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外民主法制建设 课件(32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外民主法制建设 课件(32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中外历史上的民主法制建设
部编版历史大单元教学课例
九年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外历史上的民主法制建设
忆知识 巧导妙引
知考情 解密命题
过考点 突破重难
练真题 把脉中考
本专题主要涉及中外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进程。西方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起步较早,可追溯至古巴比伦和古希腊时期,而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的传入,才得以开始发展。本专题知识是历年中考考查重点,考查题型多样,在复习时应重点记忆法律文献的影响。
世界民主法制历程
1.古代世界的民主法制
国家 时间 相关内容 影响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 1.严格的社会等级 2.家庭奴隶制 3.租赁、雇佣等规定,反映商品经济活跃 迄今已知世界上
的成文法典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政; 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抽签产生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发展到高峰
《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部较为完整
公民大会
奴隶制民主政治
国家 时间 相关内容 影响
罗 马 法 学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450年左右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
,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帝国 — (1)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 (2)经济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 (3)众多的法律概念。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拜占庭帝国 529年起 先后编成 以上四部文献统称为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罗马民法
大全》
2. 近现代世界的民主法制
国家 时间 名称 相关内容 影响
英国 1689年 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逐渐形成。
美国 1776年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7年 规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世界上第一部 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862年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933年 加强国家对 的干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独立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
资产阶级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
罗斯福新政
经济
《全国工业复兴法》《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
国家 时间 文献 相关内容 影响
法国 1789年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1791年 1791年宪法 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804年 体现了 和 等原则 今天仍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沙俄 1861年 废除 的法令 农奴可以获得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农奴获得了解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 (苏俄、 苏联) 1917年 《和平法令》 建议参加一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者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1936年 苏联新宪法 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自由平等
私有财产
神圣不可侵
农奴制
中国民主法制的进程
1. 近代中国的民主法制
时间 相关内容 影响
戊戌变法 1898年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是我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 1911年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
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抨击 提倡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解放区土地改革 1947年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民主共和制度
民主自由
旧道德、旧文化;
民主、科学
《中国土地法大纲》
2. 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
事件 时间 相关内容 影响
土地改革 1950年 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 起 的作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 制定 1.这是我国 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 的宪法。
2.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 为 平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冤案得到平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民主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真正反映人民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刘少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 ,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古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趋势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趋势: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
2.启示:
(1)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与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民主法制推动社会进步,各国政府应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我们应提高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3)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不断完善的过程;
(4)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根据各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他国模式;
(5)不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世界古代民主与法制建设: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及古罗马法学系统、《罗马民法大全》
2.世界近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及成就: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及革命后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中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法律文献等。
3.中国近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如戊戌变法中的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辛亥革命中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传播的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中的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等知识点。
备考时重点关注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是对下列哪一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    
A.《查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2. 德国历史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
C
A
3. 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新法典》 D.《拿破仑法典》
4.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是罗马法制建设
的第一步,它是( )
A.《十二铜表法》 B.《新法典》
C.《大宪章》 D.《拿破仑法典》
B
A
5.《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中的奠基性文件。它确立的原则是 ( )
A. 君权神授 B. 王权独尊
C. 议会至上 D. 民主共和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与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相同的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国《人权宣言》 D. 法国《拿破仑法典》
C
B
7.“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引文出自的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8.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宣言被马克思称赞为“是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此文件(   )
A.导致了美国内战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建立了世界霸权 D.维护了国家统一
D
D
9.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件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C
10.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由此可以分析出此法令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
①市场  ②劳动力  ③资金  ④原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11.针对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的最核心措施是(   )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修建公共工程,解决就业
C.整顿银行业,恢复信用
D.减少农业生产,稳定物价
A
12.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土地改革法》
B
13.右图示①处应填入( )
A.从严治党 B.生态建设
C.科教兴国 D.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D
1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C
A. 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C.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下面对我国近现代法律文献共性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16.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的票据见证了(   )
A.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法制建设
17.右图为著名作家老舍(舒舍予)的一张当选证书,他参加的政治生活 的主题是( )
A.人民民主 B.政治协商
C.国家独立 D.和平共处
A
C
二、非选择题
18.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1)《权利法案》。
材料二 “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2)材料二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写出 ①②处对应的法律文献名称。
(2)①《独立宣言》;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三 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材料四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中国纪检监察报》
(3)《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5)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法治建设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围绕法治建设言之有理即可)。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后的美国于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权授予总统,总统既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又是军队的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1)材料一中的“宪法”指的是哪一部宪法?说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
(1)1787年宪法。华盛顿。
材料二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2)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从材料三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3)特点:民主性、广泛性。
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四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4)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启示:民主法制推动社会进步,各国政府应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我们应该提高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