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品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现代食品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课程标准: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走向生态文明
——食物的科技生产与食品安全
选必二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目 录
CONTENTS
一、拽耙扶犁,因灾闹饥——传统农业的局限


二、机械化工,安全威胁—现代农业的进步与挑战

三、合理利用,改善生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粮食与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民生大计。
习近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一、拽耙扶犁,因灾闹饥
——传统农业的局限
传统农业
原始农业
水利工程
轮作技术
良种优选
土壤改良
第一次农业变革
传统农业科技
古代粮仓
风干储存
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革命性的发展,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粗放型农业】
指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粗放简单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科技含量低,耕作技术原始,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动力的演进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工业社会
知识社会
发展趋势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机械化生产
刀耕火种
智能化生产
——从粗放到集约,从人工到智能化,从个体到产业链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工业反哺农业是指工业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农村、农业发展以支持和保护,促进其从落后的、传统的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转变。
工业反哺
二、机械化工,安全威胁
——现代农业的进步与挑战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第二次
农业变革
良种化
化学化
机械化
从粗放到集约
当前人类社会的劳作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推动这一变革的技术主要是( )
A.人工智能技术 B.航空航天技术
C.深海探测技术 D.交通通信技术
【集约型农业】
A
1
(一)农业现代化的演进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一直大力推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灌溉,增施肥料,改造中低产田,采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这属于现代农业的什么方向( )
A.集约化发展趋势 B.机械化发展趋势
C.产业化发展趋势 D.智能化发展趋势
A
集约型农业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期取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经 营方式的现代化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016年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人工打农药模式,采用小型飞机喷洒农药。过去人工2小时喷洒农田1公顷,现今飞机1天喷洒100公顷。众一合作社从拥有一台小型农机发展到如今拥有130台套各类农机,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这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A.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 B.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C.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D.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机械化

历程
B
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是主要因素)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集约现代农业。
21世纪初:农业科技从人工向自动化转变
机械化的作用
美国人多地少,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
从 人工到自动
人工智能技术
大功率拖拉机牵引
摘番茄机器人
2
从 个体到产业
农业规模的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
温室种植
现代化养鸡场
现代化养牛场
现代化渔场
远洋渔船
3
4
从风干到 制冷
食 品储备的现代化
《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荨,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我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古代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发展
18世纪末拿破仑征战四方,为解决因战线太长导致大批食品腐烂问题,他悬赏征集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厨师阿佩尔根据自己经营食品的经验,提出“密封容器防腐技术”,同时制出第一批玻璃瓶罐头运往前线,大获成功,罐头食品由此诞生。这表明( )
A.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确保食品安全
B.战争是食品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C.真空包装技术提升食品保存期限
D.社会需要促进食品保藏技术革新
2021年9月16日宁波象山开渔节,在象山石浦渔港举行了开船仪式。休渔期结束后,大批新鲜海鲜能够迅速而且活蹦乱跳来到我们餐桌,主要是借助了(  )
A.腌制加工 B.速冻加工 C.低氧储藏 D.冷链物流
A
D
D
古代:地窑、冰窑、粮仓
近代:密封容器(罐头)
现代:机械制冷冷链物流
目前我国的战略储备粮食约4.55亿吨,足够我国14亿人民食用一年时间。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以下关于 20 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说法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②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④2001年,中国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①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农产品;
②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极大减少农产品的损失;
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B
今天的中央储备粮库,已经广泛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即从空气中提炼氮气充入仓内,当氮气浓度达到 98%以上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害虫……被憨死,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
-——《一文看懂粮食储备的“前世今生”》
5
从解决温饱到 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词---袁隆平
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袁隆平)和妻子一起,连续两年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农场和生产队的稻田里,检查了 14 000 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35 亿亩(约2 333 333 平方千米),增产稻米3500亿千克,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养活自己
“东方魔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中国第五大发明”
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
2017年袁隆平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2020年“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①袁隆平杂交水稻
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金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
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现实触目惊心
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大饥荒
人口增长,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工业化引起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加速
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生产;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开源节流。
如何应对?
问题原因?
②粮食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吃得好
产生原因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禽畜饲养中使用抗生素
食品加工中,过度使用添加剂
▲农药污染途径
请谈谈你知道的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吃得好
应对措施
重视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注重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在管理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2)中国:
(1)世界:
食品安全认证标志
③应对举措
“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粮食安全目标)
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联合国:1945 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1996 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根据专家系统研究,在传统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1000人。而到了近代,随着资本和技术集约型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高速增长也是与化肥大量投入密切相关。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01
科技与资本密集型
02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伴而生
03
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
04
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05
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三)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现代农业的巨大进步使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粮食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世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农业化学和遗传育种三大科技领域。农业机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耕作能力;农业化学提高了作物产量,减轻了病虫草害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遗传育种通过对生物遗传性状的改造,培育出大批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良种,提高了农业产量。
——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
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②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
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化肥的过度使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食品添加剂滥用严重威胁了人民的人身健康和人身安全
(四)如何看待农业现代化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食品安全认证标志
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习近平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
A.杜绝了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B.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解决了食物供需之间的矛盾
D.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2019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发布。《条例》明确,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据此可知( )
A.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
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俄乌两国合计占世界小麦出口的25%。2022年2月,俄乌战事爆发,国际粮价在此后出现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两周内累计分别上涨5.99%、16.39%和29.02%。俄乌战事引起市场对世界小麦供应链的普遍担心。材料表明( )
A.全人类正在形成利益共同体
B.国际冲突导致食品安全危机
C.全球化损害低收入国家利益
D.国际社会的双向交流已式微
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
食品安全是指保证人们吃的东西卫生达标。关系到人民群众属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B
B
A
消除解饿与食品安全
基础和保证
新观念、新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国家安全
经济安全
③人口的激增,对粮食需求量增加
①农业投资不足
②经济危机的破坏
⑤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④气候变化
⑥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减少等
材料二: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 “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美国在全球转基因种子和农药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约占全球三分之一。美国的科迪华、孟先都(后续被拜耳收购)的种子份额占全球的36%,是全球前两大种子巨头。同时,在2020年全球农药市场中,拜耳、科迪华占比分别为20%、11%,先正达占比24%。
——高瑞东《从美国粮食霸权到全球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吃得饱
产生原因
⑦西方粮食霸权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工业文明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企曾霸占新疆70%采棉机市场,收入2400亿,今被国产成功反超
种子:我国的第二次芯片之战
从大豆、玉米到棉花、小麦……孟山都几乎垄断了所有农作物种子供应。在转基因种子商业价值碾压普通种子的背景下,很多农业大国的土地相继被转基因种子攻陷。
三、合理利用,改善生态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经济持续性:
着眼于技术的长久利益
生态持续性:
着眼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智慧农业)
社会持续性:
着眼于知识和思维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通过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不断满足当代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

生态理念、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因
本课小结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所衍生的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要!
生态文明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人与自然
结 束 语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农业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但现代科学技术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确实造成了自然资源环境问题。可我们不能以此来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应从科技进步中找出路,以谋求更符合人类理想目标的发展,而不是因噎废食。
可持续农业,是改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新方向。它将多种技术浓缩于一体,施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依靠科技进步,协调好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持续的资源再循环系统,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以取得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与自然不再只有对立,而是互生、共存!
舌尖与环境都不辜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