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共2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共2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问题引入
2016年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201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纪念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程标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世界多极化
2
经济全球化
3
社会信息化
4
文化多样性
教 学 目 标
1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3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主题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史料一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史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作“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伊拉克战争正是它在“9.11”后打着反恐旗号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特别提示: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虽已瓦解,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
欧盟拥有成熟的协调体制、强大的协调功能和足够的市场积累。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各国给它带来的扩大市场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利益,要超过为它们提供过渡到发达经济所需的成本。
人均GDP41168美元
人均GDP40009美元
人均GDP14457美元
人均GDP36267美元
人均GDP13540美元
人均GDP27073美元
人均GDP16636美元
人均GDP12671美元
人均GDP13068美元
知识延伸:欧盟政治机构设置
理事会、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
英国脱欧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利益受损。自英国加入欧盟后,总共接纳了来自八个欧盟成员国的140万移民。这些移民跟英国本地人抢饭碗,获得了英国人的土地,同英国漂亮女人结婚生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就导致英国人对这些移民怀着敌视的心理。
此外英国政府每年要缴上百亿英镑的会费,又得花钱补贴遭遇欧债危机的欧盟国家,还得贷款给来英国求学的欧盟各国大学生。通俗讲欧盟就是一个红包群,英国嫌有的国家光抢不发,气得退群了。
欧盟成员国不只享受利益,也需要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以汇率计算,已从1992年的83.6%下降至2012年的61.9%,而非西方国家在同期则从16.4%提升到38.1%。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同期64%下降至49.8%;而非西方国家则从35.9%上升至49.9%,历史性地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西方世界。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比如:金砖国家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走过了极不寻常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90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462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3072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39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4617元;国内出游人数达到53.4亿人次,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1.62亿人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 )
①美国地位削弱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③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④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就显著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⑥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美国视中国和俄罗斯明确为战略对手,不断打压;另一方面美欧的大西洋同盟关系裂痕不断加深,矛盾难以化解,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反映了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发达国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B
D
C
推动多极化的因素
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
多极化的影响:冲击旧的经济秩序
关于多极化
“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得到发展,就不可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
2、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发达国家商品 、技术、文化的输出,发展中国家,资源、人力、 财富流出,国家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资本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3、发展历程
15—16世纪
20世纪初
二战后—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1世纪
20世纪70年代后
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国际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市场分工体系,世贸组织成立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4、存在问题
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据统计,2018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人近30万亿美元,总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88万亿美元。这些利润的大部分,属于这500强公司中占多数的发达国家的公司。因此,各国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
②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
英国脱欧(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2020年1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正确认识“逆全球化”现象
智利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反对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逆全球化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主张与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诉求之间存在矛盾。
西方国家民众反对经济全球化
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原先享有优惠和高工资待遇的西方劳工,也就只好来分担第三世界工人的传统性失业和低工资了。
发达国家逆全球化的原因在于:
全球化导致了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国内矛盾的加剧,他们并不是要退出全球化,只不过是要改变全球化的规则,要建立一种对他们更有利的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是将全球化与“西方化”、“美国化”“殖民化”联系起来。全球民族主义者是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
美国与欧洲是全球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通讯的发展;
(3)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的建立提高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4)跨国公司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5)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6)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积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丰富了人们生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消极: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展中国家容易处于劣势,影响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发达国家则成为获益者;加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加剧了全球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6、经济全球化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课堂探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P135思考点)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习近平,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习近平,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
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
各国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加强合作,共同行动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繁荣。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定义: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徽标 (旗帜)
建立时间 1993 1994 1967 1989
成员国 法、德等27国 美、加、墨 印、菲、马等10国 中、美、日等21国
成员差异 发达国家 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政治、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安全 经济
地位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思考:什么事区域经济集团化?它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关系?
7.区域经济集团化
亚太经
合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当今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标志与分布图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1)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 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3)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4)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7.区域经济集团化
1.社会信息化
(2)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据化:强调对数据的收集、聚合、分析与应用,为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智能化: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体现信息应用的层次与水平。
网络化:为信息传播提供载体。
(1)含义
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3)趋势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1.社会信息化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
带来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
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
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等等。
(4)影响
移动支付
漫画:足不出户
健康码
1.社会信息化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
(一)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
(二)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三)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年)
(1)内涵:文化多样性是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
(2)挑战: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有些强势的文化对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等方式,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
被美军焚烧过的《古兰经》
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
圣诞节上的中国人
如果非西方社会感到与西方相比自己相对弱小,他们就援引西方的价值观,如自决、自由主义、民主和独立,来为其反对西方的控制辩护。现在他们不再弱小而是日益强大,于是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攻击起那些他们先前曾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价值观。对西方的反叛最初是通过宣称西方价值的普遍性来证明真合理性的,现在则是通过宣称非西方价值的优越性来加以证明。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文化多样性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
(3)应对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文化多样性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区域集团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性
经济全球化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