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与计算本资料包含以下了三大类题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训练质量守恒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训练: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1) P + O2 点燃 P2O5 (2) C + O2 点燃 CO(3) Al + O2 点燃 Al2O3 (4) Fe + O2 点燃 Fe3O4(5) Mg + O2 点燃 MgO (6) H2O2 MnO2 H2O + O2↑(7) H2O 通电 H2↑+ O2↑ (8) H2 + O2 点燃 H2O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Mg + HCl — MgCl2 + H2↑Fe2O3 + H2SO4 Fe2(SO4)3 + H2OAl + H2SO4 — Al2(SO4)3 + H2↑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Al2(SO4)3 + NaOH Na2SO4 + Al(OH)3CO + Fe2O3 Fe + CO2CO + Fe3O4 Fe + CO2C + Fe2O3 Fe + CO2C + FexOy Fe + CO23、奇数配偶法: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两边为一基数一偶数(1) FeS2 + O2 —— Fe2O3 + SO2 (2) C2H2 + O2——CO2+ H2O(3) C + Fe2O3 —— Fe + CO2 (4) MnO2 + HCl—— MnCl2 + Cl2 + H2O(5)Cl2 + Ca(OH)2 —— CaCl2 + Ca(ClO)2 + H2O4、归一法:(待定系数法)找出化学式中原子数目最多的化学式,使其化学计量数为“1”,观察配平,若是分数再进行通分去掉分母,保证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C2H2 + O2 ——CO2 + H2O (2) C6H6 + O2 —— CO2 + H2O(3) C22H46 + O2 ——CO2 + H2O (4) NH3 + Cl2 —— NH4Cl + N2(5) CxHy+ O2—— CO2+ H2O(6) As2O3+ Zn + HCl AsH3+ ZnCl2+ H2O二: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2、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g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 A.0.8g B.6.4g C.9.2g D.6.4g或9.2g3、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5、在化学反应A+B=C+D中,8gA与1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若12g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A.20g B.24g C.15g D.21g6、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5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7、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则反应中各物质质量的比值m(A)∶m(C)∶m(B)∶m(D)为( )A、5∶4∶3∶2 B、4∶5∶3∶2 C、3∶2∶4∶5 D、2∶3∶5∶4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9、在一定条件下,12克碳和16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有( )A.22克二氧化碳 B.28克二氧化碳C.22克二氧化碳和6克碳 D.20克二氧化碳和8克氧气10、已知反应:2A+B=3C+D,且A和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2,如果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共2.1g,则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克。11、48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 克氧气,同时可生成氧化镁 克。若48克镁和48克氧气充分反应可得氧化镁 克。若24克镁和30克氧气充分反应可得氧化镁 克。12、在反应4A+3B=2C中,若2.7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5.1克的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三:化学方程式的列式计算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10g,点燃爆炸后,测得还剩1g氧气没有反应,则生成水______g,原气体中氧气共____g,氢气_____g。2、现要制取氧气9.6克,则需质量分数为10%的双氧水多少克?3、10克铜放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固体质量增加了1.6克,求生成了氧化铜多少克?4、2.4g镁带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2.4g镁带重,增重了多少克?5、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克,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克,试回答:(1)生成多少克氧气 (2)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含有哪些固体物质,其质量分别为多少克6、将6.5g 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氧气。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试管后称量,剩有4.58g固体物质。计算:(1)制得O2多少克?(2)4.58g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7、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16g,然后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为5.76g。(1)共收集到O2多少克?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MnO2?第一次加热后,有多少克KClO3分解了?(4)第一次加热后剩余的26.16g固体中含有几种物质?各多少克?8、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给定的O2质量 6克 8克 13克生成的CO2质量 8.25克 11克 11克回答:①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②第 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 克;③第 次实验中O2有剩余,剩余 克。9、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O2质量(g) 3 4 6SO2质量(g) 6 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O2、生成的S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SO2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SO2的质量.10、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这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根据图示数据进行如下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11、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现称量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最后反应的剩余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 ;(2)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3)由反应图线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4)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小欣同学在山上采集了一块样品,想测定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欣与同学们讨论后得出以下方案。①将敲碎,称出6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50g);②加入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搅拌,恰好完全;③画出所需(t)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质量(m)的关系图(如图)。试回答:(1)将样品敲打粉碎的主要目的是 ;(2)实验结束时,共放出二氧化碳 g.(3)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实验所用稀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量为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3)请在如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14、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15、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10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分5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g 7.5 m 2.5 1.5 1.5求:(1)表中m的值为 g。(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与计算答案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训练配平结果(1) 4P + 5O → 2P O (2) 2C + O → 2CO(3) 4Al + 3O → 2Al O (4) 3Fe + 2O → Fe O (5) 2Mg + O → 2MgO(6) 2H O → 2H O + O ↑(7) 2H O → 2H ↑ + O ↑(8) 2H + O → 2H O观察法配平(1) CuSO + 2NaOH → Na SO + Cu(OH) ↓(2) Mg + 2HCl → MgCl + H ↑(3) Fe O + 3H SO → Fe (SO ) + 3H O(4) 2Al + 3H SO → Al (SO ) + 3H ↑(5) 2Fe(OH) + 3H SO → Fe (SO ) + 6H O(6) Al (SO ) + 6NaOH → 3Na SO + 2Al(OH) ↓(7) 3CO + Fe O → 2Fe + 3CO (8) 4CO + Fe O → 3Fe + 4CO (9) 3C + 2Fe O → 4Fe + 3CO ↑(10) 3C + 2FexOy → 2xFe + 3yCO 奇数配偶法配平(1) 4FeS + 11O → 2Fe O + 8SO (2) 2C H + 5O → 4CO + 2H O(3) 3C + 2Fe O → 4Fe + 3CO ↑(4) MnO + 4HCl → MnCl + Cl ↑ + 2H O(5) 2Cl + 2Ca(OH) → CaCl + Ca(ClO) + 2H O归一法配平(1) 2C H + 5O → 4CO + 2H O(2) 2C H + 15O → 12CO + 6H O(3) 2C H + 67O → 44CO + 46H O(4) 4NH + 3Cl → 3NH Cl + N (5) C H + (x + y/4)O → xCO + y/2H O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DDBBDDDDC1.5g32g;80g ;80g ;40g102三、化学方程式的列式计算9g,6g,4g204g8g1.6g(1)4.8g O ;(2)KCl 7.45g,MnO 3g(1)1.92g O ;(2)KCl 2.98g,MnO 1.6g(1)共收集9.6g O ;(2)MnO 5g;(3)第一次分解12.25g KClO ;(4)剩余KClO 12.25g、KCl 7.45g、MnO 5g①第二次;②第一次,剩余0.75g C;③第三次,剩余2g O (1)1:1:2;(2)8g SO ;(3)第三次生成8g SO (1)1.6g O ;(2)5%(1)0.1g MnO ;(2)3.2g O ;(3)H O 浓度降低;(4)6.8g H O 分解(1)增大接触面积;(2)2.2g CO ;(3)83.3%;(4)7.3%(1)3.2g O ;(2)31.6g KMnO (1)90%;(2)14.6%;(3)3.52g CO (1)m=5.0g;(2)85%;(3)18.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