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分析生 物(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塞罕坝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极大缓解了沙尘暴灾害。下列选项与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惊蛰雨雷,小麦成堆 B.大树底下好乘凉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带土移栽 B.合理施肥 C.农田排涝 D.间作套种3.如图是利用气球和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保卫细胞,控制②开闭B.②模拟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C.③模拟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D.在夜幕降临时,大多数②呈图示状态4.“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并发育成熟B.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C.青春期开始产生性激素,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D.青春期心理发育已经成熟,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5.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 B.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是肝脏C.若④为毛细血管,③表示消化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为淀粉6.增加碳储存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下列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 C.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D.选用高产农作物7.“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属于水生植物,茎多分枝,着生不定根,花金黄色,果实为蒴果,种子边缘具纤毛。该植物属于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苔藓植物8.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羊被誉为“秦岭四宝”将其中的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羊归属于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体温恒定 D.心脏四腔9.下列生物体结构中不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 )A.根毛 B.小肠绒毛 C.呼吸道纤毛 D.营养菌丝10.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或真菌,酸奶和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 ( )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枯草杆菌11.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产生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 AB段,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 AC段,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不断增加D. BC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1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由视野①到视野②进行的操作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换用高倍物镜 C.换用小光圈 D.用擦镜纸擦拭镜头13.如图曲线可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一天24h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则植株存在有机物积累B.甲可表示某人从西藏到海南旅游,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变化C.乙可表示无机盐在消化道的吸收过程,BC段在小肠中进行D.乙可表示血液流经大脑后,氧气的含量变化14.如图中①②表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③表示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考虑细胞形态和细胞间的连接),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③为肺泡细胞,则二氧化碳含量②>①B.若③为大脑细胞,则尿素含量②>①C.若③为小肠细胞,则饭后葡萄糖含量②>①D.若③为胰岛细胞,则饭后胰岛素含量②>①15.人类身体蕴含着许多奥秘和不可思议的精巧“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B.肺泡数目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D.高度特化的神经细胞有突起,有利于接收并传导神经冲动16.人类和数百万种动植物及微生物共享地球。以下关于生物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B.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种、属C.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着,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D.根据体温是否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变化,动物可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17.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18.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用火 B.能否直立行走 C.能否制造工具D.脑容量是否1000mL以上19.下列诗词所描述的动物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20.经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我们对自己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A.父母的基因都会随着精子、卵细胞传递给我们B.当受精卵形成的时候,我们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C.刚出生的我们可以靠母乳抵抗外界的多种传染病D.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得分21.(5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农民常在雨后播种,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2)“谷雨麦挺立,立夏麦秀齐”,小麦能够“挺立”的原因是茎内有起支撑作用的 组织。(3)“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时节正是北方麦收之时,小麦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中。(4)“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农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5)“秋分一到,谷场见稻”,收获水稻后需晾晒,以减少种子含水量,降低种子 作用强度。22.(5分)春夏交替之际,是甲流等常见传染病的高发期。王某因发烧、头晕、乏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下图是王某的血液检验报告单(显示部分内容)。请分析作答:(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甲流 患 者 属于 。(2)王某在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3)报告单显示,王某的白细胞 数 目 比 正 常 值 ,医生判断他可能被致病菌感染。(4)医生根据报告单及其症状初步判断王某贫血,建议他多吃含 (无机盐)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5)如果王某再次患同样的病,他想服用上次剩余的药物,服药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一条即可)23.(9分)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有多种方法。太空玉米是利用宇宙飞船将普通玉米种子带到太空,借助太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环境条件诱发种子发生变化,再返回地面选育出的新品种。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其种子有5种颜色,而且味道也比普通玉米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种子在太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因素的影响下,使玉米种子的 发生改变。与普通玉米相比,太空玉米的种子出现了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 。培育玉米新品种的方法,除了诱变育种(太空育种)外,还有 (答出一种即可)。(2)在适宜的条件下,玉米种子开始萌发。种子萌发时由丙图中的[ ] 提供营养,图中[②]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3)玉米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通过根尖的 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4)甲图表示开花期的玉米,a所示的过程称为 ,受精完成后,花结构中的 发育成乙图中的果实。(5)玉米用途广泛,在农业生产上提高玉米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一点即可)。24.(5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在问天实验舱内,4条斑马鱼(图1)、金鱼藻和微生物组成了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图2)。科学家将研究空间环境对鱼类生长发育、生态系统运行与物质循环的影响,实现中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方面的突破。请分析作答:(1)斑马鱼、金鱼藻和微生物组成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的 部分。(2)在问天舱中,金鱼藻通过 作用产生氧气供斑马鱼呼吸,鱼呼出的 被藻类吸收利用。斑马鱼产生的粪便由 分解,为藻类生长提供养料。(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小型水生生态系统模拟制作了如图3的两个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几天后,发现B瓶中的小鱼比A瓶中的小鱼活跃。请你分析A瓶中的小鱼不活跃的原因可能是 。25.(6分)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金鱼藻和 BTB 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TB 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 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数量、大小、生长状况要 。(2)实验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甲、乙锥形瓶BTB 溶液都由蓝绿色变成黄色,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3)实验二: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 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 ,原因是 。(4)根据实验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做什么 (答出一点)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分析参考答案生 物(模拟)一、1-5:BCDCA 6-10:ACBCC 11-15:DADAD 16-20:BDBDA二、21.(1)水分 (2)机械 (3)胚乳 (4)根毛 (5)呼吸22.(1)传染源 (2)静脉 (3)高 (4)铁(5)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用法用量、适用症(或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或注意服用时间、不良反应、药品是否受潮变质等信息。)23.(1)遗传物质 变异 杂交育种(合理即可)(2)①胚乳 胚芽(3)成熟区(或根毛区)(4)传粉 子房(5)合理密植,使得玉米植株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24.(1)生物 (2)光合 二氧化碳 分解者(或微生物或细菌和真菌)(3)A瓶中缺少绿色植物(或缺少生产者或没有水草或氧气不足)25.(1)光(光照)基本一致 (2)二氧化碳 (3)甲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4)植树造林(或绿色出行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