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4课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地图、表格与文字史料,从表象到实质层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时空观念:从时间和空间上自主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特点。
家国情怀: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和平意识。
历史解释:利用相关史料,全面分析与客观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理解该体系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的原因,形成有效解读材料与分析材料的能力。
议题一
你们为什么发动或参加战争?
人类与罪恶的距离
偶然性?or 必然性?
①政治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殖民扩张,霸权主义盛行。
②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殖民地基本瓜分完毕
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情况及其工业品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占比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突尼斯问题
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巴尔干半岛问题
阿尔萨斯-洛林领土争端与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贸易摩擦
1882
三国同盟
1907
三国协约
③军事原因: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军事集团,他们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④思想原因: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极端民族主义:对民族主义偏激情绪和极端表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概括。它往往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其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
大塞尔维亚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所提出的民族统一主义概念。该思想主张在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西部建立一个更大的塞尔维亚人国家,包括:1.塞尔维亚人到达巴尔干半岛后最初的聚居地,如黑山、舒马迪亚等;2.中世纪时的塞尔维亚帝国的领土,包括普雷舍沃谷地、马其顿等;3.有大量塞尔维亚人移居的地方,包括伏伊伏丁那、克宁等其基本目标是统一塞尔维亚人聚居的地区。
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⑤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可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发出了一声枪响。在这枪声中,那个我们曾经在其中受教育、成长和栖身的充满安全感和创造理性的世界,正如一只空陶罐一样,被击得碎成千片。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1:19世纪后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一普法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两军伤亡不过25万人。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伤亡约30万人。
材料2:一战爆发后,德军的火车上写着“去巴黎吃早饭”,法国运兵车上则写着“在圣诞节回家”……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
材料3: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短暂
渴望战争
德国柏林年轻人正在欢呼战争
英国妇女庆祝开战
伤亡少
胜利期盼
议题二
你们在战争中做了什么?
钢铁与血肉的距离
东线
南线
德奥联军VS俄军
奥军VS俄军、塞尔维亚军
西 线
德国VS英法
决定战场
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
2、战争过程
德国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施里芬计划,天才还是疯狂?
63个师
9个师
“凡尔登绞肉机”:一战转折点
3、战争进程
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山东
1915-1916
二十一条;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东西两线作战;英德: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地狱”:
马克I型坦克首次应用
3、战争进程
1914年
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
1915-1916
1917-1918
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俄国退出
【材料】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918年
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日本占领山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东西两线作战;英德:日德兰海战
1918年11月11日 停战协定
消极
厌烦战争
材料1:1914年的圣诞夜,寂静的阵地上有人吹了一声口哨,对面立即回应。双方用互相喊话,交换圣诞礼物,两军士兵甚至办起了足球赛。1917年5月,“我们决不出击”的口号传编了法国前线。青年士兵穿过街道,学着羊的咩咩叫声,表示他们像羔羊一样被赶赴屠场。在俄国,士兵们逼迫军官向前线冲锋,然后在后面开枪把他射死。
材料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同年美国参战,加入协约国一方;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1918年,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相继爆发革命。11月,德国水兵起义,德皇出逃,德国随后投降。
议题三
战后你们的诉求
战争与和平的距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材料1:《凡尔赛和约》部分内容:德国将陆军人数限定在10万人以内,不得拥有重型武器;成立国际联盟,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
材料2:《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主要内容:英、美、法、日彼此尊重各国在太平洋上的利益,如有争端集体协商解决。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分别限制在:52.5万吨、52.5万吨、31.5万吨、17.5万吨、17.5万吨。
材料3: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20世纪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的方式,是一种历史进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1:法国向德国提出的赔偿高达2090亿金法郎,比法国全国财富还要多得多;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却遭日本以退会威胁,最终英美等国决定:将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
和“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2: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1919年
靠凡尔赛合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
-列宁《列宁全集》
未从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且产生了新的矛盾,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贪婪地将德国踩在地下并将内脏吞食殆尽。
国联:全体一致
保留了霸权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根源: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914-1918)
一战中的华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一战的影响
课堂小结
感悟战争:
枪声响起,没有赢家
范围广、规模大
时间长
破坏强、极端残酷性
马克沁重机枪
课堂检测
1.(2023·河北高三年级质量监测考试·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
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
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
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
D
2.(2025·河北青桐鸣联考·15)国际联盟将战败国殖民地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原属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领土,其暂由受委任国给予“行政之指导及援助,至其能自立之时为止”。第二类包括德国在中非的前殖民地,由受委任国“负地方行政之责”。第三类包括德国过去在西南非洲的殖民地和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受委任国可将它们作为本国领土的一部分。该规定(  )
A.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B.试图掩盖殖民侵略行为
C.促进了殖民地经济发展D.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B
3.(2025·河北“赢在百日”一模·14)下表所示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欧洲主要参战国家的状况。这些状况(  )
国家 状况
英、法等国 战争期间,工业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且主要倾向于生产军工产品,对亚洲、非洲等地的出口贸易急剧萎缩
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国内政局动荡,并在大战结束前后土崩瓦解
A.反映出战后国际体系的脆弱性B.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
C.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解体D.助推了战后民族主义的浪潮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