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选择性必修3《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
东亚的朝鲜和日本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导语
目录
CONTENTS
文化的多样性
—区域文化与多元传统
文化的差异性
—区域文化间的差异与成因
文化的共通性
—区域文化间的融合与传承
第3.4.5课
拓展内容
拓展内容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5-19,整合古代西亚北非文化成就,完成表格。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地区
文化类型
文字
楔形文字
宗教
阿拉伯文
文学
《吉尔伽美什》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挂在神庙的“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
建筑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泥偶雕像、壁画、板画
金字塔、神庙
清真寺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象形文字
伊斯兰教
科技
60进制
太阳历、数学、医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法》《医典》
世界最早文字
人类最早史诗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1.西亚和北非
文 字
工具:泥板和芦苇笔。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西亚楔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工具:莎草纸
(千年不腐)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阿拉伯文
文 学
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啊,表达了人们希望获得生死秘密的愿望。
史诗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观念?
观念:重视今世生活,追求永生,恐惧死亡。
古埃及神话场景
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文化一座壮丽的纪念碑! —高尔基
建筑艺术
亚述王宫人首飞牛石雕
波斯王宫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结论: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西亚建筑
埃及建筑
结论:古代埃及的建筑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金字塔最早建造年代4500年前,历尽数千年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230万至250块平均重量为2.5吨的石头堆砌而成,这在没有大型机械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下,是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
阿拉伯建筑:清真寺
伊斯兰教信徒礼拜的地方
法 律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问题探究】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宣扬君权神授,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有利于统治人民和巩固统治。
宗 教
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
安努,众神之父;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 ,神庙建筑、陵墓保存得很好。
恩利尔(Enlil),苏美神话中的神祇,大地和空气之神,战神及风神
沙马什,太阳神,司法之神
西亚宗教信仰
埃及宗教信仰
阿拉伯宗教信仰
穆罕默德
(570-632)
伊斯兰教
原意:服从、归顺
创立者:穆罕默德
信仰者:穆斯林
经典:《古兰经》
基本教义:万物非主,
唯有真主(安拉)
圣地:麦加
科 技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古代埃及的
《太阳历》刻石
古埃及木乃伊
西亚
埃及
阿拉伯
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正确的是(  )
A.①《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B.②《万叶集》
C.③ 那尔迈调色板
D.④《梨俱吠陀》
阿拉伯
日本
埃及
印度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分析,该学习小组的研究主题是(  )
A.区域文化的相互影响
B.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C.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
D.中华文化的辐射和传播
C
C
文化共性
文化差异
古代西亚文化
(前4500年左右至公元前7世纪)
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古代埃及文化
(公元前3100年左右至4世纪)
埃及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
阿拉伯文化
(7世纪至13世纪)
阿拉伯文明时间晚很多,继承、融合了诸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文化差异的原因:地理环境不同使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文化特征各异。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1-24,整合欧洲文化成就,完成表格。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古西欧文化 古代东欧文化
地区
文化类型
哲学
三大哲人
宗教
神话
文学
戏剧
《荷马史诗》
神话、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保存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史学
希罗多德《历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
法律
《十二铜表法》
希腊神话
基督教信仰《圣经》
东正教文化
数学
建筑
雕塑
柏拉图、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亚里士多德天文学物理学
受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哥特式教堂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式穹顶)
圆顶多塔风格教堂
希腊悲喜剧
2.东西欧文化
万神殿、大竞技场、米隆《掷铁饼者》
《罗马民法大全》
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一般以苏格拉底为界,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那么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社会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普罗塔哥拉
泰勒斯
水是万物之本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贤人治国,理性思考;
真理高于一切;
神-自然-人
人文主义的起源
理性思考 精神觉醒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古希腊哲

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按智慧品德把公民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从材料可知这三者的思想
都包含一定的理性精神
古希 腊 文 学 戏 剧
《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欧洲文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俄狄浦斯王》探讨了人与世界的冲突及人与命运的顽强抗争。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真相大白后自挖双眼行乞涤罪的故事。这出悲剧,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比悲剧的结局更值得铭记是主人公不惜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应。
俄狄浦斯王
〖学思之窗〗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表演形式: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并附加伴奏和动作模仿,以增强戏剧效果,以便完全融入角色。
教育功能: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中古西欧、俄罗斯文学
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
抒情诗
叙事诗
寓言诗歌戏剧
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叙述市民家庭的悲欢离合
骑士:封建领主的武装侍从
骑士精神:“忠君、护教、行侠”
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
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史家评论某地区的文化成就:“他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雅典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产生许多著名的历史和神学著作,以及一种优美的书简文学。”这个地区是指拜占庭
古希腊罗马史

希腊史学的起源,可来自于荷马与赫西俄德的叙事诗,但是内容充满了神话色彩,直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希腊史家问世,希腊史学才开始有了系统性的历史研究。
古希腊史学
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
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政治史之父”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修昔底德陷阱”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含义: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李维
《罗马史》
塔西佗
《编年史》
罗马征服了希腊,
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罗马法

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使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治来维持。—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特点:内容驳杂,保护私有财产;注重程序,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民法大全》
罗马法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且是全人类的法律。近代以来,《民法大全》被列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学生必读书目,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英语国家,都从罗马法中吸取大量营养。这说明罗马法
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完整法律汇编
宗 教 神 话
宙斯:雷霆之神
赫拉:婚姻女神
希腊神话即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后来在荷马的《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希腊神话
罗马宗教—基督教
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宗教分裂
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基督教的正统传承
天主教、(基督)新教与东正教的区别
天主教
●中心:罗马
●主要区域:西欧、美洲、澳洲
●教堂样式:尖顶,顶尖有十字架
●教义:天主教规定一切神职人员 不能结婚
●祈祷方式:手掌划十字
●中心:君士坦丁堡
●主要区域:希腊、东欧、俄罗斯
●教堂样式:圆顶,是拜占庭风格,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土耳其人攻占了拜占庭后把它改成了清真寺
●教义:准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
●祈祷方式:2个手指划十字→拇、食、中指3个指头划十字。
东正教
数学
“柏拉图学园”:又叫“阿加德米”(Academy)学园。今天的大学“学院”就是从“阿加德米”这个词来的。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天文学
《掷铁饼者》
雕塑
希腊帕特农神庙
建筑
米兰大教堂(意)
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
哥特式教堂建筑
罗马式穹顶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教堂
(一)中国古代推行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原因
小 结 1:
欧洲文化的独特性
古希腊文化特征:
道德、理性、人性、求真
古罗马文化特征:
正义、宏大、理性、务实
基督教文化特征:
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拜占庭文化特征:
传统性、开放 性、宗教性、东西交融
辉煌属于希腊 宏伟属于罗马
既有东方色彩
又有希腊罗马的身影
千溪归祖,万流归宗
联系:中世纪西欧文化通过宗教形式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问题探究:中古西欧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自己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宣扬人性,赞扬自由主义。
●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宣传神性,禁欲主义,是由教会统治人的信仰。
小 结 :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6-31,整合东南亚与美洲文化成就,完成表格。
古印度文化 朝鲜与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地区
文化类型
文字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宗教
玛雅文字、图画文字
文学
诗歌总集《梨俱吠陀》
建筑艺术
佛塔、石柱、石窟
桑奇大塔
朝鲜乐舞、日本法隆寺
大和绘、浮世绘
金字塔、太阳庙
史学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日本武士道
朝鲜文字、日本平、片假名
太阳神
科技
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青铜器、铁器,瞻星台
玛雅历、太阳历、太阴历;20进制;陶器石雕木刻金银首饰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史书;《高丽史》
3.亚洲和美洲文化
诗歌集《万叶集》
小说《源氏物语》
古印度文化
印章文字
哈拉帕文化时期
吠陀时代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
笈多帝国
前2350-前1750年
青铜时代
前1500-前600年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前600-前400年
列国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佛教兴起
前324年-约前188年
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320-500年
印度教兴起
梵天佛地
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内部通婚、法律地位不平等;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理论和宗教基础:婆罗门教
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印度教的兴起
乔达摩·悉达多(前563-前483)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印度教起源于婆罗门教,保留强化了种姓制度,但是减少了婆罗门教的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的垄断特权,适当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受到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迅速崛起。时至今日,印度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小结:印度文化的特点
以宗教为中心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
以诗代史
多样性,包容性
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
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位于柬埔寨的吴哥窟
“古代印度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创造的文化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而且是自成体系的。这文化一方面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希腊的文化”。
——季羡林《古代印度的文化》
古朝鲜与日本文化
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该书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 —教材28页
日本平假名
源于汉字草书
日本片假名
源于汉字楷书
朝鲜谚文,效仿中国汉字的音韵学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
特征1:吸收中华文化
特征2:发展独具特色民族文化
朝鲜乐舞
大和绘 日本民族绘画艺术,学习和临摹唐朝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
浮世绘 风俗画,“浮世”的意思是转瞬即逝的尘世、现世。它以描绘市民生活为主,常常以美女、歌舞使演员为主要内容。19世纪后期传到西方,对西方印象主义画派产生重要影响。
武士道精神 名,忠,勇,义,礼,诚,克,仁。武上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宣传利用。
泡菜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
14-16世纪初,
阿兹特克文明
12-16世纪初,印加文明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阿兹特克图画文字
印加结绳记事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特点: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
原因:美洲大陆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
文化 时间 特征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古希腊文化 前5-前4世纪
古罗马文化 前6-5世纪
中古西欧 文化 4-15世纪
拜占庭文化 5-15世纪
俄罗斯文化 10-11世纪
古印度文化
朝鲜日本文化 前5世纪至12世纪
印第安文化 ?-16世纪
前4500年至前7世纪
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前3100年至4世纪
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
7世纪至13世纪
继承、融合了诸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以宗教为中心,文化成就打上宗教的烙印
吸收中华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民族文化
起源于高源地带,发展较为滞缓,因殖民者入侵而丧失殆尽
前4000年至4世纪
人本思想;理性思维;文学艺术追求庄重典雅,优美和谐
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多有建树,追求务实。
教会控制文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产生深远影响。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人类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形式和范围。
2.古代的文化在各国、各地区产生,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形成早期文化多元并立的状态。
3.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4.不同地域文化形态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时代动因。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习近平在亚洲文明交流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多样性的成因
历史纵横
大洋洲文化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当地人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采集、狩猎为生;新几内亚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甘蔗,饲养猪、狗和鸡等动物,掌握了一定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以制作简单的陶器。他们没有文字,语
言千差万别,图腾崇拜普遍。原始舞蹈常以模拟动物为主,配以
简单的打击乐。
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历史纵横
大洋洲文化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当地人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采集、狩猎为生;新几内亚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甘蔗,饲养猪、狗和鸡等动物,掌握了一定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以制作简单的陶器。他们没有文字,语
言千差万别,图腾崇拜普遍。原始舞蹈常以模拟动物为主,配以
简单的打击乐。
许多古代文明成就在北纬30度地区诞生,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三星堆文化区和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等。
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1.多兴起于大河流域
2.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4.区域文化间相互融合与传承
探究: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
保存并发展
融合并创新
交流并传播
中国的罗盘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
1.不同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文化差异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岛屿、山恋叠嶂
商贸发达
民主
平原
农业国
专制
2.相同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文化差异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摘编自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两河流域大河、平原、农业发达,地处欧亚两大陆的交汇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洪水泛滥,外族入侵,战争频繁,试图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一种法制文明。
尼罗河相对温和,有沙漠作为自然屏障不受外界干涉,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外族入侵机会小,较早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帝国,所以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人民自信而乐观。埃及人相信宗教,重视道德和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明。
黑格尔曾说:“爱奥尼亚的明媚的天空固然大大地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决不能单独产生荷马。……在土耳其统治下,就没有出过诗人了。”这段话表明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环境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之一
3.文化差异性的成因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要
因素
决定因素或
唯一因素

其他因素: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文化差异的原因:地理环境不同使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文化特征各异。
人类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任何民族都要从事生产活动,都有其道德、法律规范,都有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追求、审美观念。这就是文化的共通性。
人类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 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