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标要求】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港珠澳大桥:大桥于2009年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0正式开通。它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其中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由于建设难度大,它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习近平主席
意义:①便利港珠澳的联系;②推动大湾区的城市发展;③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④体现“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与活力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汽车工业 世界
中国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
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
世界汽车之父:卡尔 本茨
福特公司流水线
趋势: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汽车工业 世界
中国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1958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东风轿车
初创阶段(1953—1978年):一五计划初步奠基,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探索成长阶段(1978年—20世纪末):长足发展,形成完整体系,开始全面发展,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加入世贸后,市场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高速公路 世界
中国
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广泛发展:二战后
1929—1932年,德国修建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高速公路 世界
中国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1988年建成的上海嘉沪高速
新中国建立前,由于战争的破坏,公路总里程不足13万千米,新中国建立后,公路建设逐渐现代化。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广泛发展:二战后
排名 国家 里程
1 中国(含台湾省) 131720
2 美国 100000
3 加拿大 18570
4 德国 12800
5 法国 11100
6 西班牙 9763
7 意大利 6957
截止2017年世界各国高速公路里程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徐丽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特点:①起步晚;②发展快,成就巨大;③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①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③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④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⑤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高速铁路 世界
中国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运行速度超过200km/h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
高速铁路 世界
中国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①起步: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发展:到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③走出去: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
——伊安高铁二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安卡拉)
中国高铁“走出去”
中国高铁,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张“中国名片”,展现新时代“中国制造”的魅力。中国高铁也被外国人评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P80问题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
①建设青藏铁路具有战略意义,对巩固国家统一十分重要;
②可以改善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
③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④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孙中山在1919年明确提出了青藏铁路的构想,但在20世纪上半期,这条铁路始终只处在概念阶段。1958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一期工程,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上交通
课本74页思考点: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
1、高速化、便捷化
2、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
3、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新中国汽车工业:
1858年,毛泽东在中南海
观看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53—1978年):奠基阶段(一五计划)。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20世纪末):长足发展,形成完整汽车工业体系。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第三个阶段(21世纪—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二)海上交通
世界 航运技术提高
船舶制造趋势
海底隧道
中国 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
英法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航海雷达:是装在船上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的雷达
海事卫星通行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
海洋交响号(目前全球最大邮轮)
船上有40多家餐厅和酒吧,24个游泳池,2759个客舱,还有戏浪池和水滑梯、两个大剧院、溜冰场、攀岩墙、旋转木马等,再加上数十个购物和娱乐中心。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二)海上交通
世界 航运技术提高
船舶制造趋势
海底隧道
中国 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
英法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
1982年,中国造船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2018年,造船业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40%
◎“东风号”远洋货轮
1960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三)航空的发展
1.世界航空发展
飞机时代的开始 第一条空中航线 欧洲的国际航班 飞机技术进步 材质
动力
体积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I号”成功升空
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
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布质、木质→金属
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
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飞行者1号
◎全金属民航客机(1919年德国生产)
◎宽体客机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从1950年代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特点:①科技结合;②两次世界大战提供机遇;③从军用到民用转型;④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组成部分;⑤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跨国公司。
历史背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③美苏冷战时期转型;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进一步加强竞争与合作。
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中国航空发展
1909年冯如在美国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
“中国航空之父”。
第一家航空公司
民用航空成就 (至2018年)
1950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三)航空的发展
中国航空的先驱冯如和他的飞机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冯如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2.中国航空发展
1909年冯如在美国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
“中国航空之父”。
第一家航空公司
民用航空成就 (至2018年)
1950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机场:235个;飞机:3639架
定期航线:4945条,其中,国际航线849条
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5个城市
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三)航空的发展
北京大兴机场:作为4F级国际机场,它是世界级的航空枢纽,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
国产C919大飞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①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②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问题2:
结合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项目 1949年 1978年 1999年 数量 为1949年的倍数 为1978年的倍数
铁路营业里程 2.18 5.17 6.74 3.1 1.3
公路通车里程 8.07 89.02 135.17 16.7 1.5
内河通航里程 7.86 13.60 11.65 1.6 0.86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 1.13(1950) 14.89 152.22 134.7 10.2
输油(气)管道里程 - 0.83 2.49 - 3.0
合计 19.24 123.51 308.27 16.0 2.5
——摘自《中国交通年鉴2000》
①起步晚发展快:②科学规划;③道路成网、追求速度、方式多样;④从落后到领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⑤从国防军用到市场化、民用化、国际化。
二、现代交通发展带来“新生活”
现代物流业
“地球村”:
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
(一)交通的进步促进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交通速度:加快
物流业:
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公共马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市内地铁
(二)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共享单车
二、现代交通发展带来“新生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2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宝善街 58分5秒 58分50秒 45秒
居仁门 1时01分20秒 1时01分45秒 25秒
硚口 1时04分30秒 — —
——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共事业》编制
(三)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现代交通发展带来“新生活”
(四)工作制度的确立以及功能区的分离,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交通拥堵
二、现代交通发展带来“新生活”
国庆假期交通拥堵
自驾游
旅游专列
旅游观光巴士
(五)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
包机旅游
三亚风光
红色游
二、现代交通带来“新生活”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2017年10月18日)
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故吾人欲由地方自治以图文明进步,实业发达,非大修道路不为功。凡道路所经之地,则人口为之繁盛,地价为之增加,产业为之振兴,社会为之活动。道路者,实地方之文野、贫富所由关也。
——《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2-223页。
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
(六)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也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二、现代交通带来“新生活”
【课堂小结】
现代交通工具
基础设施
社会生活
汽车
火车
轮船
飞机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通信码头
机场航线
时间缩短
城市繁荣
日常生活
大众旅游
便利人们的生活,密切世界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