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 专题七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 第二部分 福建专题突破 专题七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资源简介

备考教案 历史
专题七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线索一 大国崛起简史
1.美国简史
崛起历程 史实 对美国的影响
奠基与立国 美国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 取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扩张与起飞 (1)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美国南北战争 (1)侵略中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崛起与发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2)伙同其他国家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政治大国
危机与调整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均作出重大贡献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称霸与冷战 (1)美苏“冷战” (2)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促进了中美之间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唯一超 级大国 (1)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2)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如发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使美国保持了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但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不断干涉他国事务,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日本简史
阶段 事件 概况
改革 自强 大化改新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通过改革,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侵略 扩张 甲午中 日战争 (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其他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通过侵略战争,获得了巨额赔款,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逐渐强大起来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条约
华盛顿会议
法西斯 专政的 建立 (1)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发起侵 华战争 (1)1931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 世界大战 (1)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战后 崛起 经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谋求政治 大国地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3.俄国史: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1)沙俄时期
事件 概况
彼得一世改革 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1861年改革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参加一战 20世纪初,与英、法组成协约国集团。1914年,参加一战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苏俄(联)时期
事件 概况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退出一战 1917年,同德国、奥匈帝国签署停战协定,退出一战
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 (1)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苏联模式 (1)在经济上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2)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参加二战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
美苏“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相抗衡,进行冷战,形成两极格局
改革调整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苏联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俄罗斯时期
事件 概况
俄罗斯独立 1991年底,俄罗斯正式独立。俄罗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所增强,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员
4.西欧的兴衰
时期 发展特征 概况
13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逐步成为世界中心 (1)13世纪西欧出现了手工工场,14世纪中叶以后租地农场兴起,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启蒙运动兴起后,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思想 (3)新航路开辟后,以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为首的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掠夺,建立海外殖民地 (4)17—20世纪初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首先确立起资产阶级统治,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初 走向衰落 (1)西欧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西欧国家在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实力下降,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运动,削弱了西欧殖民力量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华盛顿体系下,美、日取代英、法等国主导亚太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崛起,西欧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20世纪50 年代以来 重新联合崛起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法、德和解,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线索二 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
时期 特点 概况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 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英法联军的帮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单独或支持日本侵略台湾;参与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其他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0世纪20—40年代 “门户开放” 1921—1922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941—1945年 合作抗日 1942年,中美两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侵略
1946—1949年 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49—1972年 孤立、封锁、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新中国安全,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72—1979年 走向和解,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至今 合作与冲突交织 中美建交后,两国的经贸、人文等交流不断发展,但美国实施霸权主义,妄图围堵遏制中国发展,严重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
认识 新时代如何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1)相互理解和尊重,合理管控在贸易、外交等方面的分歧,求同存异,相向而行,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2)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通过外交途径和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分歧。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 (3)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肩负起大国责任,表现出大国担当,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等等
2.中日关系
时期 关系 概况
古代 隋唐 和平交流 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明朝 冲突 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抗击倭寇,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近代 晚清 日本侵华 19世纪70年代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战争 1931—1945年发动侵华战争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冷战”敌对 由于美国扶持日本,中日社会制度不同,日本的外交政策追随美国,中日双方处于敌对状态
20世纪70年代 关系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开启了中日交往的新篇章
20世纪70年代 至今冲突与交往并存 1972年至今,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
3.美俄关系
时期 关系 概况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相互勾结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同为英、法侵华的帮凶 (2)1900—1901年,美、俄共同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初 互鉴与敌视 (1)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同俄国一起对抗同盟国集团 (2)1921年,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 战时同盟 (1)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 (3)德国战败后,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冷战与争霸 (1)1947年,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美苏争霸的代表性事件有: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等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斗争与合 作并存  (1)美俄关系总体平缓,两国的高层接触不断,经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 (2)近年来,美俄在中东和东欧地区再次出现政治和军事博弈,两国关系出现波折
【布置作业】请完成《分层精练》第70页练习。
【教师独具题目】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张芝联《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开辟了道路。其秉持的三权分立思想,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创造了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使美国的经济发展踏上快车道。
——亚特伍德《人类简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传到欧洲各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
(4)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答案:(1)不同之处:法国面对的“强大敌人”是封建制度,美国面对的“强大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2)影响:①对法国的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②对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③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进行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规范。
(4)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论述所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国家 政策 主要措施 结果
日本 明治维新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 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美国 罗斯福新政 金融、工业、农业、就业、保障 摆脱危机
答案:示例 观点:改革促发展。
论述:面对封建落后、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力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富国强兵。1861年,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各方面出现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结论:所以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弱肉强食】
材料一
图A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1492年-20世纪初)
世界上率先进入近代化过程的国家非英国莫属。……17世纪中期,政治领域的大变动凸显,矗立数百年的封建制度轰然倒塌……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革命在英国开始……这一根本变化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简述为葡萄牙率先获得全球领导权作出贡献的人物。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瓜分豆剖】
材料二
图B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2)材料二中图B是一战后签订的哪一条约?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什么,并对这一国际秩序进行评价。
【冷战冲突】
材料三
图C
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79年,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冷战政策,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3)材料三中图C局面的出现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经济冷战的举措。
【和平发展】
材料四
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4)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意义?
答案:(1)人物:迪亚士、达伽马。(答出任意一位人物即可)政治原因: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条约:《凡尔赛条约》。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积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矛盾,维护了战后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局限性是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反而激起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举措:对苏联采取贸易管制和限制出口;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通过国际市场竞争,打击苏联经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政治: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经济:经济全球化。意义:有利于彰显大国责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