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非洲、美洲的特点。概念阐释: 班图人由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土著居民主要是黑肤色的班图人,故又有黑非洲之称。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意为人或人民,班图人因说班图语而得名),又称班图尼格罗人,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文明贡献农业:培育出了甜高梁、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手工业: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迁徙对非洲文明的影响:①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的传播②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的出现(一)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活动区域:由西非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二)非洲王国的兴起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东非文明(1)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①兴起与发展A.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B.鼎盛: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②文明概况:A.文化:信仰基督教B.经济: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非洲文明形势图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基督教作家马尼(二)非洲王国的兴起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东非文明(2)东非沿海诸国: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①兴起:10-15世纪②文明概况:A.经济: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B.文化:伊斯兰教传入非洲文明形势图(二)非洲王国的兴起基础梳理相关史料2、西非文明(1)兴起:8-15世纪(2)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时间 重大史事约公元200年 骆驼开始在撒哈拉运输商品约500—700年 加纳帝国崛起公元1076年 加纳被迫皈依伊斯兰教13世纪前期 马里帝国崛起征服加纳公元1300年 马里征服加奥(桑海人王)公元1324年 马里国王曼萨 穆萨朝觐麦加公元1469年 加奥王国扩张成桑海帝国公元1591年 桑海被一支摩洛哥军队征服(二)非洲王国的兴起基础梳理相关史料2、西非文明(3)文明概况: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古代西非国家文明发达的表现类别 概况经济政治文化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曼萨·穆萨朝圣队伍黄金资源丰富、 对外贸易发达:控制商路和黄金贸易注重扩张征服;桑海实行中央集权信奉伊斯兰教;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图克成为文化中心(二)非洲王国的兴起基础梳理3、南非文明(1)兴起与发展:①兴起: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②发展: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相关史料非洲文明形势图(2)代表国家:津巴布韦(3)文明概况:巨石建筑大津巴布韦遗址鸟瞰图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 在公元13-15世纪,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遗址1877年被西方人发现。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位于红海沿岸)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环印度洋贸易的发达,城市繁荣;伊斯兰教传入。西非 加纳、马里和桑海 8-15世纪 黄金资源丰富、控制商路、对外贸易发达;注重扩张;实行中央集权;鼓励文化发展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巨石建筑群)基础梳理课堂小结重点探讨(三)非洲王国的特点相关史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古代非洲文明的基本特点1、起源早: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2、发展缓慢:受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3、在靠近亚欧大陆的东非和西非地区,对外贸易繁荣,与外界文化交流相对频繁。课堂拓展中非交往源远流长汉武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一)美洲文明的开端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居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2、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3、文明代表: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二)美洲文明的代表基础梳理1、玛雅文明相关史料(1)区域范围: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2)兴衰:①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②15世纪中期衰落(3)文明概况:①经济:A.农业:种植玉米为主B.手工业:制造出精美陶器美洲文明形势图玛雅人塑像(二)美洲文明的代表基础梳理1、玛雅文明相关史料(3)文明概况:①经济:②政治:A.建立和众多的城市国家B.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③文化:A.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庙宇B.发明独特的文字C.用复杂的历法纪年D.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玛雅数字玛雅文字“玛雅被称为‘美洲的希腊’,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二)美洲文明的代表相关史料1、玛雅文明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误差仅一天。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测算50年内误差仅7秒。阿兹特克太阳历石金字塔高约30米,四周环绕91级台阶,加起来一共364级台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象征了一年中的365天。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库库尔坎大金字塔(二)美洲文明的代表基础梳理2、阿兹特克文明相关史料(1)区域范围:今墨西哥地区(2)兴衰:①兴盛:14世纪;鼎盛:16世纪初②灭亡:1521年被西班牙所灭(3)文明概况:①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纳税②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③城市: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阿兹特克文明继玛雅人之后,阿兹特克人在继承其他印第安人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阿兹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二)美洲文明的代表相关史料(3)文明概况:2、阿兹特克文明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还信奉创造神、太阳神、雨神、玉米神、羽蛇神等。他们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二)美洲文明的代表基础梳理相关史料3、印加文明(1)区域范围:南美洲,库斯科为都城(2)兴衰:①兴起:12世纪;崛起:13世纪②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③灭亡:1532年被西班牙所灭(3)统治概况: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②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③全国分为四大政区,贵族充任长官④编订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⑤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⑥将征服地区的居民迁移到新地区美洲文明形势图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而闻名于世。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印加没有书面语言,它们采用结绳纪事。(二)美洲文明的代表相关史料3、印加文明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海拔228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经专家们测量,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怎么能够把几十吨重的石头搬到这么险峻的高山之上。那些巨大的石块很明显留有像人们切奶酪一样切割的痕迹。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却拼得天衣无缝、牢固无比。由于其圣洁、神秘、虔诚的氛围,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怀古圣地名单。失落之城 ——印加人的古城马丘比丘遗址基础梳理课堂小结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文明概况中美洲 玛雅文明 约前1500年形成 15世纪中期衰落 城市国家 种植玉米;金字塔庙宇;陶器;象形文字;历法;20进制。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 结构松散的王国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美洲 印加文明 12-16世纪 统一的大帝国 中央集权;土地国有;人口调查表;完善的道路系统;移民。(三)美洲文明的特点重点探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古代美洲文明的基本特点相关史料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平原、山脉、高原等自然屏障,让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只能独自默默发展。在缺少高级文明刺激的情况下,时间久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风暴、寒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动辄以人命察天祭神,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1、独立发展、独具特色:古代美洲文明一度繁荣2、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四)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重点探讨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相关史料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原因:1、西方殖民者的侵略2、疾病、瘟疫等灾害3、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启示: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自然条件的阻隔、地理知识的匮乏等缺少接触和交流。通过考古发掘、文献研究,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地都有人类文明独立起源的迹象。古代文明都有各自不同之处,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这表明古代世界文明起源有多个中心,体现出多源的特点。1、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都曾创造灿烂的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有( )①由于自然环境阻碍而独立发展 ②各自文明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落后③都是古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生地 ④都有着发达的洲际贸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2、某学者认为,古代印第安诸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所处地理位置上有明显差异,这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山地高原型文明的发展条件,亦即地理环境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进化程度极为缓慢和艰难。这一观点( )A.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 B.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C.说明自然条件决定文明程度 D.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D课堂检测3、9—11世纪,西非人掌握了铁器和青铜器的冶炼技术;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这表明( )A.中国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B.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C.非洲文明地域性差异明显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4、有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前,美洲虽然没有建立四大文明那样持久、完整和系统化的发达文明体系,但却是独立自主地发展着,美洲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学者重在强调( )A.美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B.西方入侵导致了美洲早期文明的灭亡C.美洲文明并不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D.独立自主是美洲文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