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全球化自海洋始,海洋世纪自郑和下西洋始”——万明《郑和下西洋的若干问题》一、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姓马,宦官。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西洋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文莱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②推动中外贸易发展。(经济目的 )③寻找建文帝。起止时间次数到达范围活动方式1405年-1433年7次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郑和下西洋2.概况【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填写。起止时间次数到达范围活动方式1405年-1433年7次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郑和下西洋2.概况【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填写。赠送礼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合作探究】郑和的远航有哪些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和平友好【材料研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文一、郑和下西洋3.远航条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郑和碑拓片(1)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根因)(2)技术保障: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3)政府支持:统治者(明成祖)支持;(4)郑和本人的知识储备和领导才能,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全体船员团结协作。一、郑和下西洋船队回国时, 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材料 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同时,许多国家都慕名来访。据不完全统计,永乐一朝,仅南洋地区就有90余个使团访问了中国。从永乐到宣德30多年的时间里,外国使团来华者更多达400余批,每次前来访问的使团,最少的也有六七十人,多的达五六百人。——摘编自周天《郑和下西洋》《榜葛剌进麒麟图》(局部)一、郑和下西洋评价郑和:伟大的航海家,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4.远航荣耀明朝《郑和航海图》(局部)【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评价郑和?(1)交通:(2)对外交流:(3)人类航海事业: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作出了伟大贡献(张骞、鉴真、玄奘、马可·波罗)一、郑和下西洋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郑和下西洋花销巨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对明朝国力有所消耗。材料二: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明史·郑和传》【合作探究】阅读材料,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消极影响?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博古通今】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何相似之处?郑和下西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相似之处:都有强大的国力支撑,都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都加强了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启示:我们应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和平来往,构建和谐世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郑和二、戚继光抗倭【自主探究】“倭”指哪个国家?“倭寇”又指哪些人?为什么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在明朝中期日益猖獗?(1)“倭”指日本;(2)“倭寇”指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3)原因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二、戚继光抗倭仇英《倭寇图卷》(局部)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的情景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1528—1588)戚继光出身在一个将门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教育,他刻苦好学,练就一身高强武艺。17岁继承父职后来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务。他不仅是著名军事家,还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和大小战船、战车,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爱国精神二、戚继光抗倭漆艺彩绘《戚继光抗倭八联屏》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誉为“戚家军”。鸳鸯阵二、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1561年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号训练舰,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目前人民海军吨位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训练舰。二、戚继光抗倭【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1)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人民的支持与协作(军民配合);(4)戚继光杰出的军事和指挥才能。【知识拓展】抗倭战争胜利后,明朝政府下令商民“准贩东、西二洋”基本放弃了明朝一直实行的禁止商民出海贸易的海禁政策。由于海禁开放,私人海上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明朝开始主动走向世界并参与全球贸易。三、援朝战争16世纪亚洲全图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周边国家我国纳贡称臣,贸易册封【注意】小琉球;今台湾;琉球:今日本冲绳县。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三、援朝战争明朝援朝战争形势图【合作探究】明朝出兵援朝,结果如何 有什么意义?(2)意义:①对日本:②对明朝:③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闲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万历皇帝《平倭诏》(1)结果:胜利;沉重打击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国力受到削弱产生深远影响四、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自主探究】梳理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过程?16世纪开始1553年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许诺每年缴纳白银 500 两,买通了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葡萄牙殖民者将 500 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我国始终拥有澳门的主权,澳门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小结明朝前期明中后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国力减弱(1)戚继光抗倭(2)援朝战争(3)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冲突战争启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国力决定的,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随堂习题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大西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 ) A. 抗元的决心 B. 抗倭的决心 C. 抗清的决心 D. 收复台湾的决心CB随堂习题4.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诗歌中的“孩子”被夺走是因为( )A.被荷兰占领 B.被葡萄牙占领C.被英国占领 D.被俄国占领3.明朝郑和船队到达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船队上的医官会给当地人看诊并介绍中医技术,船队上的稳婆(接生婆)也会向落后地区的当地妇女介绍接生技术。这体现了郑和船队( )A.开创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了亚非的交往交流C.开启了中外友好交往 D.提升了明朝的科技文化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x 郑和下西洋.mp4 鸳鸯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