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3.2.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核心素养目标一、化学观念能从元素视角认识氧气的制取,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与守恒,知道高锰酸钾通过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形成 “化学变化有条件” 的观念,认识加热是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条件。二、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培养逻辑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三、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学习重难点重点: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2. 氧气制取装置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难点:1. 理解并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2. 实验操作中细节问题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 。01 仪器连接和检查装置气密性仪器的连接实验开始前,先来学习仪器的简单连接操作。①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②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对准胶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③ 手拿容器 ( 切勿抵桌面 ),将胶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润滑作用否则会压碎容器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类型一:单出气口方法:把导气管的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热毛巾捂住试管,一段时间后把手或热毛巾移开。现象:开始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或热毛巾移开一段时间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气体的热胀冷缩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类型二:双出气口气体被压缩后压强增大方法: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现象:注入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类型三:注射器气体被吸出或推入,导致压强变化方法:先加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浸没,缓慢推或拉注射器的活塞。现象: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0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学生实验探究——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是怎么样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设计实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发生装置(1)选择依据: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常见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适用于常温下,反应物为“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加热条件下,反应物为“固体+固体”。收集装置(1)选择依据: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2)常见收集装置: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发生装置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难溶于水且不和谁反应—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设计氧气的制取装置,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装置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酒精灯试管棉花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水槽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完成组装后,按照图中的步骤实施实验。边实验边思考,边观察边记录。a.检查气密性b.装试剂c.固定装置d.加热试管,收集气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e.撤离导管,停止加热f.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g.整理归位实验注意事项1.试剂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3.试管内的导管稍稍伸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4.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待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再开始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中混有空气而不纯5.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反思评价1. 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是否集满?(1)排水法: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集满。反思评价2. 如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步骤有何不同?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3. 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后的清洁卫生情况。实验前应准备齐全所有的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要点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洗涤、整理实验仪器,擦干净实验桌面。实验记录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1. 检查气密性: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的现象。 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装试剂:在试管中加入 ,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塞上胶塞。3.固定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内,要求瓶内没有气泡。垫高酒精灯至适当位置,将导管伸入水槽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高锰酸钾实验记录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4. 加热试管,收集气体: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再用外焰集中加热盛试剂的部位。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开始加热时,观察到水槽中 ,加热片刻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当观察到 ,说明集气瓶中氧气已经集满。有气泡冒出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开始收集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实验记录实验内容与步骤 现象与结论5. 撤离导管,停止加热: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6.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先在空气中加热至红热,再伸入所收集的氧气瓶中,观察 木炭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到 ,伸入氧气瓶中,观察到。7. 整理归位:试剂归位,清洗仪器,整理实验台。有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分析讨论1. 装试剂后,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 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 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①集气瓶中未装满水;②导管口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等试管外壁有水、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加热过程中试管底部触到焰心、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未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就洗涤等。实验反思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它们的组装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往右。请问拆卸装置的顺序是怎样的?从水槽中拿出导管、撤去酒精灯并熄灭、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拆卸装置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右往左。总结归纳随堂练习1.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管口润湿后旋转插入胶皮管B. 塞胶塞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玻璃管口润湿后转动插入胶塞B随堂练习2.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B. 先把酒精灯点燃,再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C. 实验前,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再点燃酒精灯D. 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D3.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装置仅由试剂状态决定B. 该装置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C. 红热的木炭应迅速伸入集气瓶瓶底D. 制取氧气的原料一定含有氧元素随堂练习D随堂练习4.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A. 锥形瓶 B. 漏斗C. 烧杯 D. 铁架台D感谢您的观看“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