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 专题五 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 专题五 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资源简介

备考教案 历史
专题五 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线索一中外的重大改革
1.中外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名称 概况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国变法。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 帝改革 为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挽救封建统治进行的一次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
大化改新 64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西欧封君 封臣制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由此形成(封君封臣制)
2.中外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改革名称 概况
戊戌变法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俄国农奴 制改革 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日本明 治维新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罗斯福 新政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它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改革名称 概况
新经济 政策 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赫鲁晓夫 改革 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存在严重偏差
戈尔巴乔 夫改革 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总体效果不佳;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化,局势迅速失控,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改革 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
线索二中外的制度创新
项目 名称 概况 意义
中国的制 度创新 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制 度创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方针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在香港和澳门已经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世界上的 制度创新 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 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渊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民主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由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保证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布置作业】请完成《分层精练》第67~68页练习。
【教师独具题目】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间 名称 事件 影响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太子的老师公子虔教唆太子犯新法,商鞅割掉公子虔的耳朵。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起
兵反抗,兵败被杀。 使秦国国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5世纪末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的太子在政治理念上与孝文帝背道而驰,这也让孝文帝觉得太子继位后,自己的政治理念就会被彻底废除,所以为了延续自己的
政治理念,孝文帝就选择赐死了自己的太子。 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出现偏差,变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加之朝廷“新旧党争”,使得王
安石变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进了军队建

646年 大化改新 645年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大贵族苏我氏父子,孝德天皇即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
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相关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最终会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古今中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大多不是一帆风顺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战争,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各国不断进行改革。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遭遇太子老师为代表的贵族的阻挠,但由于秦孝公的支持及商鞅本人改革的决心,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改革,使秦国国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北朝时期政局混乱各政权若能够稳定,不被其他政权打败,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增强鲜卑族的实力进行改革,但由于太子的政治理念与他本人不同,孝文帝为了改革能在其退位后继续延续下去,赐死太子,由于孝文帝强大的改革决心,他的汉化政策得以推广,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646年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之前,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苏我氏父子,天皇即位,从政治、经济方面采取顺应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最终日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结论:综上所述,古今中外历史上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大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坚定改革的决心,最终会取得成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
2.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的技术、经济、政治环境和思想力量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英国大事年表
1599年﹣1602年 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
1689年 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1733年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纺织速度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20年 英国只有2000万人口,工业生产却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50%
1820年 英国出口贸易额为3640万英镑,1870年增加到39960万英镑
1841﹣1850年间 英国输入的棉花年平均达7.9亿磅
1870年 英国的商船从1840年的276.8万总吨增加到569.1万总吨
19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任意两个角度找出有内在联系的相关历史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思想启迪,推进政治变革,促成近代英国的崛起。
论述:14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15、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英国,莎土比亚就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海外贸易。由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早期殖民掠夺,及后来的三角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国较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英国的崛起是思想、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