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炮舰政策
商品输出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回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史实,分析其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认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合作探究:据材料及结合所学,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二战使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学者瓦德奈伊说:“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
材料二 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甚至远涉重洋,奔赴欧亚非战场,逐渐脱离原来的闭塞的环境和保守的思想传统,对帝国主义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材料三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
补充:4.二战影响殖民地经济和社会结构,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5.第三世界联合...
原因: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二战进一步促进民族觉醒,民族意识增强,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
3.联合国推动;
(一)亚洲:印度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1946年孟买海军起义和海得拉巴特伦甘纳的农民起义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独立的代价——《蒙巴顿方案》
Ⅰ.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①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②8500万人组成的562个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Ⅱ.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思考:如何评价《蒙巴顿方案》?
一方面,保证了印度的独立,另一方面,导致了印度的分裂和为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隐患。
(一)亚洲:印度独立
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知识拓展: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 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 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
英国分而治之政策遗患无穷!
(一)亚洲:印度独立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亚洲:东南亚国家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贾迈勒·纳赛尔
(埃及第二任总统;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展开反英示威,数次入狱。
20世纪40年代,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统治的封建王朝,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年,领导埃及人民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纳赛尔是重要的倡导者。目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达100多个,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洲:埃及
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专题拓展:苏伊士运河如何体现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苏伊士运河于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①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运河。
②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整个埃及。
③1922年埃及独立,英国保留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特权。
④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未获完全成功。
⑤1956年,埃及收回主权。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洲:埃及
独立的代价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与法国公司;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 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
优先开采石油
租借军事基地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洲:阿尔及利亚
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法国付出了沉重的人力、物力代价,导致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政局不稳,戴高乐政府不得不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二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
其特征是:
(1)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
(2)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3)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4)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在转让技术时进行敲诈。
知识扩展:新殖民主义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洲:阿尔及利亚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诸国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美洲:古巴和巴拿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的“硬汉”
菲德尔·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遭遇暗杀次数最多
199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了一份长达705页的档案。根据解密档案和古巴安全部门统计,卡斯特罗曾遭受到634次暗杀,无一成功。老卡为此幽默地说:“如果奥运会有遭受暗杀次数这一项,我是绝对的冠军。”
最长演讲
1960年,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持续了四个半小时,创造了最长演讲纪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美洲:古巴和巴拿马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合作探究:“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的历史意义?(从世界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关系角度等考虑)
意义:①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②有利于改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地区 国家 概况
亚洲 新加坡、韩国 20世纪60—80年代抓住西方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度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 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腾飞
非洲 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利用自然资源,曲折发展: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上场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丁美洲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大多数拉美国家 走中间道路,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和 阿根廷 等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国家属于中等收入收入国家。
据教材概述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积极运用国家宏观调控】1959年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亚洲四小龙”还注意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积极吸引外资】1962-1981年,韩国引进先进技术1973项,1986年又引进517项,1987年为637项。中国台湾规定华侨和外国人可用专门技术或专利同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其报酬可结汇支出。
【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在50-60年代,“亚洲四小龙”大量发展了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60-70年代,中国台湾、韩国先后发展了重化工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越来越多出现,精密机械、汽车、钢材和造船等高技术工业迅速发展。
70年代“四小龙”加速发展电子工业。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
人口红利+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技术=经济腾飞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亚洲石油国家】亚洲海湾地区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法阿合作将由一个撒哈拉技术合作机构予以保证……
……法国的利益将特别通过下列办法得到保证:
根据现行的撒哈拉石油法的规定,行使法国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所赋予的权利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
【非洲】曲折中发展与去依附斗争
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0C70S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0C90S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丁美洲】民族工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乱划边界
民族矛盾
经济依附
政治干涉
军事干预
【殖民祸根】
(一)内部挑战
泰铢的暴跌触动了东南亚各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市场,这即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揭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乔治·索罗斯
①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外资,抗风险能力差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991年拉美外4260亿美元左右。因为基数过大,即使以后外债增长率年均只有1%,每年也要增加数十亿美元新债。拉美各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分配制度极不合理,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失业率上升,毒品走私蔓延。”
——高钻 张森根 《战后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及其八十年代的前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有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遭遇了困难,……企业结构失衡……未能完成由家族企业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化,造成政企关系模糊;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金融体系发展不健全等。”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②经济转型困难,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③经济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以及贫富分化严重
④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
(一)内部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国际体系上,如果你不在桌子上,就在菜单上。
“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王斯德《世界通史》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
①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二)外部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今天第三世界的积贫积弱、经济依附、社会畸形、文化落后以及各国内部和相互间不断发生的教派纷争、种族屠杀、边界战争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殖民统治留下的创伤。”
——北大教授林承节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面对内外部的诸多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二)外部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不会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需要新的发展模式。传统工业往往与污染等环境问题相关联。现今,我们应发展绿色工业,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可再生能源,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产品,这些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发展中国家模式的新探索》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应对措施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