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2025地理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类型。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运用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3.【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资料,说出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导入新课】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的蛇岛,距陆地最近处约 13 千米,面积仅 0.63 平方千米,无人定居。岛上植被繁盛,生活有近 2 万条单一品种的蝮蛇,称为黑眉蝮蛇。蛇岛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都有一些小型鸟类在此逗留,补充食物和能量。它们就成了岛上蝮蛇唯一的外来食源。1980 年,我国在此建立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运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说出蛇岛上的食物链构成。2. 蛇岛上无人定居,为什么还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剧毒的黑眉蝮蛇呢?2.①黑眉蝮蛇是一种稀缺的毒蛇资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②岛上缺乏淡水与食物来源,生存环境恶劣,设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减少外来的干扰,有利于加强管理,改善蝮蛇生存环境。1.植物-昆虫-鸟雀-蝮蛇。阅读教材P93-101页,回答以下问题(自主学习5-8分钟)。1.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都有哪些?2.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依据是什么?3.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如何了?4. 如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类,都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别分为哪些类型?5. 为什么要设立自然保护区?6. 什么是生态安全?有何特点?7自然生态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有何关系01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的依据和意义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风景名胜区Scenic Attraction自然遗迹地Natural heritage land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依据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①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③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⑤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我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得到恢复。(见下页图)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保护区2750个,总面积约14733万公顷,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9个”“保护区范围内,保护着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按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三大类别九大类型(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教材97页)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三类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指国家为保护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内蒙古阿鲁科尔草原草甸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东亚迁徙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驿站。湿地生态系统。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渔业资源丰富。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惜濒危物质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野生动物类类保护区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类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自然遗迹类保护区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山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古生物化石。保存着1 800万年前各种动植物化石,种类繁多,精美完好,印痕清晰,栩栩如生,被誉为“化石宝库”。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火山地质地貌。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及5个堰塞湖组成,火山地质地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少见的类型齐全的火山景观。三类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判断以下自然保护区属于哪一类别?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四类。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级别不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又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自治州)级、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级。(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97页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答案提示】由于人类活动,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被砍伐,适合朱鹮觅食的湿地、水田被破坏或改造为旱地,宜居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2.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想一想,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案提示】①种群扩大要求更大的良好栖息环境,与保护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②现存野外种群分布过于集中。③此外,近亲繁殖严重,雏鸟易发生夭折,幼鸟抵抗力弱。3.你是否赞同在朱鹮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赞成,开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加强游客对朱鹮的了解,提高人们保护朱鹮等濒危动物的意识。不赞成,开展旅游业可能会破坏朱鹦现有的生存空间,大量游客进入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可能造成比较多的污染,危及朱鹦的生存繁育。大山包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没有污染、生态完美的净土。①保留生态系统,留下天然“本底”。②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物种和栖息地。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⑤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山包是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集山水、湿地、草场、珍禽于一体。大山包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 设立意义支撑基础供给经济效益调节生态效益文化社会效益根据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尝试归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一般意义。(三)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东北虎的坎坷之路结合视频及所学,说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的意义(1)保护了当地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留下天然的“本底”。(2)保护了东北虎的栖息地和遗传基因。(3)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5)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1)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①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位于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之间;(经纬度位置)②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的最东端。(相对位置)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2)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①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②有利于保持长江入海口生态稳定;③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④是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3)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目的:为了充分发挥鸟类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区域设置的优化,促进了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合理的功能区区划可以更好地确保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存在、确保物种(此处主要为迁徙鸟类)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0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生态安全1.生态安全概念: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2.特点:①整体性: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②不可逆性:当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超过了其自身修复能力时,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③战略性: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同样重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2)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区的冰川、雪山逐年萎缩,湿地萎缩,直接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给中下游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带来危害。有调查称,因鼠害加剧,大面积草地退化成被称为“黑土滩”的裸地。三江源地区遭到破坏的的生物物种占总数20%以上,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如藏羚羊从100多年前的100万只,到如今成为濒危保护动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三江源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4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11%, 而沙化了的土地每年向长江和黄河输送的泥沙达到了1亿吨。结合材料和视频,分析三江源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及原因。(思维导图的形式)小组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思维导图的形式)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冰川萎缩水源减少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植被减少湿地萎缩气候变暖水文土壤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生物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区的冰川、雪山逐年萎缩,湿地萎缩,直接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给中下游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带来危害。有调查称,因鼠害加剧,大面积草地退化成被称为“黑土滩”的裸地。三江源地区遭到破坏的的生物物种占总数20%以上,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如藏羚羊从100多年前的100万只,到如今成为濒危保护动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三江源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4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11%, 而沙化了的土地每年向长江和黄河输送的泥沙达到了1亿吨。生态问题:冰川退缩、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若继续恶化(如冰川消退、湿地萎缩等)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会带来哪些影响?(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水量减少江河中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减少。工农业生产、生活可用水量减少,污染加剧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含沙量增加,水环境恶化。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冰川消退湿地萎缩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长远看简要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生态好转的成效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寿命约 20 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是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 1 000 只。2017 年 5 月 9 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题P102:①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小,又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②遗传多样性小,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幼体成活率较低。③非法和过度的渔业捕捞导致江豚数量减少。④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2)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主要有哪些?①天鹅洲故道形状弯曲,水流速度慢,水深较浅,多沙洲和浅滩分布。②与长江基本隔绝,受外界污染源影响小,水质好。③环境与长江中下游河湖相似。④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长江江豚栖息和捕食,离长江较近,方便迁地保护。图4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图3材 长江天鹅洲(图3)原为长江主河道,由于自然裁弯取直形成了天鹅洲故道(天鹅洲牛轭湖),水域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仅在汛期与长江相通。20世纪90年代早期,天鹅洲故道开始引进长江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经过30年的迁地保护,该种群从最初引进的5头江豚,发展到目前约100头(图4),是世界小型濒危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1.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的原因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水热条件 ①地处低纬度(热带),热量丰富,繁衍生长速度快,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候差异 ②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物种丰富;③跨海陆(经度)广,水分差异大,物种丰富;④地形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物种丰富;⑤面积广大,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物种丰富。生存空间 ⑥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生物生存空间(如森林、湿地)广,物种丰富;⑦处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区域,物种丰富。知识拓展补充注:同一山体,高差相同范围内,越往山顶,面积越小,物种丰富度一般降低;另外,越往山顶,水热交换作用增强,水热差异减小,生物多样性差异减小。2.多古老珍稀动物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远离大陆,长期孤立存在,缺乏基因交流。②少大型食肉动物,缺乏生物竞争,动物进化缓慢。③地质历史以来,自然环境变化小,不利于生物的进化。人为原因 ④人类发现较晚(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④法律保护,国家颁布相关的法规、法律。⑤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⑥加强国际合作。⑦加强公众参与,如不食用野生动物,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加入宣传、监督的行列。4.物种灭绝的原因(1)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②自然条件的变化,野生生物无法适应新环境;③生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④近亲繁殖,物种退化。(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①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数量减少以至濒临灭绝;②人类对植物的过度采伐或对动物的过度捕杀;③环境污染加剧,生物的生存条件遭到破坏;④外来物种入侵。1.保护区在设立之前生物多样性几近丧失,主要原因是( )A. 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 B. 环境污染导致生物灭绝C. 改变和破坏原生环境 D. 自然变迁导致生物缓慢丧失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该区域湿地的形成原因是( )A. 河流易发生凌汛,提供了水源 B. 土壤中水分饱和C. 永久性冻土提供融化水 D. 降水多,蒸发少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B. 迁地保护濒危植物C. 就地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D. 保护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C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人民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随堂巩固CBB在 “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4.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5.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C随堂巩固随堂巩固D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1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2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问题1: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问题2: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②外来物种入侵、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③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④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④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⑤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带来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