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Unit 11 Rules matter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第8课时 Project and Review 课型 实践项目课语篇研读What---本单元围绕 “规则与标识” 展开,涵盖校园公共标识设计、不同国家规则差异、常见标识含义及相关规则、用 must/should 等表达规则以及中国餐桌礼仪等内容。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匹配标识功能、听填表格、根据标识填空、看图造句、阅读并完成任务等,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语言知识,了解不同场景下的规则和文化。 Why---让学生掌握与规则、标识相关的英语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不同规则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对不同国家规则差异及本国文化(如餐桌礼仪)的了解,提升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How---通过不同板块的活动组织内容,各活动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从认识公共标识到了解不同国家规则,再到运用语言表达规则以及学习餐桌礼仪,逐步深入。运用大量与规则表达相关的情态动词(must, should, mustn't, shouldn't);包含常见标识的英语名称和功能描述;介绍不同规则时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已掌握一定基础英语词汇和简单句式,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和标识有直观认识,在中文语境下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未知】对于用英语准确描述各种规则和标识的功能存在困难。不太熟悉不同国家规则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餐桌礼仪的英语表达。 【能知】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与规则、标识相关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学会用英语表达规则和标识含义。能够对比不同国家规则差异,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深入了解中国餐桌礼仪并能用英语进行介绍,增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拼写本单元与规则、标识相关的重点词汇,如 public signs、function、rule 等。熟练运用 must, should, mustn't, shouldn't 等情态动词表达规则和建议。能够读懂关于规则和文化的文本,准确提取关键信息;能用英语清晰描述公共标识的功能、不同国家的规则差异以及中国餐桌礼仪。 思维品质:能够对不同场景下的规则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对比不同国家规则和文化差异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客观看待和尊重文化多样性。通过设计校园公共标识,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掌握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在课后主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拓展相关知识。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在交通、公共场合等方面规则的差异,尊重多元文化。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内涵,能用英语向他人介绍,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与规则、标识相关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以及 must, should, mustn't, shouldn't 等情态动词的用法。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公共标识的功能、不同国家的规则差异以及中国餐桌礼仪相关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书面和口头表达,如设计标识并介绍其功能、描述不同规则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和运用 must/should 与 mustn't/shouldn't 表达不同程度的规则和建议。理解不同国家规则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中国餐桌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用英语准确、得体地进行介绍和交流。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自然地表达规则和文化相关内容。 易错点: must, should, mustn't, shouldn't 等情态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混淆,尤其是 mustn't 和 shouldn't 表意的差别。描述公共标识功能和规则时,出现词汇搭配错误和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名词单复数使用不当等。对一些文化相关词汇(如 table manners、seat 等在餐桌礼仪语境中的用法)理解和运用不准确。 易忘点: 一些不常见公共标识的英语表达,如特定场所的警告标识、信息标识等。不同国家规则差异中的细节内容,如某些国家交通规则、公共场合行为规则的具体规定。中国餐桌礼仪中一些具体行为规范的英语表述,如 “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里” 等。 拓展点: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则和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和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计更多创意公共标识,并撰写简短的设计说明。开展关于 “全球规则文化交流” 的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规则文化内容,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演讲能力。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工具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运用英语描述比奇堡中违反规则的场景,理解公共标识的含义与功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共标识,培养学生分析标识功能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学校公共标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一: Warm up 1. Look and say. 展示一系列海绵宝宝中违反规则的图片,同学们,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s happening in Bikini Bottom What rules do they break 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应当遵守的规则。2.Read and think.Q: What do the following public signs mean Q: Where can you find them Q: Why do we need public signs in our life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为了规范行为(For good behaviors)、提供信息(For information)和发出警告(For warning)相关的规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为了规范行为(For good behaviors)、提供信息(For information)和发出警告(For warning)相关的规则。 任务二: Project 1. Activity 1 Look at the public sign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Match the signs with their main functions.2. Activity 2 Group work. Design some public signs for your school. Think about the types of the signs and their functions.3. Activity 3 Share your public signs in class. Our signs for ... 任务一: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看是否主动发言描述图片和规则;检查学生对公共标识相关问题的回答,判断其对公共标识含义、功能及作用的理解程度。 任务二: 检查看学生对公共标识功能匹配的准确性,判断其对标识功能的理解;观察小组合作过程,评估学生在设计标识时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分享,评价其对设计标识的介绍是否清晰、准确,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海绵宝宝场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观察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规则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关于公共标识和规则的主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铺垫。通过观察、匹配和设计活动,加深学生对公共标识的理解,小组合作设计标识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多种能力,同时为后续听力学习中对不同规则的理解做准备。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应用实践: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表格信息预测听力内容,在听力过程中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完成表格填写,通过阅读、配对讨论和完成练习,复习巩固 “must/ mustn't” 和 “should/shouldn't” 的用法,提升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三:Review 1. Read and guess.阅读表格信息,猜测听力内容。2. Listen to the text and complete the table. 3. Listen and read. 4.Pair work.Discuss how the rule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a.5. Activity 2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signs. 6.Activity 3 Look and check.Look at the pictures. Put a check (√) for must/should or a cross (×) for mustn’t/shouldn’t, and then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given words.7. Activity 4Read the text and complete the reading tasks. 任务三: 检查学生对表格的填写情况,评估其听力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观察学生跟读的语音语调准确性;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不同国家规则差异的分析能力;查看学生完成填空、标注和造句练习的正确性,判断其对情态动词的掌握程度;检查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阅读理解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听力和阅读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对比不同国家规则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同时巩固重点语法知识。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迁移创新: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则知识,结合比奇堡国际海底运动会的情境,进行规则制定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四:Consolidation Group work.假设比奇堡要举办国际海底运动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运动会期间的规则,包括运动员规则、观众规则等。任务五:Summary 任务四: 观察小组讨论的过程,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查看小组制定的规则,评价规则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任务五: 检查学生填空、写短语中文意思和造句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本单元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的掌握程度。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通过制定规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对规则的理解和表达。通过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评价量表课时作业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基础题: 抄写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如 public signs、function、rule、must、should 等),每个单词和短语抄写 5 遍。 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加深记忆,确保准确书写和认读。 通过抄写和背诵,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的语言运用和拓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提高题: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用 must, should, mustn't, shouldn't 各造 3 个句子,描述校园生活中的规则。 让学生在造句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情态动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拓展题: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该国独特的规则和文化习俗,制作一份手抄报,用英语进行介绍和说明。 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文化探究和语言创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文化交流意识。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亮点:情境创设生动有趣,以海绵宝宝的场景贯穿教学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学活动丰富多样,涵盖观察、讨论、设计、听力、阅读、写作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不足:在小组合作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均衡,个别学生主导讨论,而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一些讨论和分享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部分练习无法充分展开,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不够扎实。 改进: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参与度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有所收获。优化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在讨论和分享环节设置时间限制,确保各项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