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知识点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第2课时一氧化碳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颜色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色 臭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无无2.化学性质(1)可燃性:CO能够燃烧,燃烧时 大量的热,火焰呈 色,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O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放出蓝①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 色,澄清石灰水 。②实验结论:CO能夺取一些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如CO能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毒性:CO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 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红变浑浊氧气规律总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检验、鉴别、除杂的常见方法(1)CO与CO2的鉴别方法①澄清石灰水法: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②紫色石蕊溶液法: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无现象的是CO;③还原CuO法: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出现黑色粉末变红现象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2)CO与CO2互为杂质的除杂方法①CO中混有CO2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②CO2中混有CO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跟踪训练 1.关于CO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将铜从氧化铜中还原出来B.能燃烧,火焰呈蓝色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无色、无臭,易溶于水D知识点二 一氧化碳的用途1.CO能燃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气体燃料。2.CO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 。 冶金工业跟踪训练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CO可用于人工增雨D.CO可用作燃料C基础巩固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1.由于冬季煤炭或木材取暖方式的不当使用,常有“煤烟”中毒事故发生。下列关于“煤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烟”中毒实质是二氧化碳中毒B.木材或煤炭完全燃烧会释放“煤烟”C.保持室内通风可以预防“煤烟”中毒D.屋内放置一盆水可吸收“煤烟”C2.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氮气D3.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通过石蕊溶液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B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完全相同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可用于灭火C5.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D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B.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作燃料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一定条件下CO能转化为CO2,但CO2不能转化为CO6.(双选)如图是利用弯曲的玻璃管设计的微型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试剂、环保等B.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C.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2,直到玻璃管冷却D.乙处发生的反应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色AD7.以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例,多角度认识物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从宏观上看,氢气和一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从微观上看,氢气和一氧化碳都由 构成。 元素分子都可以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可燃性(3)辩证地认识物质“功”和“过”:一氧化碳的“过”: (任举一例);“功”:用于燃烧取暖。 氢气的“过”:泄漏,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功”: . (任举一例)。 一氧化碳有毒,一旦泄漏易导致煤气中毒用作燃料(或用于冶炼金属)能力提升8.(2023营口)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能相互转化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作为燃料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多都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A9.如图表示五种物质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经略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物质X一定为H2CO3B.反应①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C.反应②一定吸收热量D.若反应③出现浑浊现象,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A[实验装置]请回答:(1)仪器m的名称是 ,仪器n的名称是 。 酒精灯硬质玻璃管(2)加热分解草酸的装置需选用 (填“A1”“A2”或“A3”);实验前,按接口连接顺序a- -d-e(从左到右填写接口字母)组装实验装置。 (3)B装置中出现 现象可证明产物中有CO生成。 (4)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D装置中出现 现象可证明产物中有H2O生成。 (6)该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需在最后的e接口连接一瘪的气球,其作用是 。 A3f-g-d-e-h-i-b-c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每日一练写出符合如图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谢谢观赏!(共22张PPT)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试剂: 与 。 2.反应原理 。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3.制取装置(1)发生装置:因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 体和 体,且反应不需要 ,所选装置如图所示。 固液加热或(2)收集装置: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 法收集,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 法收集,如图所示。排水向上排气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 中,若 ,则是二氧化碳。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若木条 ,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集气瓶口熄灭跟踪训练 1.(2024陕西)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A.检查装置气密性B.装试剂C.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知识点二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使用催化剂等),选择什么试剂、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设计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 和 决定。 状态反应条件①反应物是 体,且需要 ,则选用装置甲。 ②反应物是 体和 体,且不需要 ,则选用装置乙。 固加热固液加热甲 乙或或(2)收集装置:由气体的 和 及其化学性质决定。①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用 法收集,如图A。 ②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用 法收集,如图B。 ③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用 法收集,如图C。密度溶解性向上排气向下排气排水3.验证得到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根据气体的性质(如 或 、与某些试剂反应有沉淀生成等)进行验证。 可燃性助燃性跟踪训练 2.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B.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C.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D.装置②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试剂A基础巩固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1.下列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 )A.O2 B.N2 C.CO2 D.H22.如图为小王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地方为( )A.a处 B.b处 C.c处 D.d处DD3.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B4.下列不属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是( )A.确定所制气体的反应原理B.选择适合制取该气体的实验装置C.明确验证所制得气体的方法D.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D5.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D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收集一瓶氧气B.检验二氧化碳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D.观察氧气的流速7.(2024呼伦贝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固定装置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 铁架台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3)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集气瓶。(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 。 (5)甲烷(CH4)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 (从A~F装置中选择)。 a+H2O+CO2↑能够控制反应速率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或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液封)AE(或AF)能力提升8.(2024宜宾期末)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D.②③④A9.数字化实验 某兴趣小组将压强传感器连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试管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C.c点的对应操作为关闭弹簧夹D.该发生装置能用于控制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氧气的发生和停止B10.(2024成都)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1)塑料瓶①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 集气瓶(2)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是 . 。(4)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试剂是 。 (5)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此过程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 CaCO3+2HCl连接仪器装置,关闭K1,向装置A左侧塑料瓶中加水,当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时停止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澄清石灰水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6)反应结束后,装置A中余下的液体可能含有盐酸。设计并进行实验,补全下表。步骤 现象 结论 . . 液体中含有盐酸取少量A中剩余液体于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谢谢观赏!(共13张PPT)知识点 碳的单质1.纯净的金刚石是 的固体,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成为装饰品——钻石;金刚石还是天然存在的 的物质,利用这一性质,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 碳的单质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无色透明最硬2.石墨是一种 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很 ,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 性能。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 性,利用这个性质,木炭可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4.每个C60分子是由 构成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可应用于超导、催化、能源及医学等领域。 灰黑软导电吸附60个碳原子跟踪训练 1.易错辨析 对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描述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原子构成,都具有导电性。(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 )(3)活性炭吸附色素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1)金刚石是立体网状结构,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 的物质。 (2)石墨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能滑动,因此石墨有润滑性,可以用作 。 (3)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该变化是 变化,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与金刚石、石墨不同是因为 . 。 硬润滑剂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基础巩固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1.(2024广西)碳元素的开发与利用贯穿人类发展史。下列含碳物质最早被人类利用的是( )A.煤炭 B.C60C.石墨烯 D.碳纳米管A2.(2023大庆改编)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具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材料、催化、信息等诸多领域中有重要应用C.石墨粉和黏土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铅笔芯D.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明显差异A一材多题 (2024盐城)阅读下列资料,完成3~4题。 透明的金刚石、灰黑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空心球体结构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其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金刚石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石墨很软,有滑腻感。C60常温下为固体,能与K等金属反应生成超导体材料,如图乙所示的独特结构使之有可能在催化、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甲 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乙 C60的分子结构3.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具有空心球体结构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D.有可能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4.下列摘录中,属于物质结构描述的是( )A.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B.金刚石可用来切割大理石C.石墨很软D.C60能与K等金属反应BA能力提升5.科技创新 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又称石墨烯),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地解决芯片这一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碳元素B.结构:粒子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相同D.用途:用作超轻绝缘材料或导热性材料D6.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炭雕(如图所示)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 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吸附Na2CO3Na、C7.科普阅读 (2024贵州)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天然金刚石较少。人工合成金刚石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进行。近期,科学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 025 ℃条件下,将硅融入镓、铁、镍组成的液态金属中,通入甲烷(CH4)气体,硅(Si)与甲烷反应生成四氢化硅(SiH4)和石墨(C),石墨在液态金属表面转化成金刚石薄膜,其转化过程如图甲和图乙。金刚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在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从宏观上看,甲烷由 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金刚石由 构成。 (2)图甲生成石墨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3)金刚石薄膜的性质有 。碳、氢碳原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谢谢观赏!(共16张PPT)单元总结提升建体系 单元导图 01辨易错 规避误区 02易错点一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所以性质一定相同B.石墨能制成铅笔芯,是因为常温下其化学性质不活泼C.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此反应可用于工业炼铁D.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D易错点二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2.(2024云南)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可用于冶炼金属B.CO和CO2不能相互转化C.用墨绘制的画能保存长时间不变色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3.如图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与2处现象对比说明CO2可以与水发生反应B.2与3处现象对比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此实验说明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易错点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试剂是( )A.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B.大理石与稀硫酸C.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D.大理石块与稀盐酸D5.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易错点四 气体的检验与除杂6.区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观察现象B.闻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观察现象D.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C早备考 中考演练 031.(2024乐山)将充满空气的气球放置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气球沉入底部(如图甲)。若要使气球位置出现图乙中的变化,可以将密闭容器中的空气换成下列气体中的( )A.氢气 B.甲烷(CH4)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C2.(2024牡丹江)“碳家族”中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作电车的电刷——质软B.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C.干冰作制冷剂——升华放热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B3.(2024德阳)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环的失衡,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修复大气中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升高B.将CO2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CO2分子间间隔变小、运动停止C.CO2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D.江河湖海的水体吸收CO2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4.(2023益阳)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D5.(2023临沂改编)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X表示反应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B.“CO→CO2”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CO2→H2CO3”的反应可以用石蕊溶液检验D.“CO2→CaCO3”的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B6.(2024深圳改编)小宇同学想要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干燥CO2气体,从E中的 端通入。 BCa(4)模拟海洋生态系统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 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小宇向生态箱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的现象为 . 。 ③测得生态箱内酸性增强,原因是 。 光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谢谢观赏!(共19张PPT)知识点一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在点燃条件下,当木炭在氧气或空气里 燃烧时生成 ,同时放出 ,化学方程式为 ;当木炭燃烧不充分时,生成 ,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 。 第2课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不活泼充分二氧化碳大量的热一氧化碳2.在较高温度下,碳单质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化学方程式为 ;在高温条件下,碳单质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跟踪训练 1.(2023连云港改编)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碳单质)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 )A.化学性质不活泼B.硬度高C.导电性能好D.吸附能力强A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一定生成二氧化碳B.碳单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充分燃烧时吸收热量C.木炭可以燃烧,金刚石不能燃烧D.木炭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D知识点二 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1.反应现象:左侧试管中 ;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 。 黑色固体变红变浑浊2.反应原理:左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 。 4.实验结束后,要等试管冷却后才能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来,原因是 . 。 5.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撤出导管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粉末是热的铜,立即倒出后,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跟踪训练 3.某化学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a中红色固体逐渐变黑B.试管b中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D.反应结束,熄灭酒精喷灯后应立即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出B基础巩固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1.古代搭建戏台时,常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以减缓木材腐烂,所利用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 )A.具有可燃性B.具有毒性C.不溶于水D.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D2.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单层六边形结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属于新型化合物B.石墨烯与金刚石组成不同C.石墨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石墨烯一定具有毒性C3.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金刚石 石墨 C604.(2025泸州期末)把8 g碳单质和16 g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密闭容器中有(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C5.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 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 gD.0~t2 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C6.《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B.黑烟是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炉膛的进气口大小会影响炭黑产量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A7.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微型实验装置(其中长柄V形玻璃管用小玻璃管制成),开展以下探究活动。(1)图甲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在酒精灯上加个网罩的目的是 。 (3)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操作简单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能力提升8.将一定质量的炭粉在密闭容器中通过电阻丝加热引燃(如图甲),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减小C9.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且足量)。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酒精灯上面加网罩的目的是 。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现象是 . 。 (4)为了防止反应过程中产生CO造成空气污染,设计了D处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填“甲”“乙”或“丙”)装置。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乙谢谢观赏!(共29张PPT)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 二氧化碳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颜色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色 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无无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的反应: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加热后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 色,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能使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 . (写化学方程式),常用此反应来检验CO2。 红紫变浑浊CO2+3.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探究(1)二氧化碳灭火①现象:下面的蜡烛 ,上面的蜡烛 。 ②结论:二氧化碳不 ,也不 ,且密度比空气大。 先灭后灭燃烧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某同学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Ⅰ 喷水 纸花 证明: Ⅱ 直接放入CO2中 纸花 证明: 不变色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不变色CO2不能使石蕊变红Ⅲ 喷水后放入CO2中 纸花 证明: ... Ⅳ 将步骤Ⅲ实验后的纸花烘干 纸花 证明: . 由紫变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石蕊变红 由红变紫H2CO3不稳定,受热后易分解CO2与水跟踪训练 1.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B.软塑料瓶变瘪C.石蕊溶液变红D.气球上浮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的用途1.固态CO2叫“ ”,易 ,可用于 、作制冷剂等。 2.CO2可促进植物进行 作用,用作气体肥料。 3.由于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4.CO2可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干冰升华人工增雨光合跟踪训练 2.(2024辽宁)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作燃料B.参与光合作用C.固态二氧化碳用于人工增雨D.制碳酸饮料A知识点三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二氧化碳本身 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没有供给呼吸呼吸作用燃烧光合作用3.温室效应(1)产生的原因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②人类乱砍滥伐,森林遭到破坏,能够消耗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减少。(2)危害: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 ,造成农业减产等。 沙漠化跟踪训练 3.下列有关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是指不能排放二氧化碳B.自然界中碳循环被打破,对环境不利C.化石燃料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自然界中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相对稳定A知识点四 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1.行动措施(1)世界各国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公约,并严格执行。(2)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 等清洁能源。 (3)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4)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5)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等。太阳能、风能植树造林2.减排目标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 碳中和跟踪训练 4.(2024青岛)下列措施对实现“双碳”目标、保住绿水青山没有帮助的是( )A.增建火力发电厂B.植树造林,将沙漠变成绿洲C.回收利用废旧纸张D.推广使用氢能源汽车A基础巩固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1.(2024东营)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 B.焚烧垃圾C.节约用纸 D.随手关灯B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3.(2023自贡)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B.闻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D4.创新实验 (2024泸州)向一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片蓝色石蕊试纸,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玻璃片,上下振荡,再将其倒置(如图),把手移开,玻璃片没有掉下来。蓝色石蕊试纸在注入蒸馏水并振荡后变红。依据现象一定能得出对应结论的是( )A.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B.玻璃片没有掉下,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C.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产生了酸D.振荡后试纸变红,证明CO2能与石蕊反应变红C5.碳中和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有人称其为“增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可以实现“增汇”B.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能实现“增汇”,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C.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化肥尿素,可以实现“增汇”D.碱性土壤中的钙离子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这一过程属于“增汇”新教材素材特训A6.某兴趣小组用图示装置探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号和3号纸花不变色,2号和4号纸花变色B.上端燃着的木条先熄灭,下端燃着的木条后熄灭C.对比3号和4号的现象可知,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对比2号和4号的现象可知,CO2的密度比空气大B7.创新实验 (2024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纸花进行实验,验证CO2的性质。(1)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该实验还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CaCO3↓+H2O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为验证CO2能与水反应,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是 .. 。 先将干燥紫色石蕊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将纸花取出喷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能力提升8.教材习题改编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D.二氧化碳可以生产碳酸型饮料D9.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a、b处现象,可得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B.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该装置不涉及CO2的物理性质D.该装置具有一次性完成多个性质实验的优点C10.创新装置 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 . ,该过程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分子间间隔变大吸收(2)如图乙,①、③是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条,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能说明CO2与水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 。 ③、①是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条先后变红,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不变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如图丙,探究汽油的元素组成(忽略空气中的H2O和CO2的影响)。实验中,要使汽油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到漏斗内壁出现水珠,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测汽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外拉注射器活塞碳元素和氢元素11.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6.1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6.2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6.2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6.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总结提升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