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到隋朝的统一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
383年淝水之战





589年统一
581年建立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3、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及影响;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带来的启示。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杨坚(541年 -604年)
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隋朝开国皇帝。
大定元年(581年),外戚杨坚受北周静帝(八岁)禅让为帝,改元开皇。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2)统一: 589年, 隋灭陈,统一全国
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与统一新局面,隋朝是怎么治理的呢?
(3)统一意义: 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4)隋朝统一的原因:
4.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一、隋的统一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先进的储粮技术
含嘉仓遗址复原图
1、经济上:
2、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确立“三省六部制”。
(5)措施
隋初 隋盛世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增多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仓丰实
(6)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表现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7)意义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历史上称隋文帝时期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
目的
人物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 沟
江南河
时间
605年开始
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老人、少年、妇女,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派有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负担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毒打,不到一年死者达250万人。 ——《开河记》
605年-606年 营建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7年-608年 修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190.25公里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81.3公里
隋朝大运河
2700公里
610年
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
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一条:
二长:
三点:
四段:
五河:
六地:
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运河脉
2700多公里脉
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
江苏省、浙江省
数记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Q:粮仓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A: 分布于大运河沿线;
集中于隋朝都城洛阳附近
持肯定态度,认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持否定态度,认为大运河是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开通大运河的影响:
1.积极影响: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2、消极影响:徭役负担沉重,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朝代:隋朝
2.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3.过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正式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读书
科举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科考
做官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用官方法 现象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授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科举制 学识高低 按才学高低授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4.科举制的影响:
3、推动教育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
1、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扩大官吏选拔范围,提高官员素质。
4、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科举制度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延续1300多年。(地位)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朝代 选官制度
夏商周 世卿世禄制(世官制)
秦 军功授爵制
汉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
①征发大量劳动力,修建工程。
(徭役繁重)
②多次巡游,劳民伤财。
(贪图享乐,奢侈无度)
③三征辽东,破坏生产。
(兵役繁重)
暴政
四、隋的灭亡
隋朝速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隋朝的暴政
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暴政致随短命
隋炀帝残暴的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在人们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全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
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
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启示:
1.成由勤俭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
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应该予以否定。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他也有很大的贡献。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艾学习同学
艾思考同学
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是否公平?真实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我们应辩
功:1.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治;2.创立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过: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贪图享乐,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
一个王朝—— 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同点: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5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4.秦首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5.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6.都是短暂的大一统王朝 。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建立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课堂小结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