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公安部新闻:2025年3月底,江苏连云港一中学六名学生因在微信群内辱骂同学成为被告,被判担责。群主小辛建了“品茶大会”群,频繁发表辱骂、嘲讽、诋毁小文的言论。不时有人制作丑化小文的表情包。小文偶然间得知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委屈。她将此事反映给学校。学校详细地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对小辛等人作出了严重警告处分。同时,群内的11人也都被要求签署保证书,承诺不再发生类似行为。小文以小辛及五名舍友侵害了其名誉权为由,将六人诉至法院,要求他们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及维权费用。最终,法院判令六被告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11.3 严于律己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健全人格: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自学导航1★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2★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别阅读课本P99-102页的内容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下去,砸到了人。情境一黄 某 拨 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来了!情境二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情境三生活观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评价上述行为?结合经验说说,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违法行为的发生?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没有严于律己1.为什么要做到严于律己?(P99)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笔记整理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案例分析:小郑、小黄、小李、小方系湖北省安陆市某初中学生。2024年3月24日下午,四人互相邀约去公园游玩,小郑驾驶二轮电动车载小黄,小李驾驶二轮电动车载小方,在公路上逆向行驶。行驶至公园前路段时,小郑驾驶的二轮电动车与王某驾驶的三轮电动车相撞,致使王某重伤。事故发生后,王某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19万余元,并被司法鉴定所鉴定为五级伤残。后经交警部门认定,小郑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案例分析:由于始终未能就赔偿金额协商一致,王某将小郑、小黄、小李、小方的监护人均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赔偿医疗费、后期治疗费、残疾赔偿金、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09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郑驾驶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王某受伤,小郑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小郑应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最终,考虑到小郑父母赔偿能力和王某身体状况,法院确定暂时给付5年护理依赖费用,判决小郑父母赔偿王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69万余元。分析上述案例,说说小郑存在哪些违法行为?给你什么启示?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2.如何做到严于律己?(P100——P102)(1)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探究与分享思考: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2.陈某的经历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最开始交友不慎,染上一些恶习。然后从旷课等不良行为发展到偷东西、打骂同学等一般违法行为,却仍然不思悔改,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发展成为犯罪。违纪、一般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不加以阻止,就有可能发展成犯罪。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结识游手好闲的“朋友偷东西、打骂同学经常偷窃12345品学兼优旷课学校纪律处分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判刑6拦路抢劫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交友不慎不良行为违纪一般违法犯罪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一)吸烟、饮酒;(二)多次旷课、逃学;(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沉迷网络;(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分议题二:如何严于律己?2.如何做到严于律己?(P100——P102)(3)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 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知识归纳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或: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意识层面)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行为层面)★2.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11.3严于律己课堂总结1、珍惜美好生活2、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3、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4、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课堂练习1.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下列古语表达的意思与此相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C课堂练习2.右边漫画启示我们(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②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一般违法必然会演变为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3.2024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宁夏调研时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警示我们( )A.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C.认清犯罪危害性,远离犯罪D.加强道德修养,守住道德底线C4.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双方各自纠集了十余人,在约定地点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将小李、小谢以涉嫌聚众斗殴罪依法逮捕,被二人纠集来的同学分别以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警告、罚款等处罚。(1)从违法的严重程度分别判断小李和小谢的行为以及被小李小谢纠集来的同学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4分)4.材料题 认真审题,大胆作答答:小李和小谢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被二人纠集的同些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2)结合小本和小谢的行为及最后的结果,谈谈这个案例给你的启示。(6分)答: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增强自控力,,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答出三点即可)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