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2)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复习引入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 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 和。3、地势是指地表形态 的态势,包括 程度和 。4、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五种类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地形表示在地图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高低起伏坡度的陡缓地表的相对高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新课教学1.用橡皮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模型。2.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1cm)依次画上等高线,如图4.1-4所示。3.把山峰放在白纸上。4.俯视山峰,你看见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椭圆状。5.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画在白纸上?可利用投影,将山峰上的等高线绘到白纸上。6.山峰上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闭合的曲线。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起来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新课教学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如图4.1-5、4.1-6所示。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知:(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数值表示海拔。(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3)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新课教学视频:等高线的绘制探索活动图4.1-7和图4.1-8是某山地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图上标出,请在表4.1-2内填写各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顶鞍部山谷山顶峭壁山脊图4.1-7某山地图4.1-8某山地的等高线图新课教学501001502002672830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内高外低鞍部两条等高线凸面相对应部位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新课教学等高线地形图的功能: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新课教学地形与等高线特点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鞍部 峭壁山脊山谷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处等高线重叠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新课教学地形的变化考古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古生物化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可见地壳是在变动的,地形也是在变化的。地壳为什么会变动?动力是什么?是怎样变动的?新课教学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剧烈,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新课教学地壳变动的证据1、意大利那不勒斯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地壳在不断发生变动新课教学2、岩层的断裂和弯曲3、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思考与讨论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在不断地变动?(1)近年来,人们发现台湾海峡底部分布着古森林的遗迹。这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一片森林,由于地壳变动,陆地下沉、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峡。(2)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的遗迹。这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而成为海洋。(3)地中海面积缩小。......新课教学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有一条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内力作用)和雅鲁藏布江(外力作用)年复一年的冲刷,才刻出了这条大峡谷。外力作用又有哪些呢?新课教学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图4.1-13 黄土高原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图4.1-14贵州织金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图4.1-1三角洲平原1、流水的作用新课教学视频:流水的作用新课教学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2、风的作用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3、冰川的移动作用新课教学4、生物的作用生物对地形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样的,既包括生物对地形的直接改造和间接影响,尤其是人类对地形的影响最大。生物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新课教学视频: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思考与讨论1.列举事实,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主要是火山和地震等,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起伏(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当堂检测1、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 )A.内力作用是主要的 B.外力作用是主要的C.地壳运动的结果 D.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2、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地气温较a地高B.c为山峰,海拔高度为1100米C.a和b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599米D.d地附近地势比较缓,b地附近地势比较陡C当堂检测3、下列关于地壳变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 B.地壳的水平运动都会形成海陆变迁C.喜马拉雅山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 D.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地球人类A4、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较大 B. 山地与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 D. 海拔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D当堂检测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d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 。BA等高线比较稀疏板书设计4.1 探索地球表面(2)引起地形变化的因素:(1)内力作用:岩石变形、褶皱、断层、山顶有海洋生物化石,等;(2)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地形变化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形变得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形趋向平坦。地形图等高线特点地形部位及特点新课教学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3、预习“第2节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相关内容。4.1探索地球表面(2)课后检测班级 姓名1.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C.风力 D.海浪2.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 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 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3.以下信息中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A.悬崖上弯曲的岩层 B.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C.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 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①:地壳变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②: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③:这里曾经发生火山活动④: 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5.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的溶蚀作用 B.流水的沉积作用C.风的吹蚀作用 D.冰川移动的作用6.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 B.流水 C.火山 D.冰川7.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作为台湾旅游业的—张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年。如图是“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到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8.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地气温较a地高B.c为山峰,海拔高度为1100米C.d地附近地势比较缓,b地附近地势比较陡D.a和b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599米9.根据下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C.雨季D处有发生泥石流风险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0千米10.如果登山者想要爬山,选择从AB处还是CD处爬山要容易些,理由是( )11.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下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d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 。12.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地区海拔最高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 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是 、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C C D A C A D B CB;A;等高线比较稀疏12.(1)B 海浪侵蚀 (2)C 冰川侵蚀 (3)A 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探索地球表面(2)课后检测(含答案).doc 4.1探索地球表面(2)(课件26张ppt 视频 课后检测卷(含答案)).pptx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mp4 流水的作用.mp4 等高线的绘制.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