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人 与 交 通课程标准: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孙中山1213水陆交通的变迁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01020304古代陆路、水路与海路近代海陆空的探索现代海陆空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古代陆路、水路与海路壹1.古道天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路”。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2.人工道路外国中国古罗马17C法国17C荷兰陆路水路海路春秋秦汉隋唐元驰道直道五尺道(咸阳)条条大路通罗马丝绸之路驿道(长安)扩展交通,广设驿站(大都)邗沟灵渠(湘水和漓水)大运河(洛阳)京杭大运河(世界之最)米迪运河阿姆斯特运河系统东线:朝鲜日本南线:印度洋明郑和七下西洋(规模罕见)海上丝绸之路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北大西洋和北海探险陆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水路:独木舟、木板船;海路:风帆、大规模东渡和远征。人力(畜力)橇轮车北击匈奴,收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东南开灵渠,平岭南。设郡,岭南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西南开“五尺道”,任命官吏,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知识链接】五尺道连接云南与内地最古老的官道秦始皇在扩张中营建了哪些交通设施,有何作用?直道、灵渠、五尺道、驰道①军事:补充军需,巩固国防②政治:加强管理,控制边疆③客观上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④强迫百姓服徭役,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消极)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快速路。直道:由咸阳通往北部长城、九原郡地区,出于巩固北部边防的军事目的;五尺道:通往西南山区,出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对运河所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国境内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B.米迪运河 ——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C.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D.苏伊士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C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地中海和大西洋红海和地中海下面是一幅T-0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该地图( )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 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B筏刳(kū)木(剖凿大木,使其中空);为舟,制造原始的船树枝木板船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周易 系辞下》新石器时期◎汉代木板船运输工具古代的水路交通——运河——近代海陆空的探索贰1.全球海路大通—新航路开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魏向清《世界运河名录》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9世纪20年代西方轮船开到中国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2.陆路的变迁—铁路成交通主干下图是《点石斋画报》在1884年刊登的一幅图文并茂的《兴办铁路》。图中写道,“……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矣。”该作品反映出( )A.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B.时人对兴建铁路的殷切希望C.政府重视铁路修筑 D.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B1814斯蒂芬森与蒸汽机车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设计意图:减少陡坡问题,降低经费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作出裁决,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标准轨距。当时煤矿马拉煤车的轮距长久以来都是4英尺8英寸(1435mm),史蒂芬孙设计第一条主要用于运货载客的铁路时,采用了这一既有轨距。1846年,英国政府将其规定为英国铁路的标准轨距。欧洲大陆早期的铁路大多数都是靠英国的资金、用英国的技术修建的,因此也采用了英国的标准……铁路网一体化开始形成。铁路时代的到来“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外国报纸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人本土修建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京张铁路中国人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3.空运的启幕—飞机时代的开始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升空,飞机时代开始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1903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1909年1914年1919年——现代海陆空的发展叁1.陆路的突飞猛进①汽车的量产和普及②高速公路的广泛发展③高铁时代的到来◎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东风CA71◎科隆—波恩高速公路世界上第一条(德)◎1988年建成的上海嘉沪高速 中国大陆第一条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东海道新干线”—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020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20世纪陆上交通特点:高速2.海路的专业高速①航运技术的提高②造船业融入市场◎英法海底隧道◎航海雷达◎2009美国"海洋绿洲号"最大的邮轮,重量5倍于泰坦尼克号◎“东风号”远洋货轮,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货轮1978年前,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2020年造船完工量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造船完工量等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海事卫星系统3.海上通道的开拓1942年日本关门隧道,长3.6千米,下关市到门司区之间的水域,世界第一条海底铁路隧道英吉利隧道 50.5千米。横跨英吉利海峡海底长度39千米。单程需35分钟。1994年2018年港珠澳大桥2010年翔安隧道全长8.695千米,是福建省厦门市连接湖里区与翔安区的跨海通道,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4.空中通道的便捷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和技术进步,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①1950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②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③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定期航线等数量众多,航空事业发展迅速。④◎主要国际航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铁路,具有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连续性好、安全可靠、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适合运输大宗、笨重、长途货物等。公路,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最为机动灵活等特点,适合运输短途、量小、易变质的货物、鲜货等。水路,具有运量最大、运费最低、速度最慢、受气候影响大等特点,适合运输运距远、运量大、时间宽松的大宗货物等。航空,具有运量小、运费最高、速度最快等特点,适合运输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少、时间紧的货物等。——交通与社会变迁肆1.近代交通与社会变迁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 ——艾森豪威尔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寒《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①加强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交流,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因京杭大运河崛起,又因漕运路线改变和津浦铁路开通而衰。郑州位于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其发展因此超过洛阳和开封。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②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格局的发展;运河沟通城乡,影响国家历史走向,发挥文化交流作用1897年大清邮政官局列强设立“客邮”侵犯中国主权③交通改善便利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明朝的民信局收据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 世纪 20 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 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A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上述交通工具从出现到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B.中国受工业文明的影响C.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D.新式交通工具深受欢迎C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问题拓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2.消极作用:近代中国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下图为近代某时期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构成图。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A.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C.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发展 D.加强了国内各地间的联系B2.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969 年 10 月中国第一座地铁——北京地铁建成完工,有学者记录其发展历程:“北京地铁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一张现代、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构建完成,让生活在北京这座伟大都市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该学者强调北京地铁( )A.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C.带来了大众旅游潮流 D.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D商朝驿使600km/48天飞机900km/h高铁350km/h最初火车24km/h清朝快马400km/天①世界联系: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紧密的整体。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城市发展》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 )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 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 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C②城市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 )A.当时汉口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B.交通变革影响现代时间观念的传播C.汉口已经成为中国工商业巨镇D.公共交通满足了人们的快节奏需求B③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增强、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自驾游旅游专列旅游专车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④利弊共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频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应对举措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结 束 语古代交通:以人力、畜力、风力等为动力的轮车、马车、木船等交通工具,沟通了不同地区,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近代交通: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迁,汽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现代交通:内燃机、电力、核动力应用到交通运输中,汽车、火车、飞机等先进交通工具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世界成为“地球村”。人 与 交 通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的人们相对孤立,人们生活节奏较慢,活动区域较小。1500年以后,由于交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区域开始以世界为舞台。现代以来人们更是因为交通的进步,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从主要依靠骑自行车出行到拥有私家车,再从私家车到乘坐公交车,绿色环保出行理念渐入人心;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得知公交车的位置,方便市民候车……交通的每一次美丽“蝶变”,都激扬着为民惠民的温暖和情怀,关系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期待着,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新型时尚、洁净快捷的交通设施,在未来继续以新变化应对新需求,以新提升惠及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