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统编版|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程标准】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了解其分布特征;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时空坐标
东非: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
西非:加纳
马里
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
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
公元前后
4C
8C
10C
13C
14C
15C
16C
12C
美洲印加文明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兴起、鼎盛
01
02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目录
CONTENTS

古代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班图人
一、古代非洲文明
基础概念: 班图人
“班图”意为人或人民,班图人因说班图语而得名,非洲最大的民族,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不断向南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班图人迁徙对非洲文明影响巨大。
地位
成就 农业
畜牧业
冶铁业
活动范围
问题思考: 班图人迁徙对文明的影响?
①促进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的传播;
②推动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出现;
③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国家。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掌握了冶铁技术
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班图人迁徙图
2、古代东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1
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阿克苏姆文明正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与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相始终。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②鼎盛: 4世纪,地区奴隶制强国
③文化:信仰基督教
④经济: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在位时皈依基督教,推行新拼音文字,使阿克苏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
一、古代非洲文明
(2)东非文明的发展
1
①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代表: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国家的兴起。
③经济: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蒙巴萨
桑给巴尔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2、古代东非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1)文明概况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沙漠商队
1
蒙巴萨
桑给巴尔
◎古代非洲的国家
一、古代非洲文明
(2)马里:
①版图扩大: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非洲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繁荣: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③文化重心: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
——西非谚语
3、古代西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3)桑海
①更替: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②统治:
A.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B.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C.新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桑海人
马里国王曼萨· 穆萨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
一、古代非洲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4)西非文明的政权特点
①政治: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
②经济:注重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
③文化:鼓励文化发展,受伊斯兰教影响。
马里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极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各地藩属都须对他效忠、纳贡。 ——马克垚 朱寰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
15、16世纪 , 桑海国家在国王松尼和阿斯基亚统治时期, 达到全盛的高峰,国家面积超过了昔日的加 纳和马里。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统治阶级推崇伊斯兰教,廷巴克图有桑科尔大学,大学里研究《古兰经》,还专门研究法律、文学、历史、天文和数学等科学,成为当时非洲内陆伊斯兰教文化中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一
材料三
1240年,马里灭掉加纳,不断扩张,国家日益强大。开垦森林,扩大耕地,发展农业,种植粮食、蔬菜、棉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棉织品行销国外,黄金大量运往北非。
材料二
4、古代南非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建立: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2)鼎盛: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
——考古学家戴维·兰道尔麦基弗
一、古代非洲文明
▲ 古代非洲的国家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
摩加迪沙
(10—15世纪)
北非:埃及文明
西非:马里、加纳、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 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 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 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 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 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 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 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特征1:受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特征2:但在靠近商业要道的东非和西非地区,对外贸易繁荣,与外界文化交流相对频繁。
多元而不平衡
【合作探究】分析非洲文明的特点及原因?
原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古代非洲文明
1
【拓展提升】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汉武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唐朝
元朝
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
二、古代美洲文明
(1)发展农业: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2)创造文明: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前两个属于中美洲)和印加三大文明(南美洲)。
美洲:玛雅文明
4世纪 12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美洲:印加文明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①兴衰:4至10世纪非常繁荣,15世纪中期衰落
②特点:
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庙宇
文化:陶器 独特文字 历法纪年 20进位制
玛雅二十进制计数法
玛雅金字塔
玛雅玉米神像
玛雅太阳历
二、古代美洲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
①时间:
②表现:
14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
经济:农业为基础;发明 “浮动园地”。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原首领管理,需缴纳贡赋;
城市建筑: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岛上
◎特诺奇蒂特兰
◎浮动园地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
二、古代美洲文明
1
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
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
二、古代美洲文明
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
(3)印加文明
①崛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②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
A.疆域与人口:印加国家形成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
印加之路
马丘比丘城遗址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而闻名于世。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印加没有书面语言,它们采用结绳纪事。
二、古代美洲文明
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
②鼎盛
B统治
a.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b.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c.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长官由贵族充任
d.为征税和征兵,编订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e.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f.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秘鲁结绳记事邮票
这一帝国(指印加帝国)在地理上由完整的道路系统紧紧地连接成一体;这一道路系统包括用芦荟藤编织的索桥和用有浮力的芦苇制成的浮桥,其中有几英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大面积的灌溉系统同样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国成为繁荣昌盛的农业国;其中部分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信差迅速地将信件送往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一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世界通史》(王斯德)
材料二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三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材料四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
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启示:文化的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作探究
美洲文明消亡的原因及启示
二、古代美洲文明
空间区域 国家/地区 存续 时间 国家 形态 代表 城市 文明特征
中美 玛雅文明 玛雅潘
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蒂特兰
南美 印加文明 库斯科
城邦国家
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金字塔庙宇等城市建筑、20进位制和“0”的概念、精美陶器、象形文字 、复杂历法
结构松散的王国
崇尚战争和武力、城市建设发达;太阳金字塔等建筑;农业是经济基础,浮动园地
统一帝国
中央集权制、统治机构体系完善;土地国有、贵族政治、结绳记事、详细人口调查、完善道路系统
归纳总结:美洲文明的灿烂成果
前2000年至16世纪
12世纪至16世纪
13世纪至16世纪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西非文明
南非文明
东非文明
北非埃及文明
古代文明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古代美洲文明
以文明交流超越
文明隔阂
以文明互鉴超越
文明冲突
以文明共存超越
文明优越
——习近平
启示:中古时期各大洲、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自然条件的阻隔、地理知识的匮乏等缺少接触和交流。但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地都有人类文明独立起源的迹象,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
一个文明如果要保持活力,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同时也要寻求自身独立发展动力,不能过于依赖于其他文明的输入。


姿

本课小结
东非:阿克苏姆、摩加迪沙等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
古代非洲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实战演练
A
1.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
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谚语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
实战演练
B
【解析】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遗址,根据材料“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B项正确
2.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这反映了( )
A.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 B.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经济中心 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感谢各位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