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 7.5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课件(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 7.5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课件(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七章
第五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独特地理自然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特色
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
一起挑战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使用工具
图片、地图、视频等。
获取知识
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归纳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
得到素养
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
区域认知
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作用。
综合思维
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人地协调观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__省南部,是由_____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
位置和范围
广东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范围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濒临_____海,____________线穿过,地处_____纬度_____带、________带地区。
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地区



北回归线


亚热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共9个地级市组成。
位置和范围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图
在图上圈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
广州
深圳
珠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
行政区
试说明这些城市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联系?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图
五个城市都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滩涂和湿地资源。
广州
深圳
珠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
行政区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图
五个城市都位于珠江口沿岸,面向南海,地理位置优越。
广州
深圳
珠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
行政区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图
五个城市之间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线,交通便利。
广州
深圳
珠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
行政区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图
找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河流,试分析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西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孕育平坦肥沃的土地;
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提供良好的水运条件。


西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读图
读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料图,说明该区域气候类型和特征。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读图
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农产品。
珠江三角洲主要农产品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读图
水稻、茶叶、热带亚热带水果、养殖业产品等。
珠江三角洲主要农产品
这里的气候十分利于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曾经是我国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归纳
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优势
地形
气候
水源
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河网纵横,优质淡水资源充足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国际市场广阔
市场
交通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出口
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发挥政策、侨乡等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
建立起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市场。
轻工业和对外贸易发达,是我国著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
1979-1990年
玩具加工厂
服装纺织工厂
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乡村转变为城镇。
20世纪90年代后
40年前的宝安县
如今的深圳
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较多的企业逐步转移到内陆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支柱产业。
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近年来
通信设施建设
移动支付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
探究挑战
8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小组讨论并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外向型经济”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广泛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的一种经济类型。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
探究挑战
8
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祖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
探究挑战
8
著名侨乡
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众多,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资料卡片
在广州、江门等地,有大量华人华侨旅居海外。这些海外侨胞投资建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家乡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
探究挑战
8
资料卡片
20世纪9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欠发达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厂的流水线工作和高强度的劳动。
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资源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
探究挑战
8
交通网络发达
拥有多个大型港口,以及密集的公路、铁路网络,便于货物的进出口运输。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
探究挑战
8
资料卡片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为经济特区。党和国家的这项伟大创举使这些城市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国家优惠政策
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享有国家给予的众多特殊优惠政策。
小试牛刀

1.关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叙述有误的是
A.地处东南沿海,濒临南海
B.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C.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全部位于热带
D.毗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小试牛刀

2.“围”的修建有利于
①防水患  ②排水为陆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形成桑基鱼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唐代以前,珠三角大片区域仍为一片汪洋,当地居民通过修建“围”变水患为水利,创造出岭南水乡著名的农业形态——桑基鱼塘,催生出当地发达的丝织业。如图为“佛山桑园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试牛刀

3.佛山桑园围因地制宜发展桑基鱼
塘的自然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 ②水网密布 
③降水充沛 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唐代以前,珠三角大片区域仍为一片汪洋,当地居民通过修建“围”变水患为水利,创造出岭南水乡著名的农业形态——桑基鱼塘,催生出当地发达的丝织业。如图为“佛山桑园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试牛刀

4.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有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试牛刀

5.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占用土地较多的企业逐步转移到内地省份,是因为内地省份有
A.较先进的技术
B.人口更为密集
C.交通更为便利
D.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1
地理位置和
自然条件
2
区域经济
发展特色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南部,濒临南海
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共9个地级市
独特地理自然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特色
1979-1990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
近年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河网纵横,水源充足
自然条件优越
1979-1990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思维梳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开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大门。从早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吸引大量劳动力涌入,到如今数字经济引领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彰显着这片土地的经济活力。希望大家课后利用所学知识,为珠江三角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请同学们完成课后探究!
基础探究:了解高新技术产业。
要求:查阅资料,列举出至少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主要产品类型。
挑战探究:探究外向型经济。
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世界金融危机时企业生产情况,阐述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课后探究
它既有高楼林立的繁华,
也有山海环绕的自然;
既保留了历史的文脉,
也在前沿科技中大胆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