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件(5份打包下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件(5份打包下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建体系 单元导图 01
辨易错 规避误区 02
易错点一 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文化遗产 (2024凉山)凉山非遗文化绚烂多彩,彝族刺绣、银饰、漆器、会理绿陶都是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过程中明显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针线制作刺绣
B.用锤子敲打制作银饰
C.将木材制成各种形状的木质漆器胎体
D.用孔雀石配釉烧制绿陶
D
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现象
C
易错点二 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
易错点三 混淆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
4.下列描述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
A.米酿成醋、水在0 ℃能结冰
B.灯泡发光、铜丝能导电
C.食物会腐烂、汽油易挥发
D.医用酒精能消毒、食盐溶于水
A
5.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请将下列“变化、性质或用途”前面对应的字母填到相应横线上。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E.用途
(1)花香四溢   。
(2)酒精挥发   。
(3)酒精常用作燃料   。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5)铜丝易弯曲   。
(6)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7)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
A
A
E
B
C
D
D
易错点四 混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6.点燃蜡烛,蜡烛燃烧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石蜡先熔化
B.燃烧时发光、放热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易错点五 实验操作的误差分析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量的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17.2 g B.15 g
C.17.4 g D.12.6 g
D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肯定大于6 mL
B.肯定小于6 mL
C.肯定等于6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 mL
A
早备考 中考演练 03
1.(2024龙东地区)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2.(2024广安)2024年广安市博物馆开馆运行。现代的3D数字画卷与传统的铁犁、石磨、风车等展品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下列选项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犁生锈 B.纺纱织布
C.石磨磨豆 D.风车吹谷
B
A
3.(2023金昌)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4.(2024威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A
D
5.(2024广安)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6.(2024滨州)试管是实验中的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
C
7.(2023永州改编)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已略去)如图。
实验操作步骤:
①准备一个干燥的18 mm×180 mm的U形管备用;
②点燃固定在实验台上的蜡烛,将干燥的U形管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壁的实验现象;
③蜡烛燃烧10 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的实验现象是   。
(2)步骤③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   生成。
(3)上述实验现象表明,蜡烛燃烧主要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  (填字母)。
A.实验现象明显
B.产物浓度较低
出现水雾
二氧化碳
化学
A
谢谢观赏!(共29张PPT)
知识点一 常用的实验仪器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课时 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化学试剂的取用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仪器 主要用途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试管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放置在陶土网上)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储存和取用液体试剂
烧杯
  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放置在陶土网上)
漏斗 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在装上滤纸后也可用作过滤器,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
  用于加热
锥形瓶
酒精灯
药匙 用于盛取固体试剂
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量度液体体积
玻璃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
量筒
蒸发皿 用于液体蒸发,可直接加热
陶土网 加热时作垫物用,使其均匀受热
跟踪训练 
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燃烧匙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C
A
3.(2024北京)补齐仪器与名称的连线。
(1)
答案:
(2)
答案:
知识点二 化学试剂的取用
1.危险化学品标志(部分)
爆炸性物质  易燃气体  易燃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  毒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
2.化学试剂的取用规则
三不 原则 不能用手   试剂,不要把鼻孔   闻试剂(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节约 原则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   ,固体只需   即可
处理 原则 实验剩余的试剂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接触
凑到容器口
1~2 mL
铺满试管底部
指定的容器内
3.固体试剂的取用
(1)存放:常存放于   中。
(2)取用
①块状试剂
速记口诀:一横、二放、三慢竖。
广口瓶
横放
镊子
慢慢
②粉末状试剂
速记口诀:一横、二送、三直立。
横放
药匙
纸槽
4.液体试剂的取用
(1)存放:常存放于   中。
(2)较多量液体试剂的取用:倾倒法。
细口瓶
朝向手心
紧挨
倒放
(3)定量液体试剂的取用:量取法。
量筒
量筒
凹液面的最低处
(4)少量液体试剂的取用:滴加法。
橡胶帽
立即用水洗净
不要
跟踪训练 
4.(2024辽宁改编)如图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 B.用滴管取液体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B
5.请用合适的仪器名称或者规范的实验操作填空。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所用的仪器是   。
(2)取块状大理石用的仪器是   。
(3)要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   保持水平。
(4)实验中要注意节约试剂,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   。
胶头滴管
镊子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1~2 mL
基础巩固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
1.(2024盐城)下列标志中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B
2.教材实验改编 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蒸发皿 B.烧杯 C.滴瓶 D.药匙
3.(2024广西)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的是( )
A.在实验室嬉戏打闹,吃零食
B.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试剂
C.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眼里溅入试剂,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送医治疗
A
A
4.(2024山西)液体试剂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D
5.(2023扬州)实验室量取 40.0 mL 氯化钠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A.50 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实验台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 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 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 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C
6.从试剂瓶中取用氯化钠固体、硝酸银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D
7.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或产生不良的后果。下列操作图示是我们常见的错误例
子,请你指出错误并写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
A.取用试剂 B.倾倒液体
A.   ;   。
B.   ;   。
用手取用试剂
试剂受污染(或手被腐蚀)
标签未朝向手心(或瓶盖未倒放)
腐蚀标签(或污染试剂)
C.往试管里加铁钉 D.滴加液体
C.   ;   。
D.   ;   。
将铁钉直接从竖直的试管口投放
打破试管底部
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污染试剂
能力提升
8.(2025眉山期中)正确“取用”和“存放”化学试剂,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的“取用”和
“存放”操作中正确的是( )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A
9.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 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 mL该液体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
(填“大于”或“小于”)47 mL。
44
胶头滴管
大于
(2)某山村学校因仪器不足,同学们用图乙生活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
A.针剂瓶 B.饮料吸管 C.眼药水瓶 D.医用注射器

用A来代替试管,B可代替导气管,你认为C可代替   。D可用来代替   ,现有三种规格的医用注射器:
a.10 mL  b.50 mL  c.100 mL
要量取48 mL的水,应该选择医用注射器   (填上面字母)。
胶头滴管
量筒
b
谢谢观赏!(共23张PPT)
知识点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概念    
伴随 现象   .    、   、
   等,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
状发生改变
改变颜色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实例 汽油挥发、铁水凝固 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粮食酿酒等
本质区别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化学变化依据的“新物质”,并不是指颜色、形状或状态等方面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而是与原物质相比,组成或结构上发生了改变的物质。
跟踪训练 
1.易错辨析 对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2)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
(3)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4)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均是物理变化。( )
×
×
×

2.(2024眉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放烟花 B.端午赛龙舟
C.中秋赏明月 D.重阳插茱萸
A
知识点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项目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概念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 内容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等 颜色、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区分有关物质变化与性质时应注意: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根据叙述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判断,物质性质的叙述中一般有“能”“易”“会”“用于”等关键字词。
特别提醒
跟踪训练 
3.(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能燃烧
4.(2025巴中期中)新疆棉花享誉世界。下列棉花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织成棉纺线
B.制成医用棉球
C.制一次性口罩
D.酿制棉籽酒
D
D
5.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   ,“烧炭”是
   。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   。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这都属于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基础巩固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
1.传统工艺 (2024安徽改编)下列展示我国古法酿酒的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
A.捣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发酵成酒 D.泉水勾兑
2.(2024日照)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木炭 B.裁剪窗花
C.烧制陶瓷 D.消化食物
C
B
3.(2024德阳)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化学变化实现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
A.水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燃料电池发电 D.太阳能发电
4.传统文化 (2024滨州改编)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
C
B
5.(2024云南)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 g/cm3
C.熔点高于280 ℃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6.下列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一项是( )
A.氢气密度比空气轻可以用来充灌气球
B.镁燃烧产生明亮白光用于制作照明弹
C.氢气可燃可用作火箭燃料
D.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支持燃烧
D
A
7.情境素材 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木柴烧水  ②蜡烛熔化、燃烧  ③灯泡发光
(1)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
 ;B处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
 。
物理变化
液体蒸发过程中没有
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木柴燃烧有新物
质生成
(2)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
 。
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综上所述,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是   。
拓展考法
(3)②的变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   和   。请你举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如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有无新物质生成
光能
热能
火力发电
8.教材实验改编 如图是教材的四个演示实验,按要求填空。
实验1 
水的沸腾
实验2 
石蜡的熔化
实验3 氢氧化
钠溶液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实验4 大理石与
稀盐酸反应
(1)实验1水沸腾,水蒸气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冷凝成   。
(2)实验2石蜡由固体变成   。
(3)实验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   色沉淀。
(4)实验4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   产生,澄清石灰水变   。
(5)上述四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实验   (填数字)。
小水珠
液体

气泡
浑浊
3、4
能力提升
9.(2024济宁改编)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粮食酿醋
B.食物腐败 木材燃烧
C.酒精挥发 蔗糖溶解
D.黑火药爆炸 铁杵磨成针
A
10.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物质。下面对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从未有过的物质
B.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C.物质的表面积发生了改变的物质
D.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B
11.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12.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A
13.(2023福建节选)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某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1)物理性质:   (填一条)。
(2)化学性质:   。
(3)保存方法:   。
(4)用途:   。
微溶于水(合理即可)
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合理即可)
避光保存(合理即可)
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谢谢观赏!(共21张PPT)
知识点一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作用: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步骤:问题和假设→观察和实验→   →  .
 →得出结论→讨论和解释。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获取证据
分析和
推理
3.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   。
(2)关注物质的   。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   。
性质
变化
讨论和解释
跟踪训练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步骤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学实验探究的步骤:①问题和假设;②观察和实验;③分析和推理;④得出结论;⑤获取证据;⑥讨论和解释。正确顺序为( )
A.③①④⑤⑥②
B.⑤③①⑥②④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②⑥⑤④
C
知识点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蜡烛的硬度   ,密度比水小,   于水。
2.燃烧时
(1)火焰:分三层,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2)探究生成物:图A中,干燥的烧杯内壁有   出现;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还有   生成。
较小
不溶
外焰
焰心
水珠
二氧化碳
3.熄灭后
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冒出;图B中用火柴点燃白烟时,发现白烟被
   ,且火焰将蜡烛重新点燃。
点燃
跟踪训练 
2.易错辨析 对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
(2)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亮。( )
(3)蜡烛燃烧时会观察到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
×
3.小红同学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做了如下的观察记录,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火柴梗如图放置约1 s后取出,a处最先炭化
B.在火焰上方压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C.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D
基础巩固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
1.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就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讨论和解释
B.问题和假设
C.观察和实验
D.得出结论
B
2.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吹灭蜡烛时会有白烟产生。据此提出的问题不合理的是( )
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烧杯,烧杯内壁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B.吹灭蜡烛时会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C.以上现象的产生是否与蜡烛的成分有关
D.以上现象的产生是否与点燃蜡烛的火柴有关
D
3.下列对点燃蜡烛时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受热时从顶部逐渐开始熔化成液态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4.小强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可以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C
5.同学们对同一封闭容器中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哪支会先熄灭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密闭容器内高处和低处各放置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所得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容器内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
B.蜡烛燃烧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84%
C.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该实验说明,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
新教材素材特训
B
6.(2023温州)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明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A、B、C三个烧杯的容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下表。
烧杯 编号 烧杯容积/mL 蜡烛燃烧的时间/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 020 68 73 69 70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   .
影响。
(2)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3)小明发现用B烧杯第三次实验时,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为此,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 s。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   s。
空气体积(或氧气体积)
量筒(或量杯)、秒表
28
能力提升
7.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 min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C
8.(2025北京海淀区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小刀切取一段蜡烛,用如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用小刀切取蜡烛,说明蜡烛硬度较小
B.注射器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C.玻璃导管口处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D.蜡烛的熔化和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D
9.学科素养 科学探究与实践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
(1)如图甲,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字母)。
a.发出黄色火焰 b.生成的水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产生淡淡的黑烟
(2)用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acd
外焰
(3)用如图丙装置进行蜡烛燃烧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符号:CO)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塞紧胶塞 一段时间后,CO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蜡烛燃烧有CO生成
②蜡烛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③将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三口瓶内壁上有水雾
出现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
生成
(4)如图丁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气。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点燃白烟看是否能燃烧
谢谢观赏!(共22张PPT)
知识点一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三禁止)
(1)一禁“燃着添”:绝对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二禁“灯点灯”:绝对禁止用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
(3)三禁“用嘴吹”: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燃着
酒精灯
灯帽
2.给物质加热
1/4~1/3
均匀
外焰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酒精不能燃着加,对火可能危险发;酒精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为最高;点火莫要灯点灯,洒出酒精祸不轻;熄灯要用灯帽盖,切忌嘴吹酿火灾;万一失火燃起来,湿布立即来扑盖。
规律总结
跟踪训练 
1.(2023江西)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添加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A
知识点二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1.仪器的连接
连接仪器 操作要点 操作图示
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先把导管口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用水润湿
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 先把导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导管插入乳胶管
用橡胶塞塞住容器 把橡胶塞慢慢   着塞进容器口
用水润湿
转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   ,说明装置不漏气。
气泡冒出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
倒净废液→用水振荡洗涤→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涤→放指定位置。
聚成水滴
(2)洗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
成股流下
跟踪训练 
2.下列有关仪器连接与洗涤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胶塞慢慢旋进容器口
B.将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旋进橡胶塞
C.加热后的试管趁热洗涤
D.滴瓶中的滴管取液后插入原滴瓶

C
3.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用手紧握容器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D
基础巩固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
1.安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某探究实验中出现了以下安全图标,其中没有涉及的是( )
A.戴好护目镜
B.实验会用到锋利物品
C.实验中会用到明火
D.注意通风换气
D
2.(2024自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加热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移走蒸发皿
C
3.(2024重庆改编)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连接橡胶塞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振荡试管 D.点燃酒精灯
B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实验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
扑灭
C
5.请结合所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回答以下问题:
(1)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错误。现有下列数据,用对应的字母填空。
A.45° B.90° C.2/3 D.1/4~1/3 E.1/3
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处。
②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要与实验台成  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D
E
A
(2)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的操作:先把导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即可把导管插入乳胶管。
(3)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说明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
②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
③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人:   。
用水润湿
试管脱落
使试管破裂
液体溅出伤人
能力提升
6.下列“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引发火灾 C.引起失火 D.试管炸裂
C
7.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其原理是构成封闭体系,改变体系内压强,然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如产生气泡、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其中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
D
8.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一组连续实验操作的示意图,据此回答:
(1)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步骤有   。
(2)步骤A的操作中,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
面要   。
A
向着手心
(3)步骤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步骤C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用酒精灯的   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
(5)步骤D的操作中,试管洗净的标志是  .
 ,然后将试管   (填“正放“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三分之一
外焰
用灯帽盖灭
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
滴,也不成股流下
倒放
(6)连接仪器,先把插入乳胶管的玻璃管口   ,然后  .
 。
(7)G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
 。
(8)实验结束后,老师展示了一些同学的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把鼻孔凑到盛硫酸铜的容器口去闻气味
b.实验剩余的试剂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
d.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尽可能多地添加试剂以便观察
用水润湿
稍稍用力把玻
璃导管插入乳胶管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
管外壁,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abd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