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 专题二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 专题二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简介

备考教案 历史
专题二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一中国古代思想成就
春秋时期 老子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 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相关 作品 记录其学说的《道德经》成为道家的经典
孔子 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主张 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
教育 贡献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相关 作品 记录其思想言行并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论语》
战国时期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主张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礼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西汉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线索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概况 传播 影响
造纸术 西汉时期已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印刷术 (1)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元代:王祯发明轮转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波斯和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 (1)战国:人们制成指南仪器——“司南” (2)宋代:开始使用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工具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传到欧洲 大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唐朝:中国人已经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传到欧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医学
(1)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
(3)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人称为“医圣”。他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4)华佗:东汉末年名医,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还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5)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写出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3.数学: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数学名著《缀术》。
4.科技巨著
(1)《齐民要术》: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农政全书》:明朝科学家徐光启所著的农业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著名工程
(1)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灵渠: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全长30多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3)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
(4)万里长城
①秦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南下。②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5)北京城: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城包括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紫禁城(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6.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人把一年分成24段,称之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和许多民俗都同这种历法有关,沿用至今,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作用突出。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利用自然、变害为利的智慧和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精神;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医学中蕴含着医者仁心的思想,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有重大影响。
线索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文字
(1)演变历程:甲骨文(商朝)→金文(铭文)→小篆(秦朝统一字体)→隶书→楷书、行书。
(2)特点:由繁到简,书写载体越来越便利;书写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高。
2.文学
(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2)宋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代表作有元代优秀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
(4)明清小说:明代小说代表作有罗贯中所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清代小说代表作有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等。
3.艺术
(1)书法: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唐代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欧阳询等。
(2)绘画:代表作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朝《盛世滋生图》等。
(3)戏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4)雕塑/石刻: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我们该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2)与当代文化相融通: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4)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布置作业】请完成《分层精练》第63~64页练习。
【教师独具题目】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影响
墨家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 孟子 ①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
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①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②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摘编自部编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简述墨子的核心思想。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核心思想:“兼爱“非攻”。
(2)观点: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论述: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如墨家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儒家的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发展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些学派之间展开激动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结论: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事记(部分)
朝代/时期 事件
公元前256年 李冰修建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东汉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南北朝 祖冲之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一千年之久;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隋朝 开凿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唐朝 发明曲辕犁和筒车,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11世纪中期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先后传到日本、波斯、欧洲
明朝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 历史事件1: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历史事件2: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观点: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论述: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成为普通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北宋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宋代发明了指南针,随后指南针又传播到其他国家,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宋代时火药和火器广泛应用于战争,火药和火器的外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科技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示例二 历史事件1:祖冲之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历史事件2: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观点: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论述: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该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北宋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明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先民聪明智慧,其中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