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3章综合测评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2.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作导线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用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枝头结霜 D.瀑布结冰
4.如图所示,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他的质量( )
A.等于0kg C.等于70kg B.略小于70kg D.略大于70kg
5.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后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所指的物理量可能是(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硬度
6.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减小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粉笔用去一半后密度不变 D.将球形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后质量不变
7.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小的是( )
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便停止调节
B.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便停止调节
C.使用的砝码已磨损 D.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游码未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8.如图所示为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并爬上沙丘,迎着风使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分,说明它( )
A.背部的温度一定比外界气温高 B.背部的温度一定比外界气温低
C.背部的温度一定与外界气温相同
D.背部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的高低无法比较
9.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蘸些冷水后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10.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若无经验,实验经常会失败,即所作出的曲线未呈现出固定的熔
点。下列改进思路中,不可取的是( )
A.改用更大的火焰加热 B.适当增加海波的量
C.采用水浴均匀加热 D.采用更纯净的海波来做实验
11.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个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C.120℃的水一定沸腾 D.90℃的水也可能沸腾
1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其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冰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片就与钢罐接牢了。使铝片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A.水结冰时放热,将它们焊牢了 B.水结冰,把它们冻牢了
C.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产生较大的压力,将它们压牢了
D.水是一种黏合剂,把它们黏合在一起了
13.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 C.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D.大气压的大小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汲收热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住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1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表中一些气体的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 )
一些气体的密度(0℃,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密度/(kg/m3) 1.25 1.43 1.98 0.09
A.20kg B.200 kg C.1000kg D.2.0×105kg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第16、18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
16.一块蜂蜜的质量为0.2kg,小利把它从蜂巢带回实验室后,它的质量为________g,将其加热至液态,发现温度不断升高,没有温度不变的时候,说明蜂蜜_______(填“是”或“不是”)晶体。
17.使用关平测物体质量时,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上砝码,经过调节,指针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夏天吃冰棍解热属于__________。(2)—10℃的寒冷天气里,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______。(3)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_________。(4)铁水浇成铁杆属于___________。
(5)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属于__________。
(6)热风干手器使手上的水很快变干属于__________。
19.(1)将适量的油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油和水分为两层,且油层在水层的上面,这是因为油的___________(填“质量”或“密度”)比水小。
(2)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小聪喝了半杯牛奶,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如图所示的图像反映了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像可知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_min,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
2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_出现,表明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2.在寒假师生离校后,学校都要将校内水管中的水放出,关闭总阀,防止水管冻裂。若水管内的水不放出,水遇冷凝固成冰,因为凝固过程中质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冰的密度比水的小(冰的密度是0.9×103kg/m ),所以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若9×103kg的水完全凝固成冰,则体积变化为_________m3。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3.某同学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列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填序号)。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②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③把游码置干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2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3)该同学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填“大”或“小”)。
24.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们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
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
③第6分钟时_________(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2)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____
_________________(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2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一支温度计,组成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中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_______(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7分钟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____________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熔化。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________________。
26.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爱动手的小雅和小金想测粽子的密度,于是他们找来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将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前,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______(填“左”或“右”)侧。
(2)小雅选取了一个粽子,用保鲜膜将其包好(忽略保鲜膜的质量和体积),放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托盘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粽子的质量是__________g。
(3)因粽子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小雅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补水前后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小雅所测粽子的密度是_________。
(4)仔细分析第(3)小题中的操作可知,小雅算出的粽子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偏差”)。
(5)小金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量并计算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的质量为m;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m1;③将粽子放入烧杯中使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上的水后,称出烧杯、粽子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2。综合以上测量结果,可推导出粽子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___(用m、m1、m2和ρ水表示)。
四、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26分)
27.(6分)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单位:℃),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钨 纯铁 锡 铝 冰 固态煤油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3410 1538 232 660 0 —30 —117 —39
(1)—20℃的煤油是__________态。
(2)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 __________。
(3)在寒冷的冬天,北方某地室外气温可达—50℃,此地气象站冬天使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_
(填“煤油”“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8.(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铃薯,俗名为土豆,因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个马铃薯的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马铃薯品种 ① ② ③ ④ ⑤
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5
淀粉含量/% 14 18 22.5 26.5 29
收购价/(元/千克) 0.40 0.42 0.45 0.50 0.60
(1)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的密度和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2)由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的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_____________。
(3)小明测量的这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_________(填“是”或“否”)。
(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_______(填品种序号)。
29.(6分)小亮买了一个铜制鼠摆件,为了测出该摆件的体积,小亮把该摆件完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刚好溢出300g的水。(ρ铜=8.9×103kg/m3)
(1)该摆件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2)若该摆件是实心的,则该摆件的质量为多少克
(3)这个摆件的实际质量是890g,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30.(6分)目前国际上酒的度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其中一种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mL酒液中所含酒精量的毫升数。这种表示方法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制定的,又称为盖—吕萨克酒度。蒸馏出来的酒液需要进行勾兑,勾兑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酒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调整酒的度数。现有60度和3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计。已知ρ酒精=0.8×103kg/m3, ρ水=1.0×103kg/m3,不考虑酒液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1)求60度酒液的密度。
(2)如果用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要获得42度、1000mL的酒液,那么需要这两种酒液各多少毫升
答案: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