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不能用CaCO3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可以用水来表示
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用单位时间内CaCl2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酸性KMnO4溶液和H2C2O4溶液反应,可以通过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来测定反应速率
B.锌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产生的H2体积来计算反应速率
C.可以依靠科学仪器测量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来测定反应速率
D.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H2(g)+I2(g)??2HI(g),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压强的变化来测定反应速率
3.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g)和6 mol B(g),发生反应:4A(g)+6B(g)??4C(g)+5D(g),若5 s后剩下的A的物质的量是2.5 mol,则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C )
A.0.45 mol·L-1·s-1 B.0.15 mol·L-1·s-1
C.0.225 mol·L-1·s-1 D.0.9 mol·L-1·s-1
解析: 5 s内A减少的物质的量为4 mol-2.5 mol=1.5 mol,故A的浓度变化量为=0.75 mol·L-1,所以v(A)==0.15 mol·L-1·s-1;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15 mol·L-1·s-1=0.225 mol·L-1·s-1。
4.在反应N2+3H2??2NH3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1,在此段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1·s-1,则此段时间是( B )
A.1 s B.2 s
C.44 s D.1.33 s
解析:已知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1·s-1,则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v(H2)=×0.45 mol·L-1·s-1=0.3 mol·L-1·s-1,所以Δt==2 s。
5.用甲、乙两装置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甲、乙两实验均需要秒表
B.实验前将乙装置注射器活塞外拉,放开后若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C.其他条件相同时,乙装置所测速率比甲装置误差小
D.甲、乙装置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锌的质量变化测定反应速率
解析:甲、乙两装置需要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需要用到秒表,故A正确;实验前将乙装置注射器活塞外拉,体系内压强减小,若气密性良好,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活塞会回到原位,故B正确;甲装置中稀硫酸进入体系,占用一定体积,活塞右移,会造成误差,用乙装置可以减小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故C正确;甲、乙装置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测定反应速率,故D错误。
6.反应4M(s)+3N(g)===2P(g)+Q(g),经2 min后N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2 min末,用N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C.分别用N、P、Q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D.在2 min内,N和P两物质的浓度是逐渐减小的
解析:M为固体,不能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A项错误;用N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是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B项错误;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v(P)?v(Q)=3?2?1,C项正确;2 min内,N的浓度逐渐减小,P的浓度逐渐增大,D项错误。
7.三氯乙烯(ClHC===CCl2)是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在地下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可将其中的三氯乙烯除去,发生的反应如下:
ClHC===CCl2+2KMnO4===2KCl+2CO2↑+2MnO2↓+HCl。
常温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测定c(KMnO4)与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7 …
c(KMnO4)/(mol·L-1) 1.00 0.70 0.50 0.40 0.35 …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B )
A.上述反应先慢后快
B.0~4 min内,v(Cl-)= mol·L-1·min-1
C.若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所用时间为8 min
D.随着反应的进行,c(K+)逐渐降低
8.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前5 s内v(A)=0.1 mol·L-1·s-1,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C )
A.等于3 mol B.小于3 mol
C.大于3 mol D.等于3.5 mol
解析:前5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B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0.05 mol·L-1·s-1,假设后5 s内平均反应速率不变,则10 s时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L-1·s-1×10 s×2 L=1 mol,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 mol=3 mol,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后5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前5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因此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大于3 mol。
9.将15 mol A与B的混合物充入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A(g)+3B(g)??C(g)+2D(g),经过15 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的,则0~15 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 )
A.0.15 mol·L-1·min-1
B.0.3 mol·L-1·min-1
C.0.45 mol·L-1·min-1
D.0.6 mol·L-1·min-1
解析: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 mol=12 mol,设初始时A的物质的量是x mol,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是y mol,则
    2A(g)+3B(g)??C(g)+2D(g)
起始/mol   x  15-x   0   0
转化/mol   y  1.5y  0.5y  y
平衡/mol  x-y 15-x-1.5y 0.5y  y
则x-y+15-x-1.5y+0.5y+y=12,解得y=3,所以v(B)==0.15 mol·L-1·min-1。
10.飞秒化学对了解反应机理十分重要。C2I2F4光分解反应C2I2F4===F2—F2+2I·经过2×10-15 s后C2I2F4的浓度减少6×10-5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用I·表示的反应速率是6×1010 mol·L-1·s-1
B.在2×10-15 s时,I·浓度是C2I2F4浓度的2倍
C.2×10-15 s末时C2I2F4的反应速率是3×1010 mol·L-1·s-1
D.F2—F2、I·的速率关系:v(F2—F2)=2v(I·)
11.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X、Y、W、Q四种物质,经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X Y W Q
10 min 1.0 mol 3.0 mol 1.0 mol 2.0 mol
20 min 0.5 mol 1.5 mol 2.0 mol 1.0 mol
上述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C )
A.X+2Y??2W+2 B.3X+Y+2W??2Q
C.X+3Y+2Q??2W D.X+2Y+3Q??2W
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看出X、Y、Q的物质的量减少,而W的物质的量增加,说明X、Y、Q是反应物,W是产物。在同一容器中,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X)?v(Y)?v(Q)?v(W)=(1.0 mol-0.5 mol)?(3.0 mol-1.5 mol)?(2.0 mol-1.0 mol)?(2.0 mol-1.0 mol)=1?3?2?2,所以X、Y、Q、W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2,故选C。
12.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cm(H2)·cn(Cl2),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表中数据确定。
c(H2)/(mol·L-1) c(Cl2)/(mol·L-1) v/(mol·L-1·s-1)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的值分别为( D )
A.m=1,n=1 B.m=,n=
C.m=,n=1 D.m=1,n=
二、非选择题
13.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已知:S2O+2H+===H2O+S↓+SO2↑)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步骤是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除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用品、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实验仪器是_秒表__。
(2)若在2 min时收集到224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可计算出这2 min内H+的反应速率,但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_部分SO2溶于水,使得气体体积偏小__。
(3)试简述测定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其他方法:_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硫单质的质量(或H+浓度的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写一种即可)。
解析:(1)该反应中需要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所以进行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本实验需要测定反应速率,根据速率计算公式v=可知,该实验中需要计时,所以还需要的仪器为秒表。(2)根据收集的SO2的体积计算速率,但部分SO2溶于水,使得体积偏小,所以测定值比实际值偏小。(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测定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硫单质的质量,也可以测定一定时间内H+浓度的变化。
14.某温度时,在2 L的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Y??2Z 。
(2)反应开始至2 min、5 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_0.05_mol·L-1·min-1__、_0.04_mol·L-1·min-1__。
(3)5 min后Z的生成速率与5 min末Z的生成速率相比_不变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1)根据图示,反应达到平衡时,X减少了0.6 mol,Y减少了0.2 mol,Z生成了0.4 mol,故X、Y、Z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3?1?2,因5 min后三者共存且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根据图中数据,依据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反应速率,需注意Z的初始物质的量是0.1 mol。
(3)5 min后Z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与5 min末Z的反应速率相等。
15.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s),反应进行到1 min时测得剩余1.2 mol A,此时C的浓度为0.6 mol·L-1。反应进行到2 min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
(1)X为_2__。
(2)反应在1 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0.3_mol·L-1·min-1__。
(3)请用p0、p来表示2 min时反应物B的转化率为_125(p0-p)/p0__%。
(4)在四种不同的条件下测定得到以下反应速率,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B__。
A.v(A)=0.5 mol·L-1·min-1
B.v(B)=0.2 mol·L-1·min-1
C.v(C)=0.3 mol·L-1·min-1
D.v(D)=0.5 mol·L-1·min-1
解析:(1)反应进行到1 min时测得剩余1.2 mol A,此时C的浓度为0.6 mol·L-1,说明消耗A的物质的量是3 mol-1.2 mol=1.8 mol,生成C的物质的量是0.6 mol·L-1×2 L=1.2 mol,则3:x=1.8?1.2=3?2,所以x=2。
(2)反应在1 min内,C的反应速率是0.6 mol·L-1/1 min=0.6 mol·L-1·min-1,B的反应速率是C反应速率的1/2,所以B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1·min-1。
(3)设2 min时B的物质的量减少x mol,则A的物质的量减少3x mol,C的物质的量增加2x mol,所以2 min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3x) mol+(2-x) mol+2x mol=(5-2x) mol,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p0?p=5?(5-2x),解得x=5(p0-p)/2p0,则B的转化率是x/2×100%=125(p0-p)/p0%。
(4)因为D为固体,反应速率一般不用固体表示。比较A、B、C三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将其全部转化为B表示时,A:v(B)=1/3v(A)=0.5/3 mol·L-1·min-1;C:v(B)=1/2v(C)=0.3/2 mol·L-1·min-1;与B相比,0.2 mol·L-1·min-1数值最大,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会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会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1.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
2.通过学习“探究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___________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_____________或生成物_____________来表示。
2.表达式:___________。其中Δt表示_______变化;Δc表示_______变化(取其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1;v表示平均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min-1或mol·L-1·s-1。
一、化学反应速率
进行快慢
浓度的减小
浓度的增加
时间
浓度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应mA(g)+nB(g)===pC(g)+qD(g)来说,v(A)?v(B)?v(C)?v(D)=___________。
m?n?p?q
正|误|判|断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3)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
(4)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
×
×
×

(5)对于不同条件下的同一反应,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大,反应就一定快。(  )
×
×
深|度|思|考
1.某温度下6.5 g锌粒与40 mL 2.5 mol·L-1的硫酸反应,用时10 s时恰好收集H2体积44.8 mL(0 ℃、101 kPa条件下)。
(1)用锌粒表示的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 g·s-1。
(2)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表示的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 mol·L-1·s-1。
(3)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表示的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mol·L-1·s-1。
(4)用H2表示的10 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mol·s-1。
0.013
0.01
0.005
0.0002
(1)完成下列表格,并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B C D
起始浓度 1 mol·L-1 0 0
2 min内浓
度变化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min末浓度 0.4 mol·L-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0.6 mol·L-1
0.4 mol·L-1
0.2 mol·L-1
0.4 mol·L-1
0.2 mol·L-1
v(B)=____________________;
v(C)=____________________;
v(D)=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计算数据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mol·L-1·min-1
0.2 mol·L-1·min-1
0.1 mol·L-1·min-1
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大小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快慢)相同,即一种物质的速率就代表了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2)有同学根据(1)中结论求出了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 L-1·min-1,你认为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正确,固体或纯液体在反应中认为浓度不变,所以不能用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应|用|体|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反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决定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C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A项错误、C项正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项错误;反应速率均为正值,D项错误。
A.v(H2)=v(N2)=v(NH3)
B.v(H2)=3v(N2)
C.v(N2)=2v(NH3)
B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依据
2.运用“三段式”求解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计算。
如:       mA(g)+nB(g)??pC(g)
起始/(mol·L-1)   a    b   c
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求算:
3.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
(1)定性比较。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气泡产生快慢、沉淀生成快慢等)来定性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2)定量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需要进行转化。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归一法:
②比值法:
通过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进行比较,比值大的化学反应速率大。
正|误|判|断
(1)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
(2)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负值。(  )
(4)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可以是g·L-1·s-1,也可以是kg·L-1·s-1或t·L-1·s-1等。(  )
×
×
×
×
深|度|思|考
1.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能否用CaCO3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提示: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
2.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
提示:不一定相同;若化学反应计量数相同,则反应速率相同;否则,不相同。
提示:能。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来求算。
4.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可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进行比较,同时要注意单位要一致。
应|用|体|验
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3 mol的I2,在某温度下发生
HI。2 s内,用H2、I2、HI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
答案:v(H2)=0.05 mol·L-1·s-1,v(I2)=0.05 mol·L-1·s-1,v(HI)=0.1 mol·L-1·s-1
解析:根据题意,利用“三段式”法求解。
     
起始量/mol:  1      3     0
变化量/mol:  0.2     0.2    0.4
2 s末量/mol: 1-0.2   3-0.2   0.4
则v(H2)=0.05 mol·L-1·s-1
v(I2)=0.05 mol·L-1·s-1
v(HI)=0.1 mol·L-1·s-1
A.v(NH3)=1.5 mol·L-1·min-1
B.v(N2)=1.2 mol·L-1·min-1
C.v(H2O)=1.67 mol·L-1·min-1
D.v(O2)=1.5 mol·L-1·min-1
解析:将选项中的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然后比较。
B
3.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时间    X Y Z Q
起始/mol 0.7 1
2 min末/mol 0.8 2.7 0.8 2.7
3min末/mol 0.8
(1)起始时n(Y)=_________,n(Q)=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m=_____,n=_____,p=_____,q=_____。
(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min末Q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2.3 mol
3.0 mol
1
4
2
3
0.05 mol·L-1·min-1
10%
解析:解题时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及化学计算的方法。对比X的起始量和2 min末的量,可知反应逆向进行。
|Δn(Q)|=|v(Q)·V·Δt|=0.075 mol·L-1·min-1×2 L×2 min=0.3 mol,
对反应过程作“三段式”分析如下:
起始/mol  0.7  n(Y)  1   n(Q)
转化/mol  Δn(X) Δn(Y)  Δn(Z) Δn(Q)
2 min 末/mol 0.8  2.7   0.8  2.7
故Δn(X)=0.8 mol-0.7 mol=0.1 mol
Δn(Z)=0.8 mol-1 mol=-0.2 mol
n(Q)=0.3 mol+2.7 mol=3.0 mol
Δn(Y)=0.4 mol
n(Y)=2.7 mol-0.4 mol=2.3 mol。
(2)m?n?p?q=Δn(X) ?Δn(Y) ?|Δn(Z)| ?|Δn(Q)|
=0.1 mol?0.4 mol?0.2 mol?0.3 mol=1?4?2?3。
[特别提醒](1)三段式中只有转化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关系,其余量均不一定。
(2)计算中注意以下量的关系:
对反应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对生成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1.测定原理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注意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可利用颜色变化与浓度变化间的比例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2.常用的测定方法
(1)对于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恒容容器中测定一段时间内的气体压强变化。
(2)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反应,可测定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对于有酸碱参与的反应,可测定一段时间内溶液中____________ 的变化。
(4)对于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可测定溶液变色所需_______,或仪器测定透光率、颜色深浅等。
(5)对于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可测定溶液变浑浊所需的_______。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
收集等量气体所用的时间
消耗固体质量的
多少
氢离子或氢氧
时间
时间
深|度|思|考
分别用2 g锌粒(假设颗粒大小基本相同)与40 mL 1 mol·L-1和40 mL 4 mol·L-1 H2SO4溶液反应,请问你有几种方法分别测定它们反应速率的大小?
提示:(1)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H2所用的时间。
(2)测定一段时间内溶液中c(H+)的变化。
(3)测定一段时间内Zn粒质量的变化。
应|用|体|验
1.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下列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中,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
A
2.设计实验测定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速率,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1)按如图装置安装仪器,加入一定量碳酸钙然后快速加入1 mol· L-1的盐酸,测量收集10 mL CO2所用的_______。
时间
(2)实验中所用仪器有:锥形瓶、双孔塞、直角导气管、________、50 mL注射器、铁架台、_______。
(3)按如图装置,测定1 mol·L-1的盐酸分别与块状碳酸钙、粉状碳酸钙反应的速率,实验时,已限定了两次实验时间均为1 min,还需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秒表
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其他条件相同时,粉状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比块状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快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B.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是指反应经过1 min后,某物质的浓度是0.2 mol·L-1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D.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故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是指反应经过1 min后,某物质的浓度减少或增加0.2 mol·L-1,故B错误;有些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故C错误;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D正确。
A.0.24 mol·L-1 B.0.6 mol·L-1
C.2.4 mol·L-1 D.4.2 mol·L-1
A
A.v(A2)=0.8 mol·L-1·s-1
B.v(A2)=60 mol·L-1·min-1
C.v(AB3)=1.0 mol·L-1·s-1
D.v(B2)=1.2 mol·L-1·s-1
B
解析:解此类题目要先统一单位,然后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若都转化为用A2表示的反应速率且单位统一为mol·L-1·s-1,则A项中v(A2)=0.8 mol·L-1·s-1,B项中v(A2)=1 mol·L-1·s-1,C项中v(A2)=0.5 mol·L-1·s-1,D项中v(A2)=0.4 mol·L-1·s-1,则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项。
4.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v(NH3)=0.2 mol·L-1·s-1
②v(O2)=0.24 mol·L-1·s-1
③v(H2O)=15 mol·L-1·min-1
④v(NO)=9 mol·L-1·min-1
①>②>③>④
(1)经5 min后A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前充入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4)x的值为_____。
0.75 mol·L-1
3 mol
0.05 mol·L-1·min-1
2
Ⅱ.对于反应A(g)+3B(g)===2C(g)+2D(g),下列分别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v(A)=0.01 mol·L-1·s-1
②v(B)=1.20 mol·L-1·min-1
③v(C)=2.40 mol·L-1·min-1
④v(D)=0.02 mol·L-1·s-1
③>①=④>②
解析:Ⅰ.(1)5 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则生成C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根据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则
起始/mol   n   n    0   0
转化/mol   1.5  0.5   1.0  1.0
5min末/mol  n-1.5 n-0.5   1.0  1.0
所以有(n-1.5)?(n-0.5)=3 ? 5
解得n=3 mol,所以此时A物质的浓度为0.75 mol·L-1。
(2)由以上分析可得反应开始前充入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3 mol。
(3)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所以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Ⅱ.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时应转化成同一物质的速率进行比较,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转换,以A的速率为标准,①对应的v(A)=0.01 mol·L-1·s-1=0.6 mol·L-1·min-1;②对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