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一、选择题(共20分)1.(2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斐然。下列传统工艺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湿法炼铜 B.烧制陶器 C.垦畦晒盐 D.谷物制酱2.(2分)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2分)氯元素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挑战,如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 B.氯原子易失电子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4.(2分)生产二氧化氯高效消毒剂的原理为,其涉及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5.(2分)将3.2g某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CO2和3.6gH2O(无其他产物)。下列对于该物质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该物质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6.(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稀有气体 C.干冰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7.(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探究Zn、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先进行如图1中甲、乙、丙三个实验,一段时间后,再将丙中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并向滤液中加入乙中剩余的铁,滤液中析出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仅依据甲、乙、丙三个实验不能比较出Zn、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乙实验中会观察到无色溶液变为浅绿色C.图2中c点对应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Fe(NO3)2和Cu(NO3)2D.图2中从a点到b点对应溶液中Cu(NO3)2的质量逐渐减少8.(2分)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太阳能发电 C.海水晒盐 D.生石灰作发热包9.(2分)能与水反应生成,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0.(2分)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容器是( )A.铁桶 B.镀锌铁桶 C.塑料桶 D.铝盆二、填空题(共27分)11.(2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制品也是日常使用较多的金属,它的抗腐蚀性能比较强,这是因为它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对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请写出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12.(4分)食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常用的调味料。如图是将固态氯化钠(b)分别加水(a)和加热熔融(c),并置于电场中的微观示意图。(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a中的微粒所构成的物质属于 ,固态NaCl中存在的微粒是 。(2)从微粒的角度看,NaCl从固态变为熔融时,变化的是 。(3)如图为钠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从图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13.(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氢元素 ;(2)钙原子 ;(3)价碳的氧化物 ;(4)3个硫酸根离子 。14.(2分)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哈伯法合成氨气是工业制备氨气的主要方法。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3分)我国传统的色彩体系由我国古人从自然万物的变迁中发掘而出。又用浪漫的想象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称,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学追求。(1)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2)群青:取自青金石,主要含Na、Al、Cl、Si、O、Ca等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3)桃红: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红花素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推测红花素中一定含有 元素。16.(3分)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我国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1)“国和一号”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核电站利用裂变释放能量使水变为水蒸气,此过程中,水分子的 发生改变。(2)“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为我国深水海域油气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开拓了新道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3)630兆瓦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从燃烧源头上减少了煤电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我国燃煤机组源头减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17.(2分)将不同质量的Mg、Al、Zn三种金属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反应后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写出Zn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判断加入三种金属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8.(3分)天气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天气瓶用到硝酸钾和氯化铵,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2)欲除去KNO3中混有少量的NH4Cl,可采用 结晶。(3)t1℃时,将30gKNO3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19.(3分)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B、C中含有同种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1)物质B的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分)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 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利用天然气做饭等。三、实验题(共16分)21.(9分)I.实验室气体制取及性质验证:(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时,液面应该在 处。(4)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如下表所示,若某同学想利用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集气瓶中的液体应选择 ,收集气体时气体从 口通入。物质种类 水 酒精 饱和溶液每毫升液体中溶解的体积 几乎不溶II.跨学科实践活动某同学将上图1装置置于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 移,证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加剧 。(6)能促进植物的 ,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白天大于夜间,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用于增加蔬菜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该装置放置在 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利用。22.(7分)某同学配制50g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①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在测量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2)《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a.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b.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c.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③步骤a中,黄卤所含杂质和黑卤所含杂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步骤b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 。⑤步骤c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和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 。A.蒸馏水 B.饱和NaCl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饱和溶液⑥将60kg含10%NaCl的黄卤和40kg含15%NaCl的黑卤混合,经“敞锅熬盐”制得的粗盐中NaCl的质量最多为 kg。五、计算题(共6分)23.(6分)化学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同学们欲利用鸡蛋壳中的碳酸钙测定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按照下图操作进行实验(鸡蛋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计算:(2分)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2)(4分)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5 CBBDC 6-10 CDDAC11. 化合12.(1) 混合物 Na+、Cl- (2)离子间间隔 (3)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13.(1)H (2)Ca (3)CO (4)14.沸点15.(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2)质子数 (3)碳 、氢16.(1)间隔 (2)甲烷 (3)N217. 铝、镁、锌18.(1)硝酸钾 (2)降温 (3)6519.(1)CO2 (2) Ca(OH)2+2HCl=CaCl2+2H2O (3)2AgNO3+Cu=Cu(NO3)2+2Ag20.化学反应21.(1)水槽 (2) (3)m (4) 饱和NaHCO3溶液 c(5)左 温室效应 (6)光合作用 高处22.(1)②①⑤③④ ① 变大(2) 蒸发结晶 B 1223.(1)8.8g;(2)设参加反应的盐酸溶质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