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东征西征破坏当地文化,扩张希腊文化、促东西交流殖民扩张破坏封建文化,扩张西方文化一战二战传播民族民族意识,复兴民族文化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第五单元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一战 二战持续时间 4年3个月(1914-1918) 14年(亚:1931-1945;欧:1939-)波及范围 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共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3);战争的中心在欧洲大陆,波及亚洲和非洲,以及大西洋、北海、地中海、亚太平洋等海域 参战或卷入的国家和地区84个,共约20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4/5以上),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和北冰洋目录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2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3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初步形成基本形成最终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原始积累(重商主义)时期(早期殖民扩张)15世纪末—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回顾】纲要下册【回顾】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觉醒:一战前高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瓦解:20世纪90年代1.一战与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对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长久持有的欧洲社会优越的观念失去了信心,悲观主义思潮在许多领域兴起。——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弗兰德斯》—【德】奥托·迪克斯德(印象派画家)(1)一战的底色——悲观主义思潮一战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 ,死于战场的约16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民族民主意识: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思想意识。民族民主运动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主运动:对内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政治民主一战(1914年-1918年)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主要在欧洲展开的大厮杀。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依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结局:旧的殖民帝国瓦解开端: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新兴民族国家产生1.一战与民主意识的觉醒(2)一战的变化——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摧毁四大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出现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然而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3)一战的喜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政府鼓励非洲属民参战,并去杀死德国“白人”殖民者。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中国的五四运动及中共成立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泛非主义〗泛非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黑人后裔中,这是一场黑色人种的思想启蒙运动,后来发展为争取非洲黑人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1900年7月23日,在享利·威廉斯的倡导下,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泛非主义思潮兴起。1919年至1927年先后在巴黎、伦敦、里斯本、纽约等地召开了四届泛非大会。1974年第6届泛非大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大会决议将5月25日定为“泛非日”。泛非主义运动为唤起民族自决,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促进团结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舒运国《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胡志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4)一战的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①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②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20世纪第一次高潮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①参与地区广泛②领导阶级、斗争方式多样③参与阶层的广泛④民族自决成为斗争的普遍诉求民族民主运动仍受到阻碍奥尔什丁地区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波兰,1772年俄、普、奥瓜分波兰后该地区并入普鲁士,一战后波兰希望重新取得这一地区。1920年该地区在国联主持下进行了公民投票,但只有稍多于2%的居民愿意回到波兰。1920年7月11日,经国联理事会批准,这一地区划给了战败国德国。这体现的原则是( )A.委任统治 B.民族自决C.大国一致 D.集体安全民族自决原则B一战中,殖民者鼓励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在此之前,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殖民者却在战后对非洲加强了控制和掠夺。一战中,“殖民者”的行为( )A.使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反映了欧洲实力迅速衰落C.利于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 D.打破了非洲封闭隔绝状态C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二战后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和迅速发展。(5)一战的影响——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言思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①一战重创了英法老牌国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遭到削弱,客观上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②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③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2.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国际政治理念的发展基本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民族自决权政治理论:进一步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武器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史实。我们大家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文化交流与传播》P75 【问题探究】非殖民化(2)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促进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被缚的非洲人弯曲的蜷缩在非洲地图中,准备挣脱他的锁链》英 罗纳德﹒塞尔 日期:1959年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通过艰苦斗争,在法国的手中取得了独立。你同意吗?学争鸣史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英法与美国争霸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C.英殖民帝国衰落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政治理论上确定了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殖民主义已是逆流,非殖民化成为历史发展大势,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C(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原因: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③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②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过程初步形成资本原始积累(重商主义)时期(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15世纪末—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基本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崩瓦解【温故知新】二战后: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国家的振兴3.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本土文化: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外地文化: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政治体制、英语“孔子像”闪耀韩国丽水世博会清真寺金字塔本土文化: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外地文化:基督教,英语、法语被广泛使用印度:接受西方的价值取向新加坡、韩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埃及:复兴民族文化儒家文化: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1)表现“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汤因比(2)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新兴民族国家走上复兴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 )A.吸引外国先进文化是文化复兴发展的关键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抓住民族特色文化,尽量减少外来文化干预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D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在文化上,他们也有共通之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D.把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D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B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文化复兴是国家主权的表现探究: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如何发展?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学习聚焦P76】伊朗艺术研究院助理教授、东方部主任纳思霖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文化是阻止人类爆发战争的最有力方式。东西方年轻一代应该试图了解其他文化,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努力让彼此之间更加紧密团结。纵观历史,东方文化对世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希望看到东方文化对如今的年轻人有更深的影响,我对年轻人“文化自信”的回归非常有信心。一战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民族意识觉醒民族国家建立民族文化复兴二战重构亚非文化瓦解殖民体系二战后催生民族文化本课思维导图:束语结战争与文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希腊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使希腊文明得以留存;亚历山大的扩张,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拿破仑以战争手段涤荡了德意志诸邦和意大利诸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也承担了创造的角色,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可以帮助文化走向完善,而完善的文化终将让世人达成共识: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文化是阻止人类爆发战争的最有力方式!【课后思考点】: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和保障②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复兴自己的文化,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③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