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食物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作_____。水、_______和_______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细胞吸收,而淀粉、_______和_____等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消化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脂肪2.消化系统的组成。3.食物消化的过程。4.食物消化的两个方面。(1)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2)食物中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在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消化酶知识点二 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1.处理方法及实验现象。序号 ① ② ③处理方法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 ℃温水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 ℃温水 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37 ℃温水实验 现象2.深入思考。(1)试管为什么要放在37 ℃温水中加热 提示:37 ℃与口腔温度相近,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2)试管为什么要放在温水中加热5~10分钟 提示: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3)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大小相同的馒头碎屑 提示:控制单一变量。3.实验结论: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知识点三 营养物质的吸收1.能够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小肠3.小肠的结构特点。(1)长: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食物在此处停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2)大:小肠内表面有许多_________,皱襞表面有许多_________,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多: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肝分泌的_____、胰分泌的_____、肠腺分泌的_____均流入小肠,其中肠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4)薄: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_____________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环形皱襞小肠绒毛胆汁胰液肠液一层上皮细胞【辨一辨】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1)物理性消化: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没有改变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化学本质,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消化道的蠕动、胆汁乳化脂肪。(2)化学性消化:食物中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这使得营养物质的化学本质发生了变化。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肝,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③是胰,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解析】①是肝,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A错误;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B正确;③是胰,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C正确;小肠长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2.解析图片,突破解题:图中 ①是肝、②是胃、③是胰、④是小肠。3.本题所思: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1.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口腔是消化淀粉的起始器官B.胃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C.蛋白质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D.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B【解析】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在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A正确。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中进行,B错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C正确。肠液和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D正确。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中含有多种消化酶C【解析】图中:①是食管、②是肝、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⑥是小肠。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检测胃肠疾病,A正确;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B正确;②肝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错误;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⑥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正确。1.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Ⅰ号 Ⅱ号 Ⅲ号馒头处理 适量碎屑加入液体 唾液2毫升 清水2毫升 唾液2毫升搅拌情况 搅拌 搅拌 搅拌温度 37 ℃ 37 ℃ 0 ℃10分钟后滴加碘液 ① ② 变蓝A.实验现象为①不变蓝、②变蓝 B.变蓝说明淀粉被消化了C.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Ⅱ号和Ⅲ号可形成对照,变量为温度A【解析】试管Ⅰ和试管Ⅱ进行对照,变量是唾液。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Ⅰ号试管不变蓝,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变蓝的是Ⅱ号。 由此可见:不变蓝说明唾液能将淀粉分解。Ⅱ号和Ⅲ号有唾液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模型构建能够让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直观易理解。某同学根据小肠结构示意图,利用纸板、胶水、毛线等材料尝试制作小肠模型。请完成3、4题。2.“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科学观念。分析小肠结构示意图,下列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B.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很薄A【解析】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些消化液和消化酶能够消化食物,与吸收功能无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扩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既与消化食物相适应,又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营养物质才能进入循环系统,与吸收营养物质有关。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营养物质很容易进入血液,与吸收营养物质有关。3.关于小肠模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粘在纸板上的毛线模拟小肠绒毛B.折成锯齿状的纸板模拟的是小肠外壁C.液体胶水模拟小肠内的多种消化液D.该模型不能模拟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解析】小肠内壁的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而小肠外壁没有环形皱襞,因此折成锯齿状的纸板模拟的是小肠内壁,不是外壁。小肠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小肠绒毛,因此粘在纸板上的毛线模拟小肠绒毛。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液体胶水模拟小肠内的多种消化液。小肠内的消化液与食物的消化有关,与吸收营养物质无关,因此该模型不能模拟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课后提升 1.以下消化系统的结构中,与它的功能最为匹配的是( )A.胰——分泌胆汁 B.胃——初步消化蛋白质C.肝——分泌消化酶 D.小肠——消化维生素【解析】胰分泌胰液;胃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直接吸收。B2.(2024·东莞质检)下列有关营养物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对应错误的是( )A.糖类(淀粉)→葡萄糖 B.蛋白质→氨基酸C.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D.维生素→无机盐【解析】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A正确。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B正确。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维生素是小分子有机物,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人体所吸收,D错误。D3.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D【解析】水、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能被直接吸收;淀粉需要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蛋白质需要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脂肪需要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才能被吸收。4.(2024·深圳期中)消化道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场所。如图的字母(A~E)表示消化道的不同部位。曲线(Ⅰ~Ⅲ)表示小明一日三餐的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情况。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早餐爱吃馒头,馒头在A中可被分解为葡萄糖B.小明午餐在烧烤店吃了许多烧烤,曲线Ⅱ表示脂肪的消化C.医生给小明开的消化酶片中含有脂肪酶,与D中胆汁作用相同D.小明肠胃炎腹泻后在医院输营养液,营养液的成分中含有无机盐D【解析】图中的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管、C表示胃、D表示小肠、E表示大肠、Ⅰ表示淀粉的消化、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Ⅲ表示脂肪的消化。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馒头在A口腔中可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曲线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所以医生给小明开的消化酶片中含有脂肪酶,与D小肠中胆汁作用不同。肠胃炎患者对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会大大降低,所以小明肠胃炎腹泻后在医院输营养液,营养液的成分中含有无机盐。5.如图甲、乙分别表示脂肪滴在消化道内的状态。在消化道的哪个位置,在哪种消化液的参与下脂肪滴呈图乙状态( )A.口腔、唾液 B.胃、胃液C.小肠、胆汁 D.大肠、肠液C【解析】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胆汁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题图中脂肪由甲状态的大颗粒,变成了乙状态的小颗粒,是小肠内胆汁的作用。6.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①为胰,则②为胰液B.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是肝脏C.若①为肠腺,则②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D.若④是毛细血管,则③可能是氨基酸B【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脂肪酶,只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7.(读图理解)下面是某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有关知识后,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图甲(消化系统模式图)和图乙(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问题:(1)小芳说,早晨我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消化是从图甲中的[__]_____开始的。(2)小洁说,早晨我吃了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甲中的[__]___开始初步消化的。(3)洋洋说,早晨我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乙结构中的[__]___分泌的_____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4)涛涛说,不管你吃的馒头、鸡蛋,还是油条和豆浆,最终消化后,都要到图甲结构中的[__]_____才能被吸收,因为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5)小婧说,图乙中,结构[2]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有[3]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这里,有[5]分泌的_____流入这里,还有肠壁内的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流入这里。2口腔4胃3肝胆汁6小肠胰液【解析】本题考查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内的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消化为麦芽糖。(2)胃内有胃液,胃液内的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肝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4)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5)小肠的起始端叫十二指肠,肝分泌的胆汁、胰分泌的胰液都由这里流入小肠。8.(实验探究)某科研人员欲探究胃液和肠液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设计如下表实验。取三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向其中加入等量蛋白质溶液后进行表格中处理。查阅资料得知,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回答下列问题:试管 加入 振荡摇匀 处理温度 冷却后加双缩脲试剂甲 a 是 37 ℃ 变紫乙 2 mL胃液 是 37 ℃ b丙 2 mL肠液 是 37 ℃ 不变紫(1)胃液、肠液能够消化蛋白质的原因是两者都含有_______。(2)表格中a为_________,甲试管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 (3)结合甲、丙试管可知,双缩脲试剂无法让_______变成紫色;猜测b处现象_____,原因是胃液_____(填“能”或“不能”)彻底分解蛋白质。(4)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某广告语“×××胶囊,寻回人体流逝的胶原蛋白,让您定格十八岁!”你认为这个广告是否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___(填“是”或“否”),请用所学的有关消化吸收的知识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酶2 mL清水对照氨基酸变紫不能是胶原蛋白作为一种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需要被消化系统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胃液、肠液能够消化蛋白质的原因是两者都含有蛋白酶。(2)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表格中a应为2 mL清水,甲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3)结合甲、丙试管可知双缩脲试剂无法让氨基酸变成紫色;猜测b处现象变紫,原因是胃液不能彻底分解蛋白质。(4)广告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因为胶原蛋白作为一种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需要被消化系统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