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考教案 历史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线索一中国古代统一的封建王朝朝代 概况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确立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西汉 刘邦建立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北击匈奴,派兵屯田驻守,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出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大一统的局面东汉 刘秀建立东汉,其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西晋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建立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一个世纪的混乱局面,重新统一国家,促进了社会发展隋朝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元朝 1279年,元统一全国,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南北对峙、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局面。实行行省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明朝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朝末年以来群雄并起的局面,实现了国家大一统清朝 1636年,清朝建立。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强化中央集权,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线索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阶段 朝代 主要措施形成 战国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确立 秦朝 ①皇帝地位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巩固 西汉 ①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王国势力。②“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完善 隋唐 创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发展 宋朝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分化事权,削弱相权,重文轻武元朝 设立行省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顶峰 明朝 ①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处理朝政。②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③设置厂卫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察。④采用八股取士选拔官员清朝 ①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②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线索三古代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地区 朝代 措施新疆 西汉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清朝 康熙帝时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新疆行省西藏 唐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元朝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台湾 三国 吴国的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朝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线索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布置作业】请完成《分层精练》第62页练习。【教师独具题目】1.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材料一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材料二在中央,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他还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科书材料三《清史稿》记述:雍正后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1)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中央强化君权的做法。(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3)材料三表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结论依据的是哪一机构设置?该机构设置的影响是什么?(4)以上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1)北宋。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2)明太祖朱元璋。目的:加强君权,巩固统治。(3)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4)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中央与边疆的关系空前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 边疆治理的部分史实元朝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明朝 设置专门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敕封西藏僧侣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设立哈密卫等7个卫作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清朝 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拟一个观点,提取材料中相关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 观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论述:台湾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此后,历代政府继续对台湾行使管辖权,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历史上,台湾曾两度被殖民者占据,明朝末年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收复台湾;清朝末年台湾被日本占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取得抗战胜利,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结论:综上所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割裂出去的行为都是痴心妄想。示例二 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论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结论:综上所述,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边疆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国家大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经三个阶段,自秦汉时期初建规模,经隋唐、元、明王朝的充实完善,到清朝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据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等概括材料的观点。从边疆治理的三个阶段中各选一例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 观点:边疆治理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论述: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时,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结论:由此可见,有效的边疆治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材料: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最多的词汇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造纸、汉赋、华佗等。阅读上面材料,从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汇,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示例除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示例 选词:郡县制、“推恩令”、刺史主题: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论述: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对巩固发展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初期,封国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部,分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监察地方,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总之,这些举措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答案:[说明]此题是开放式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显学科素养。根据问题要求,选择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提炼主题,可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开疆拓土、经济改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互鉴、辉煌成就等角度提炼主题。论述中要注意从拟定主题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加以阐述,做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和充分、逻辑清晰。由于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主题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下面是部分主题的示例词语 主题秦半两钱、蒙恬、郡县制 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恬、张骞、霍去病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维护西域都护、盐铁官营、推恩令 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大秦王安敦、甘英、丝绸之路 汉朝的对外交往张骞、凿空、丝绸之路 汉代中外交流的开拓造纸、汉赋、华佗 汉代辉煌的文化成就蒙恬、霍去病、张骞 秦汉时期汉政权与匈奴关系的发展秦半两钱、盐铁官营、五铢钱 秦汉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示例 选词:郡县制、“推恩令”、刺史。主题: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论述: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对巩固发展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初期,封国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部,分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监察地方,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结论:总之,这些举措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