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雕版印刷术:至少在 已经出现。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 。
2.僧一行制定了 ,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3.孙思邈所著的 ,被后世尊为
4.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编定颁布的药典。
5. 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 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6.盛唐时期的李白有 的美誉。他的诗具有浓郁的 ,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被誉为 。他的诗有 之称。
7. 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回顾旧知
唐朝前期
文化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大衍历》
《千金方》
“药王”
韩愈
柳宗元
“诗仙”
浪漫情怀
“诗史”
“诗圣”
国家
莫高窟
新课导入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阅读课本P44,说一说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典故: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宋太祖(927-976)
北宋初期统一形势图
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976年,消灭南唐
观察形势图,指出宋太祖采取什么战略方针进行统一?结果如何?
方针:
结果:
先南后北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局部统一)
对比北宋与唐朝的疆域图,说说有什么变化?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
赵普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天下自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
收精兵
制钱谷
1.方针:
崇文抑武
重用文臣抑制武将,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收精兵
(军事)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①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宋太祖是如何“收精兵”的?
在枢密院存在的167年中……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8人。
——陈峰《北宋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与以文驭武方针》
在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宋太祖是如何“夺其权”的?
夺其权
(政治)
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
②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在中央
加强君权,削弱相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事、行政和财政权的三权分立。
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
②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实行3年任期制
上(宋太祖)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宋太祖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夺其权
(政治)
在中央
在地方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控制地方,强化中央集权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制钱谷
(经济)
唐玄宗在位末年,……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教材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在地方
这段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价值取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利禄成为当时的价值取向;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儒林公议》卷上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①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①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②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阅读课本P46,归纳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影响?
表现
影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主要措施 积极影响
军事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定期换防
政治 中央:分化事权,分割相权 地方: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置通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文教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小组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利弊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3.影响: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主要措施 消极影响
军事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任用文臣管理军务;定期换防
政治 中央:分化事权,分割相权
地方: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置通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文教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小组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利弊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3.影响:
北宋政治的特点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一说王安石变法前北宋面临着哪些问题?
时期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官员人数(万人) 1 2.4
军队人数(万人) 91.2 125.9
占财政支出比例 75% 近80%
北宋冗官冗兵表
北宋边疆危机形势图
王小波、李顺起义想象图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边疆战事中屡次战败
②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膨胀
③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改革呼声高涨
知识拓展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发生在北宋仁宗
庆历年间的改革。新政由范仲淹、富弼等人发起,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改革就澄清吏治提出了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滥进等措施,就富国强兵提出了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等措施。
新政自1043年开始,到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废止,新政以失败结束。
三、王安石变法
2.概况:
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王安石变法措施举例
三、王安石变法
变法收到一定成效,政府收入也大幅增加,为什么还会在宋神宗死后被废除呢?
损害地主权贵利益
三、王安石变法
随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与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永嘉南渡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黄袍加身
2.“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据材料判断通判的作用是(  )
A. 削弱宰相权力 B. 分解知州权力
C. 控制地方财政 D. 掌控地方军权
D
B
随堂练习
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毕仲游《西台集》:“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增加财政收入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加强皇权专制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