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14.(1)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包括名誉权在内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先检查自己的书包里有没有,再及时报告校车司机或管理员,及时告知班主任处理。
(2) 错误的。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15.(1) 不能。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2) 宪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6.(1) 受教育权。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 将该法律条文修改至与宪法精神一致(或将该法律条文废止。) 因违宪而无效。
17.(1) 劝说小安参加。 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积极地学习宣传宪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权威。
(2) 《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或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3) 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8.(1) 告知老师或让班委管理。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等。
(2) 处分。 培养奉献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
(3) 向有关部门及时举报。 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19.(1) 制止同桌。 我们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或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2) 及时制止;或向老师反映情况。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 劝说表哥积极参加训练。 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0.(1) 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 继续上学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3)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 将车开到当地派出所或报警
21.(1) 违背社会公德或违法等。 行使权利有界限。
(2) 处分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2.(1) 阻止小张乱刻乱画的举动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不仅是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表现,而且是我们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破坏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 劝阻或制止哥哥上传这些照片,并删除这些照片 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或公民要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