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一)生物参考答案1.B【解析】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基本可能为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不能就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动物细胞中不存在淀粉,A错此判定高茎为隐性性状,A错误;高茎豌豆与矮茎误: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存在于红豌豆杂交,后代出现高茎:矮茎=1:1的情况,如细胞内,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正确:DNA的果高茎为显性则这批高茎豌豆为杂合子,如果矮茎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核糖核苷酸是为显性则矮茎豌豆为杂合子,但从该杂交组合无法R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判断其显隐性,B错误;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出现单位是葡萄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不矮茎,这属于“无中生有”的情况,那么新出现的矮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C错误;高茎豌豆构成的,且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非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全是高茎,说明高茎对矮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茎为显性,并且高茎豌豆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2.D【解析】图甲中方式1是自由扩散,其运输速率这批高茎豌豆为纯合子,D正确。故选D只与物质浓度有关,与图乙中①(运输速率与物质5.B【解析】AAbb×aaBB杂交,其中AAbb表现为浓度呈正相关,代表自由扩散)相对应,方式2是协黑色,A项不符合题意:AaBb X aabb杂交,F,中黑助扩散(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受通道蛋白数量限4,B项制,与图乙中②(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值后,运输速率色(Ab)比例为号×专,白色比例为不再随物质浓度增加而增加,存在载体饱和现象,符合题意;aabb×aaBB杂交,F,均为白色,C项不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这里对应协助扩散)相符合题意;AaBb X AaBb杂交,F,中黑色(A_bb)对应,A正确:CO2和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比例为3×1.34文王=。·自色比例为6D项不符合题由扩散,即图甲中的方式1,B正确:水分子以方式意。故选B。2(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通过细胞膜时,水分子不与水通道蛋白结合,C正确:图乙中①是自6.D【解析】据题干分析可知,红翅蝶对应的基因型由扩散,不受氧气浓度和转运蛋白数量限制,②是为A_bb,粉翅蝶对应的基因型为A_Bb,白翅蝶对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需要转应的基因型为A-BB、aaB、aabb,第二组实验中运蛋白,协助扩散虽然不需要能量,不受氧气浓度的F2出现了3:6:7的比例,是9:3:3:1的变限制,但受转运蛋白数量限制,D错误。故选D。式,故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3.D【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定律,结合第一组实验的杂交情况可推知,在第一行,而AIF位于线粒体内膜,参与的应是有氧呼吸组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的基因型为第三阶段反应,A错误;据题干可知,细胞受到氧化AABb,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正应激损伤引发细胞调亡,抑制AIF释放阻止的是确、B正确:结合A选项的分析,可推知第二组中细胞调亡而非细胞坏死,B错误:核孔具有选择性F,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IF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C错误;AIFAAbb,F:中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能促使染色质凝集、DNA断裂,最终引发细胞调AaBb,号AaB,元AAh,GAb,忌AAB助,422亡,其功能丧失会影响细胞调亡的发生,D正确。故选D1214.D【解析】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是高茎,高茎16aaBB、16aaBh,16abb,故在第二组中,F白翅·生物答案(第1页,共5页)·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一)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 分子名称 基本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存在部位A 淀粉 葡萄糖 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B 血红蛋白 氨基酸 运输氧气 红细胞C DNA 核糖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 纤维素 葡萄糖 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2.图甲表示的是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物质浓度对两种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方式1和方式2分别与图乙中的①和②相对应B. CO 和O 通过细胞膜的方式都与图甲中的方式1相同C.水分子以图甲中的方式2通过细胞膜时,水分子不与水通道蛋白结合D.图乙中①和②都不受氧气浓度和转运蛋白数量的限制3.凋亡诱导因子(AIF)位于线粒体内膜,在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呼吸过程。当细胞受到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时,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改变,AIF 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促使染色质凝集、DNA 断裂,最终引发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IF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B.抑制 AIF 从线粒体释放可阻止细胞坏死C. AIF 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D. AIF 功能丧失会影响细胞凋亡的发生4.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显隐性未知。现有一批高茎豌豆种子,为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及高茎和矮茎的显隐性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是高茎,则高茎为隐性性状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高茎:矮茎=1:1,则这批高茎豌豆为杂合子C.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出现矮茎,则矮茎为显性性状D.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全是高茎,则这批高茎豌豆为纯合子5.已知某种昆虫的体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黑色素合成,基因B抑制基因A 表达,即只有基因A 存在且基因B不存在时昆虫体色为黑色,其余情况均为白色。现有两只白色昆虫杂交,F 中黑色昆虫:白色昆虫=1:3,则亲代白色昆虫的基因型可能是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6.某种蝴蝶的翅膀有红色、粉色、白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基因A 控制红色素合成(AA 和 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表现为粉色)。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一组:P 白翅蝶×红翅蝶→F 粉翅蝶,相互交配,F 红翅蝶:粉翅蝶:白翅蝶=1:2:1第二组:P 白翅蝶×红翅蝶→F 粉翅蝶相互交配,F 红翅蝶:粉翅蝶:白翅蝶=3:6:7A.在第一组中,亲本红翅蝶的基因型为 AAbbB.在第一组中,F 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C.在第二组中,F 白翅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D.在第二组中,若对F 粉翅蝶进行测交,则子代中粉翅蝶的比例为7.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有明显平行关系,据此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该假说C.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证明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D.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8.如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了2个四分体B. a和 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可能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D.发生互换后,b和b'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9.已知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图1是蝗虫某个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图2展示了该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细胞是雄蝗虫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B.该细胞的染色体数和 DNA数相等C.该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11条或12条D.该细胞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0.如图为某遗传病(相关基因用 A、a表示)的系谱图。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Ⅱ-1无致病基因,则Ⅲ-3的体细胞最多含4个致病基因C.Ⅲ-3总是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Ⅰ-1D.Ⅱ-3和Ⅱ-4再生育正常儿子的概率是11.伴性遗传理论在医学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抗维生素 D佝偻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从优生角度建议生男孩②鸡的芦花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子代中芦花鸡全是雄性,非芦花鸡全是雌性③若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其女儿也一定患红绿色盲④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则子代中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科研人员利用一种感染 A 细菌的病毒B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来探究病毒B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位素标记法中,两种核苷酸都含有 N元素B.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无放射性而乙组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C.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 RNA 酶运用了减法原理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13.下列表格中关于 DNA 相关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 科学家 主要贡献A 格里菲思 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断出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B 艾弗里及其同事 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威尔金斯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DNA 的衍射图谱,为DNA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D 沃森和克里克 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中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14.近期,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衰老》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了一个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CG118373),该基因能影响线粒体形态,是与线粒体基因共同作用的核基因之一,其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与动物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合成减少则会缩短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CG118373会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子代B.将CG118373彻底水解会得到6种产物C.个体衰老后细胞中的 CG118373会逐渐消失D.动物体内的核基因都和CG118373一样,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15.科学家以某单细胞真核生物为研究对象,证明其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该生物每30分钟繁殖一代,实验先将其在含 N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使DNA均被 N标记,随后转移至含 N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培养代数收集细胞并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培养代数 离心结果第0代 全部为重带第 1代 全部为中带第 2代 中带: 轻带=1:1A.若为全保留复制,第1代离心结果应是重带与轻带数量比为1:1B.第2代出现轻带,是因为含 N的母链在复制过程中被分解C.该实验中,随着培养代数增加,轻带DNA 所占比例逐渐降低D.若继续培养至第3代,中带DNA 在离心管中的位置会逐渐上移16.科学家从发光水母中获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玉米植株中,最终培育出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玉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光水母的基因和玉米的基因组成单位相同B.发光水母的基因在玉米细胞中也能发挥作用C.发光水母的基因和玉米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只有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发出绿色荧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2分。17.(10分)某同学分别对韭菜和韭黄(由韭菜种子在避光条件下培育而成)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得到如图一所示的结果。图二则展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流程,涉及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传递,其中1~8代表物质。同时,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会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图三呈现了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韭菜叶片色素分离结果的滤纸条上,色素带④的名称是 ,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2)图二中,2是 ,光反应阶段完成的能量转化为 .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 (填具体场所)。如果 浓度不变而光照强度突然降低,则短时间内7/6的比值会 (填“变大”或“变小”)。(3)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 Ⅰ 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光照强度较高,主要原因是 。(4)农业生产中,增施有机肥的方式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其原理是 。18.(10分)已知兔子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 和 控制,其中 控制黑色、A 控制灰色、A 控制白色。为确定3个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黑色×灰色→黑色:灰色:白色=2:1:1。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 A 、A 和A 的本质区别是所含遗传信息不同,其遗传信息蕴藏在 之中(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 、A 和A 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用“>”表示),判断的依据是 。(3)控制兔子毛色的基因型共有 种。相同毛色的兔子交配一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表型是 。(4)现有一只黑色雄兔、多只灰色雌兔和多只白色雌兔,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法鉴定该只黑色兔子的基因型,要求写出处理方法以及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处理方法: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9.(11分)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幼虫的皮肤有不透明和透明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家蚕茧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b与D、d)共同控制。已知基因B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合成黄色素,从而使蚕茧呈黄色;基因D并不直接控制合成与色素有关的酶,但当基因D存在时会影响基因B的表达。现有纯合品系家蚕甲(皮肤不透明黄茧)、家蚕乙(皮肤透明白茧)、家蚕丙(皮肤不透明白茧),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 和F 的部分性状,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实验 亲本 F F 一 甲×丙 白茧 黄茧:白茧=3:13二 甲×乙 皮肤不透明 ♀:皮肤不透明: 透明=1:1;♂:皮肤不透明: 透明=2:0(1)控制皮肤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Z”)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及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三对等位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若只考虑家蚕茧色这两对基因,实验一中,F 的基因型是 ,F 中白茧的基因型有 种。(3)根据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亲本甲、丙的基因型分别为 。(4)实验二中,若乙的基因型为BBDDZaW,让F 雌雄蚕交配,F 雄性白茧中纯合子占 ,让F 中皮肤透明黄茧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 BBDdZAZa的个体杂交,则后代中皮肤不透明黄茧维性个体占 。20.(11分)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 的某动物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是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A 分子的数量关系。图3为染色体数与核 DNA数比例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 细胞所处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数量最多。乙细胞的名称是 ,如果该细胞中的 Bb所处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互换,则乙细胞完成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 。(2)图2中能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图1中的三个细胞中,处于图2中①时期的是 ,处于②时期的是 。(3)图3中“B→C”变化的原因是 , “D→E”变化的原因是 。图1中的乙细胞应处于图3中的 段。21.(10分)图1展示了环状DNA分子的局部结构,其中A链和B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连。图2呈现的是DNA分子复制的示意图,甲、乙、丙代表参与复制过程的不同酶,a、b是正在合成的两条子链。图3为电镜下观察到的 DNA分子复制照片简图,其中的泡状结构被称为DNA复制泡,复制泡中,DNA 常从起点向两侧展开复制进程,箭头表示每个复制泡唯一的复制起点。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是 ,④的名称是 。假设图1所示的环状 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A链上(A+T)占该链的比例是30%,则该环状DNA分子含有 个氢键。(2)图2中甲所作用的化学键是 。乙在催化形成的核苷酸链上移动的方向是 (填“5’→3’”或或“3'→5'”)。从碱基序列的角度分析,a和b两条核苷酸链属于 (填“互补链”或“同序链”)。(3)结合题干及图3可知,DNA 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 、 、 等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太原市青桐鸣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 答案(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