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三《立足现实,读写新闻评论》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活动三《立足现实,读写新闻评论》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单元活动三-立足现实,读写新闻评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课文,是一篇新闻评论。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具体阐述,揭示了工匠精神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进而倡导全社会践行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与本单元的主题赞扬劳动的创造美完全契合。本篇课文作为新闻评论,不仅让学生了解这种体裁的特点作用及其语言的简洁有力,还引导学生捕捉社会热点,关心时代责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教材中的新闻评论材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分析难度较大,且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不便于他们模仿和写作。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我从课外引入了若干新闻材料和新闻评论材料,这些材料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表述上也更为平实易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评论材料的观点、论证、论据等要素,能够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为他们后续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学情分析
在认知水平方面,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具备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等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世界。因此,在新闻评论写作课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在语文学习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新闻材料获取基本信息,并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在新闻评论写作方面,他们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对于如何提炼观点、组织论据、构建论证等方面尚显生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
三、课时目标
(1)鉴赏多个新闻评论,从多角度点评,逐步制作评价量表;
(2)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能独立写作新闻评论;
(3)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评论材料的观点、论证、论据等要素,能够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为学生后续的议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评价任务
(一)制作新闻评论评价量表;
(二)互相点评新闻评论作品。
五、学生活动
活动一:导入
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新闻评论写作课堂。相信大家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一定碰到过这种情况,我们突然看到一条非常感兴趣的新闻资讯,但是却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害怕被差评,害怕没有人点赞......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样的评论是优质评论。
活动二:任务前置
评价角度 具体要求 自评 他评
观点
论证
论据
语言
价值取向
活动三:视频热身
教师: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或者是听说过一个曾经热度很高的节目——中央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大赛》。如果大家看过,想必大家对其中的一位选手一定印象深刻,她就是 2024年的新闻赛道冠军——“邹韵”。凭借出色的表现,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了新闻类金奖。提到她,我们就不得不欣赏一下她惊艳四座的比赛片段了。播放邹韵的 90S 即兴新闻述评时评。
新闻材料:76 岁大连退休老人刘增盛,为了不让工作负担很重的年轻人总给自己让座,在朋友的提议下,他挂了一块写着“勿需让座”的 LED 显示牌,一挂就是两年。问其原因,他说:“现在年轻人也都不容易,我站着也没问题。”他认为,陌生人之间更需要理解与包容
邹韵评论: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 《新闻聚焦》,我是邹韵。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人,一位老人,甚至有人管他叫做硬核老头儿。原因很简单,平时我们在坐地铁坐公交的时候,看到老人,会自觉地起立让座,但是这位老人却很特别,在身上写了“勿需让座”,他对于年轻人的这种关照和心疼也真的是很让人动容。但是在我看来,我们的民族能够经历五千年的风霜,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体现大智慧的高贵的复杂的精神,而在这其中,“尊老爱幼”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刘增胜老人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让座,这是一种“情分”,而我们这些晚辈给像刘增胜老人这样的老人去让座,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是一种“本分”,也正是这种“情分”和“本分”的相互交融,让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那个红红的灯,点亮了我们对老人更多关注的一种提示,也正是老人对我们的心疼和关照,点亮了我们对于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有更好的期待和憧憬,谢谢大家
教师:这段即兴的述评,征服了场内外的所有观众,从大家的表情和个别同学竖起的大拇指来看,我能感觉到,大家也被震撼了。她的这段评论,究竟精彩在哪里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大家认真阅读学案中的述评文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预设:观点明确而深刻,逻辑清晰,语言精准,价值取向积极向上。
评价角度 具体要求 自评 他评
观点 明确
深刻
论证 逻辑清晰
论据
语言 精准
价值取向 积极向上
活动四:对比式点评新闻评论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之前留给大家的新闻材料,看一下咱们同学写的新闻评论,逐步完善这个评价表格。
新闻材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青岛市公共交通系统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和地铁上常常人满为患,给上班族和学生群体带来了诸多不便。近期,一项由部分年轻市民提出的建议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建议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老年人使用免费公交卡出行。
评论 1:支持禁止。老人大多都是去赶集买菜的,要么就是去公园闲溜达的。有些老人是真能算计,一块两块的算计来算计去,买鸡蛋,能从市场头问到尾,然后找一家一斤便宜几毛钱的店买两斤鸡蛋,实际上他们退休工资比年轻人的收入都高得多,这样的行为很惹人心烦。老人应该上上思想课,学习一下怎么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把社会资源多让给为正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哪怕不用你们出力了,也不能给社会添乱。
预设:主观,偏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逻辑不严密。
评论 2:关于老年人在此时段是否应该免费乘坐的争议,需要我们以一颗“相互理解”之心去化解。老年人在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是过往岁月赋予他们的温柔;年轻上班上学族追求出行效率,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昔日,老一辈以勤劳与智慧,铸就了社会的坚实基石,而今,我们不妨以“暖心的倡导”替代“冰冷的禁止”,呼吁长辈们错开繁忙拥挤的早晚高峰,去感受城市的岁月静好。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老人的身体免受熙攘人潮的侵扰,也是为了守护那份跨越年龄的理解与包容,不让它在无意的碰撞中悄然流逝。我相信,当长者与青年各自在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轨迹上优雅前行时,这座城市将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
预设:语言生动形象,正能量,逻辑清晰。
评论 3:禁止老年人在早晚高峰时段免费使用公交卡出行,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年轻市民提出这一建议,是因为自己在上下班时间的出行需求没有被满足,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有意压缩所有老年人的早晚出行需求,此事应该交给有关部门进行调整。2016 年,上海市就取消了老人的免费乘车政策,改为发放综合津贴,让老人自由选择,缓解了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压力。前不久,央视也报道过多座城市为菜农开通的“卖菜公交”,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可见,“禁止”并非良策,优化与创新才是应当追求的目标。
预设:论证方法多样,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观点深刻,语言准确。
评论 4:老一辈的人大多节省,不能使用免费的敬老卡会使他们有意推迟自己的出行计划甚至节俭的老人为了省钱会选择步行到目的地,使用敬老卡虽然实惠便利,但是早晚高峰时间他们却需要和年轻人拥挤在一辆车上,存在安全隐患。年轻人疲于奔波,挤不上公交会因迟到而被批评,在人头攒动的车上挤来挤去还会影响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状态。综上,我认为还是应当禁止老年人在早晚高峰免费乘坐公交。
预设:逻辑不严密。
评论 5:年轻人提出取消老年人在早晚高峰时段使用免费公交卡的福利,本质上反映的是公共资源分配与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矛盾”是推动社会持续革新、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面着最新出现的矛盾,我们应当怀揣着发现问题的喜悦之情去积极探寻解决方案,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持续进步。
预设:观点不明确。
评论 6:支持取消老年卡的年轻人往往认为,只要取消了免费的敬老卡,就能有效缓解他们在出行方面的压力。然而,事实远比想象的复杂。相关调查显示,这些老人中,一部分是为了接送孙辈上下学,一部分是出于生存压力不得不继续工作维持生计,一部分是因为感到孤独而聚在一起进行社交活动。如果取消敬老卡,将会增加老人的负担。而这些负担最终会以另一种形式转嫁到年轻人身上,比如他们需要亲自接送孩子,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赡养父母,需要花更多时间陪伴父母。因此,这个政策并不可行。相反,通过老年人集中在早晚出行的这一现象,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应该去反省自己:是不是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是不是没有给予老年人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取消敬老卡,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和家庭负担。
预设:逻辑清晰,逻辑不严密,观点明确。
活动五:完善评价量表
评价角度 具体要求 自评 他评
观点 明确
深刻
理性客观
论证 逻辑清晰 方法多样
论据 贴切
语言 精准
优美生动
价值取向 积极向上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明确一些新闻评论的写作要义,逐步培养出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用我们的笔触去雕琢时代的品质,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
【课后作业】
必做:对照新闻评论评价量化表,对自己的新闻评论进行升格。
选做:回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三篇新闻通讯,任选其一,自选角度,写作新闻评论进行投稿,要求不少于 4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