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探索地球表面(1)(课件 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探索地球表面(1)(课件 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1)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引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展。
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干,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那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的?
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新课教学
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再次喷发,大量岩浆从地壳缝隙中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影响?
新课教学
视频:2021年冰岛火山爆发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外部的组成
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蓝色的海洋
白色的云朵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大陆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转的云朵
(1)岩石圈:
新课教学
水 圈
水形成了水圈
表明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水圈,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2)水圈:
海洋覆盖了近71%的地球表面。
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陆,然后流回到大海。
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教学
(3)大气圈:
地球被大气所包裹。
岩 石 圈
大 气 圈
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
它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
也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新课教学
(4)生物圈:
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大气与岩石、岩石与水、水与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
地球上的矿物质、空气和水,加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适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带,称为生物圈。
新课教学
在地球的表面还覆盖着很薄的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
土壤的固体部分由风化的岩石碎屑(岩石圈)和腐烂动植物生成的有机物(生物圈)组成,
破碎的岩石碎屑是风化过程的产物,风化需要空气(大气圈)和水(水圈)的共同作用。
新课教学
视频: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教学
2、地球内部的结构
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称为地壳
从图4.1-1可知,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层次:
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高密度的内层,称为地核
密度较小的中层,称为地幔
地壳厚度很不均匀,海洋部分地壳较薄,大陆部分地壳较厚。
新课教学
视频:地球的内部结构
新课教学
二、地形和地形图
从上图可看出,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
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
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新课教学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
地势陡峭
地势平缓
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之间的高度差。
新课教学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
1、地形
2、地形的种类
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新课教学
观察图4.1-3,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
新课教学
(1)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片广阔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以及河口地区。
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m~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m,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如我国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3)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的区域。
如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新课教学
(4)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200m的高地,地势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呈脉状分布。
如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天目山脉
(5)高原:
海拔在500m以上,但地势相对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地形 基本特征 举例
海拔 地表起伏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片广阔区域 如我国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地 在500 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200 m 地势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如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天目山脉、昆仑山脉
高原 一般在500m以上 地势相对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丘陵 一般 在 200 ~500m,相对高度一 般 不 超 过200m 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如我国的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如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五种地形的比较
新课教学
你的家乡属于哪类地形?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果是高原地区,顶面平坦宽广,边缘陡峻,那么有利于发展牧业;如果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那么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如果是山地地区,地形崎岖,那么有利于发展林业,但不利于交通建设等。(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不同地形对城市建设、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去分析)
新课教学
1.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D
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较大
B. 山地与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
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
D. 海拔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
A. 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平行
D. 土壤固体部分由岩石碎屑构成
新课教学
3.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B
新课教学
4.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地核—地幔—地壳 B. 地幔—地核—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壳—地核—地幔
C
5.我国的五种地形中,下图中未体现出来的是( )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C
板书设计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1)
地球的结构
外部组成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
地形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地形的变化”相关内容。4.1探索地球表面(1)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平行
D. 土壤固体部分由岩石碎屑构成
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较大
B. 山地与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
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
D. 海拔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
3.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4.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5.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名称的是(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6.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7.我国的五种地形中,下图中未体现出来的是( )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8.暑假,王刚想去青海湖旅行,这是他查到青海湖信息的其中一条,
由此你可获知青海湖所处地形是属于( )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9.及时整理知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明采用图形法整理笔记,下列能正确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是( ) A.B.C.D.
10.下列关于地球四大圈层及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图1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其中甲为 、乙为 。
(2)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软流层中的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岩浆岩。
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其范围渗透到其它圈层中的是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B A A C B A C
11.(1)地地核 (2)凝固(3) 大气圈 生物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