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宝岛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准确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其独特的区域特征。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思考台湾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一)教学目标1.阅读台湾省地形图,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的特征,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2.阅读图文资料,说明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分析各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难点】分析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台湾省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据关键位置,是认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重要部分。这一内容能帮助学生完整构建中国领土认知体系,树立正确国家版图意识,增强爱国情感与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是理解区域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发展的典型范例,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意义重大。教学时充分运用中国地图、台湾省地图,展示台湾省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分布等,让学生直观获取信息。穿插播放关于台湾省自然风光的图片、视频,如阿里山、日月潭美景,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台湾省的印象。本节课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刀—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问题驱动:播放朗诵《乡愁》的音频,引导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传递诗人对故乡、对大陆深深眷恋的情感。这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台湾与大陆之间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引发学生对台湾的好奇与关注,为后续课程奠定情感基调;新知感悟:讲授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重点讲解台湾岛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特点以及主要资源——展示丰富的图文资料,如台湾省的地图、卫星遥感图像、地形剖面图、气候数据图表等,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明确各要素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挑战:小组合作,探究台湾岛自然环境特征及联系,以及对农业产生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到农业影响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学会全面、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逐步提升综合思维素养,为今后解决各类地理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小试牛刀:紧贴课堂所学,设计题目——解题能力、图文阅读能力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问题驱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诗朗诵《乡愁》,思考问题:诗中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是什么海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欣赏诗歌,回答问题:指的是台湾海峡,诗歌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故乡、对祖国大陆深深的眷恋和渴望统一的情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过渡 台湾永远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台湾,领略祖国“宝岛”的独特魅力!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祖国的宝岛【教师讲解】台湾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岛屿。 【提出问题】请你阅读地图说一说“台湾省”和“台湾岛”的区别。 【教师讲解】展示地图,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战略位置等方面说明台湾省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讲解】展示台湾省地形图,讲解台湾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 东部多山脉:主要有台湾山脉、中央山脉、阿里山等,大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海拔3952米。 台湾岛中部多丘陵,平原面积较小,仅占台湾省总面积的1/3,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提出问题】读“台湾岛沿北回归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分析台湾岛的地势特征。 【提出问题】展示“台湾岛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请你说出台湾岛的气温、降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师讲解】台湾省火烧寮是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方,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8毫米被称为中国的“雨极”。 【提出问题】读图,找出火烧寮的位置,并分析其降水量充沛的原因。 【教师讲解】归纳总结台湾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台湾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长夏无冬,雨多风强。 【提出问题】找出台湾主要河流,观察地图并结合地形、气候特点,梳理台湾的河流特点。 【教师讲解】台湾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动植物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享有众多美称。 【提出问题】你能分别说明这些美称的含义吗? 台湾植物种类超过1万种,其中不乏许多珍稀品种,森林覆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因此被称为“植物王国”; 台湾气候条件优越,水果产量高、品质好、种类丰富,被称为“水果王国”; 台湾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为蝴蝶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食物,蝴蝶种类达400多种,其中不乏许多珍稀品种,如宽尾凤蝶、珠光黄裳凤蝶等,被称为“蝴蝶王国”; 甘蔗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台湾的甘蔗产量高,蔗糖品质优良,曾是世界上重要的蔗糖产地之一,因此被称为“东方甜岛”; 台湾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能够满足台湾本地的粮食需求,还有部分大米可供出口,因此被誉为“海上米仓”; 台湾西海岸地势平坦,沙滩广布,有利于晒盐。布袋盐场是台湾著名的盐场,所产海盐产量高、质量好,因此台湾有“东南盐仓”的美称。 【教师讲解】展示图片,讲解台湾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 【提出问题】观察台湾岛的主要旅游城市及景点的分布特征。为什么台湾岛的旅游多采用环岛游的方式? 读图,圈画出台湾岛及其他主要岛屿。区分“台湾省”和“台湾岛”的不同含义。 阅读地图,找出台湾主要山脉、最高峰及主要平原分布。运用地形剖面图描述台湾的地势特点。 读图思考问题,并填写表格。 结合地形知识分析火烧寮降水丰沛的原因。强化知识联系。 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河流特点。 举例说明。 通过图片欣赏台湾优美自然风光,读图描述台湾著名景点的分布及原因。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台湾重要战略地位,为后续学习台湾经济、文化等内容做好铺垫,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在学生了解台湾岛地形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地势特征,为后续学习台湾的气候、河流等知识以及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基于已知探索未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加深对台湾丰富资源的具体理解,强化对台湾地理特征的整体认知。环节三 探究挑战 【探究活动】台湾岛自然环境特征(限时10分钟) 小组讨论台湾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归纳总结并填表。 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台湾被称为“植物王国”的原因。 结合台湾的自然条件分析,总结台湾的农业发展条件。 【总结归纳】教师点评学生答案,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图文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派代表发言。 以小组形式讨论,强化综合思维、提高知识迁移与运用水平。环节四 小试牛刀 布置班级PK题目。 思考答题。 验收学生学习成果,根据答题情况在课堂小结环节查漏补缺。环节五 思维梳理 以思维导图形式对本节课重难点、易错点进行总结。 总结梳理。 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环节六 布置作业 基础探究:填图绘图。 要求:在中国地图上,填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等地理事物。 挑战探究:旅游规划。 要求: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为大陆游客设计一条7天的台湾环岛游路线,要求包含主要城市、景点,制定详细日程安排并说明设计思路。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作业,供有兴趣的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