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Unit 6 Electricity everywhere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第5课时 Focusing on culture & cross-curricular conncetion & project 课型 文化阅读拓展与跨学科项目化课语篇研读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通过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聚焦“地球一小时”和可再生能源)主题,通过介绍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的时间、起源(WWF发起)、参与方式及意义之外,还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各国利用水能(中国三峡大坝)、风能(英国)、太阳能(澳大利亚)、地热能(冰岛)、生物燃料(美国)的案例,以及项目实践:制作海报倡导节电,讨论如何明智用电。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主要通过”地球一小时”引出的个人行动(如关灯一小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通过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多样性与全球实践,强调科技与自然的平衡,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集体行动(如海报宣传)传递节能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课文使用一篇说明文(问答式),一篇说明文(匹配练习)以及实践指导(分步骤列表),通过使用简单句、数据支撑,传递信息,呼吁行动;通过专业词汇科普知识,跨学科联系(物理科学);通过祈使句,指导实践,培养合作与创造力。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可再生能源用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 【未知】对于可再生能源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用英语准确描述,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练习。 【能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和短语,如power, turbine, blade, geothermal, biofuel, climate change, care about, take partin,landmark building, as well等,能够理解可再生能源的存在并准确表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掌握环保相关词汇(climate change, renewable energy)和句型(建议类表达)。 2.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海报项目,培养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 3.思维品质:分析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4.文化意识:理解全球环保行动的多样性(如中国三峡 vs 冰岛地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可再生能源的类型与案例。 教学难点: 专业词汇理解(如geothermal)、跨学科知识衔接(能源与物理)。 易错点: 混淆能源类型(如biofuel vs solar)或数据细节(如三峡大坝建设时长)。 易忘点: 地球一小时的具体时间(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 拓展点: 讨论“中国双碳政策”或设计家庭节能计划。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工具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学习理解: 通过创设情境和分享,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也为下一步自主阅读搭好脚手架。 创设情境:通过观看图片和短视频,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引出主题“Earth Hour”的相关信息。 任务一:Focusing on culture -Lead in 1、教师展示一个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Earth Hour。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logo before 2、Let’s enjoy a short vedio about the Earth Hour. 任务二:Focusing on culture - Pre-reading 1、教师通过短视频介绍节约用电的方法。 2. 教师通过标题和图片的分享,扫读介绍“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基本信息。带着问题浏览文章。 任务一: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对“地球一小时”的认知。并能通过简单的讨论,预判主题。 任务二: 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主题和问题内容,理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能够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和呈现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内容。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应用实践: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够掌握篇章的细节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并完成练习,加深学生对“地球一小时”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 任务三:Focusing on culture-- while-reading 1、教师通过3D视频,总体介绍Earth Hour的时间、起源(WWF发起)、参与方式及意义。 2、听录音、阅读文章第一段,根据图片和批注,了解文章细节,并回答问题。 听录音、阅读文章第二、三、四段,根据图片和批注,了解文章细节,并回答问题。 任务四:Focusing on culture-Post-reading 1、浏览课本P94,回答问题。 根据单词和短语填空。 4、小组讨论 任务三: 观察学生的作答,判断学生能否掌握文章大意和梳理给予指导和反馈。 任务四: 观察学生能否回答问题,判断学生能否掌握文章的细节,给予指导和反馈。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地球一小时”的理解和对词汇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迁移创新: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对五个国家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学习,激发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生活中节约用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任务五: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教师展示图片、听力原文,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科学,思考可再生能源的种类。 2、听录音,教师给出图片和原文,根据文章,给5个不同国家的可再生能源配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并回答。 任务六:Project 根据制作海报的步骤完成海报。 1、Making a poster about how to use electricity wisely How can we save electricity and make the Earth a better place 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 poster about wise ideas of using electricity. 2.Step 1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and gather ideas. When and where do we need to use electricity Can we find new ways of producing electricity How can we use electricity wisely 3.Step 2 Work in groups. Discuss and decide on what to include in your poster about using electricity wisely. Here is an example. 4.Step 3 Display all your posters on the classroom wall and vote for the best. You can refer to the following criteria. creative and practical ideas correct and clear language logical presentation of ideas 任务七:Summary 任务五: 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图片、文章描述正确匹配世界各国开发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判断学生能否掌握文章的细节,给予指导和反馈。 任务七: 从学生的总结情况来看,判断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引导,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评价量表课时作业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基础题: 背记课件中的生词、短语,并根据“地球一小时”的思维导图,复述课文。 巩固所学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提高语言的识记能力。 通过制定,加深对环保、可再生能源的理解和表达,为后续的语言运用打下基础。提高题: 写一段话(5-7句),说明明年将如何参与“地球一小时”。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拓展题: 设计一张“地球一小时”宣传海报,并写出至少三条环保建议。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通过查找资料和分享,让学生反思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亮点: 学生海报创意丰富(如“LED灯对比图”);跨学科讨论激发兴趣。 情感升华:播放“地球一小时”的宣传视频,激发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意识。 不足: 部分小组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理解不深。 改进: 增加短视频辅助讲解(如风力发电原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