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北宋的政治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二、中央集权的加强三、王安石变法继续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朝廷派他北上抵御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陈桥驿兵变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中国正处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这种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军事强人的崛起提供了土壤。北宋的建立建立者:国号:都城:陈桥驿兵变后,赵匡胤接受了士兵们的拥立,立即回师开封,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控制了都城。后周的幼帝和太后被迫禅位,赵匡胤正式登基,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时间: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开封整体感知——北宋建立的背景安史之乱唐玄宗后期藩镇割据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五代(907—960)(中原地区)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十国(891—979)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由盛转衰战乱不断致命打击唐朝灭亡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结果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对比求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北宋,是统一王朝吗?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和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因此,北宋不是传统的大一统政权。相关史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北宋强大的军队面前,后蜀、南汉相继灭亡。接着,北宋十万大军征讨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派人求和,赵匡胤厉声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宋军攻破金陵,俘李后主,南唐灭亡。几年后,宋军征讨北汉,包围太原数十天,城中粮尽援绝,北汉投降。李煜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厉害的诗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北宋的建立和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宋太祖:“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赵普:“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权钱兵君权相权中央地方相关史实——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酣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被部下黄袍加身,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劝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中央集权的强化军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 高级将领的兵权。3.经常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地方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2.宋太祖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中央1.宋太祖加强君权, 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2.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 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禁军任用文官管理军务调换采取分化事权副宰相中央集权的强化地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派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行三年任期制。3.宋太祖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取消节度使 的权力,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2.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措施影响1.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重文轻武特点文官通判。税收税收中央集权的强化军事中央地方目的措施影响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 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1.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2. 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3. 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1.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2.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1. 加强了皇权2. 造成了机构臃肿1. 加强了中央集权2. 造成了机构臃肿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表现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祖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拓展北宋的权力设置皇帝财政行政军事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参知政事中书门下枢密院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劝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北宋的科举宋太祖时进士31人 诸科96人宋太宗时进士109人 诸科200人宋真宗时进士409人 诸科1129人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神童诗汪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军行杨炯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道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政治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2.在边疆战事中,军队屡战屡败。3.政府官俸和军队开支不断膨胀,给政府财政造成很大负担。4.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领域经济军事措施内容目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保甲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青黄不接时,政府提供贷款;收获时农民偿还本息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税收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在反对派的巨大压力下,王安石称病请求辞官归隐;熙宁4年,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熙宁9年,王安石辞去宰相,法令陆续被废止。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王安石变法的意义一、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二、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北宋的政治BEI SONG DE ZHENG ZHI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北宋统一王安石变法强化中央集权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力削弱相权控制兵权带来的影响课堂小结课堂小测1.赵匡胤建立北宋是( )A. 10世纪初期 B. 10世纪中期C. 9世纪初期 D. 9世纪中期B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 集中军权 B. 集中行政权C. 集中财权 D. 集中司法权A课堂小测3. “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 B.宋太宗C.宋真宗 D.宋神宗A4.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D.武将无能A课堂小测5.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6.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局面,反映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