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2.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3.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4.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 核弹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一星” 人造地球卫星 核



导弹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2.成就
1966年
1970年
1964年
1967年
阅读教材90页,找出我国国防科技具体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3.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唐国东:《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材料1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2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3
①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②维护国家安全
③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4.思考:研制“两弹一星”面临的困难?
材料1:
中国的研究最初曾得到苏联的技术支援,但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苏联在1960年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带走了图纸资料和设备。
材料2
材料3:
核试验基地——新疆罗布泊
①经济困难
②技术基础薄弱
③研究环境恶劣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5.研制“两弹一星”的代表人物
钱学森
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
1958年的一天,在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他和许多科学家同
心协力,在十分困
难的条件下夜以继
日地工作,终于
成功。
邓稼先一
生从事原子弹
研究,积劳成
疾,身患癌症,
于1986年逝世。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元勋
5.研制“两弹一星”的代表人物
钱学森
邓稼先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一、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记者:芬克)……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材料1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记者:史密斯)……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材料3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
材料2
5.“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意义?
国家 美国 苏联 英国 法国 中国
原子弹用时 6年 7年 13年 3年 5年
从原子弹到氢弹用时 7.3年 4.3年 4.3年 8.6年 2.8年
①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一、科技成就——载人航天
阅读教材92页,梳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
2003年10月
2021年6月
1999年11月
2008年9月
20世纪
90年代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发射升天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
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人天和核心舱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我国开始实行载人航天工程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
翟志刚
实现太空行走
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一、科技成就——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人物:
成就:
荣誉:
意义:
袁隆平
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科技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
一、科技成就——青蒿素
人物:
成就:
荣誉:
意义: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屠呦呦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②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时代特征:
生动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3.代表作品:
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1.时代特征: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代表作品:
3.荣誉: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莫言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研读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我们青少年要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既不能盲目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并且要积极学习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小结
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武器实验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杨利伟)
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翟志刚)
2021年,神舟十二号,首次空间站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
“双百”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艺作品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新时代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1、我国把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科学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
D.参与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2、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课堂练习
C
D
3、2016年的4月24日,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航天日。4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4、“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影响有( )
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②向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③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练习
C
C
5、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亚洲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6、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
A.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研究工作
课堂练习
C
B
7、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8、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课堂练习
B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