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地带性分异规律 课件 (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地带性分异规律 课件 (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 地带性分异规律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目标
1、观察景观图片,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事实。
2、利用实例,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带。
4、运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一、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1.地域外部条件
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①太阳辐射量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区
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量存在差异
形成热带与寒带的地域景观差异
低纬地区
高纬地区
吸收太阳辐射多
吸收太阳辐射少
半湿润区
湿润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②距海远近
二者环境要素物质间交换、自然演化过程存在差异
二者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地域景观差异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太阳辐射较多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太阳辐射更多的转化为风能
自然带的命名: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2.地域差异的成因
具有一定宽度
带状分布
纬度
热量
海陆
气候
类型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决定
影响
形成
特点
水分
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落叶梧桐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思考: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
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热带草原带
3.不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带的分布
五带的划分
秦岭的阴坡和阳坡
尺度大
尺度小
尺度变小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
在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
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在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分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区域性地域分异)
(一)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自然带的命名:温度带+典型植被
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
3.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4.规律: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5.土壤:酸性、中性、偏碱性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
荒漠带





6.分布
①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
荒漠带





苔原带(高纬)
亚寒带针叶林带(高纬)
热带雨林带(低纬)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
(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
③中纬度大陆西岸的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阔叶阔叶林带。
大陆中部:
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低纬—高纬)
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低纬—高纬)
④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
荒漠带





(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
荒漠带
草原带
森林带
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2.分异基础:水分
3.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由沿海到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
4.规律: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5.土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
6.分布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了地域分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
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中纬度地区:
东西方向上,虽然热量变化不大,但因距海远近不同,水分变化明显,所以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明显。
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
东西方向上,热量变化不大,水分变化也不大,所以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明显。
分异规律 示意图 分布规律 形成 基础 影响因素
自然带 延伸, 更替。在 、 纬度表现明显
自然带 延伸, 更替。在 纬度表现明显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东西
南北


热量为主
太阳辐射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南北
东西

水分
海陆位置
水平地域分异
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导致图示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水热组合 D.植被高度
D
A
下图为沿某经线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
(3)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高山冰川带
高山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丛草原带
高山针叶林带
1.形成基础:水热状况。
2.影响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山麓到山顶)
3.表现: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4.方向:水平延伸,垂直更替。低纬度高山地区变化最明显
热量:逐渐减少
水分:先增后减
森林
草原
森林
苔原
冰原
热量差异: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水分差异: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在山峰中部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①山麓自然带(基带):山麓与陆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用于判断山体位置
5.分异规律
山地基带与该地水平地带性自然带谱一致
乞力马扎罗山山地基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地带性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植被带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海拔(米)
乞力马扎罗山
5895m
②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纬度增高
海拔增高
雪线雪线
雪线雪线
林线林线
林线林线
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基带
③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南坡山麓海拔低(或南坡相对高度大)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5km
4km
3km
2km
1km
0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温带落叶阔叶林
山地针阔混交林
高山草甸寒漠
高山冰川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高海拔山体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低海拔山体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相对高度越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相对高度越小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赤道
南极
北极
河流
河流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阳坡光热充足
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南半球
北半球
请判断不同半球山体的阳坡和阴坡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雪线高
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丰沛,积雪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稀少,积雪少,雪线高
注:同为向阳坡和迎风坡时,优先考虑迎风坡(降水)。
阳坡气温高雪线也高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雪线: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限,又称物质平衡线。是指平均固态降水量恰好等于融化和蒸发量的地带。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海拔
(米)
乞力马扎罗山
5895m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植被带
1、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2、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3、地貌(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
4、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5、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6、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破,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分析)
雪线:
冰雪带下限
●请观察珠峰南北两坡的雪线高低差异,并分析原因。
南坡雪线更低,北坡更高。南坡处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
①东西走向的山地:
同一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同一海拔,阳坡温度较高,雪线较高;阴坡温度较低,雪线较低。
②南北走向的山地(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相比,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背风坡自然带的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整体要比迎风坡的高)
焚风:在山地迎风坡潮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的背风坡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在迎风坡成云致雨,背风坡形成干热风的整个过程,称为焚风效应
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类型
形成 基础
图示
分布 规律
表现明 显地区
热 量
水 分
高纬和低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的高山地区
水 热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经度地带性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布
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海拔、相对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越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南坡比北坡多了常绿阔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木林。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阳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阴坡、纬度高)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两者水热条件存在差异,植被类型和分布肯定有差异。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D
读喜马拉雅山垂直带谱分布图,回答3~4题。
3.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  )
A.热带雨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
4.高山草甸在南北两坡分布的海拔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分布海拔高
B.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分布海拔高
C.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高
D.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低
C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