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跨学科实践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跨学科实践专题诠释【考情分析】跨学科实践类题目在近几年全国多个省市中考试卷中多有出现,题目广泛涉及物理与科技发展、跨学科实践等下列热点问题。A.高科技发展方面物理问题。涵盖当前的热点技术,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知识点。B.无人机部分物理问题。涉及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如物流快递、农业、军事、救援等。C.航天航空中的物理问题。是中考热点内容,特别是惯性、万有引力、能量守恒等。需要结合最新的航天成就,如中国的空间站、火星探测,既有时效性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D.物理与生活的物理问题。如家电、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原理。E.跨学科实践问题。需要强调物理的基础地位,同时展示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环保项目或智能家居设计。这样不仅能体现综合能力,也符合现在教育改革的趋势。提倡把新教材中跨学科实践学好学透,遇到类似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中考命题更加注重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担当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 生活现象分析:结合厨房物理(如“白气”形成、电热水壶功率计算)、光学应用(近视镜原理、牙科检查镜设计)等,要求解释现象并建立物理模型。人体结构分析:从声、光、电、热、力学多角度对人体进行分析。综合应用题既然在试卷的最后,就含有“压轴”的意思。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计算能力。类型一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题型分析】物理学与社会生活【例题1】(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B. 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C. 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D. 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解析】排骨在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其表面温度极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这样低温的排骨表面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即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形成我们看到的“白霜”;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排骨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白气”是由水沸腾沸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迅速液化成的小水滴,“白气”液态水,不是水蒸气;排骨汤中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较大,与相同条件的其他物质相比,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少,故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D物理学与社会生活【例题2】(2024年新疆中考题)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质量占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体脂秤通过测量人体的电阻并结合人体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得出人的体脂率。(1)人运动时,存储在脂肪中的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人体的 (选填“内能”或“化学能”),导致人体温度升高。肌肉密度比脂肪密度大,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若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则人体的密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人体的电阻 (选填“增大”或“减小”)。(2)若小强的父亲在医院测体脂率时,加在两手之间的电压为5 V,通过的电流为2.5 mA,则小强的父亲两手之间的电阻为 Ω.小强的父亲两手之间的电阻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大于两脚之间的电阻。小强的父亲经锻炼后质量从80 kg降为78 kg,体脂率从25%降为20%,若肌肉的密度为1.12×103 kg/m3,则小强的父亲增加的肌肉的体积为 dm3(结果保留整数)。【解析】(1)存储在脂肪中的能量为化学能,在运动时部分转化为人体的内能,导致人体温度升高;在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的情况下,脂肪变少、肌肉变多,而肌肉密度大于脂肪密度,故人体的密度会增大;肌肉导电性比脂肪好,故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时人体导电性变强,电阻减小。内能增大减小物理学与社会生活【例题2】(2024年新疆中考题)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质量占人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体脂秤通过测量人体的电阻并结合人体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得出人的体脂率。(1)人运动时,存储在脂肪中的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人体的 (选填“内能”或“化学能”),导致人体温度升高。肌肉密度比脂肪密度大,肌肉比脂肪更容易导电。若人的体脂率下降,体重不变,则人体的密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人体的电阻 (选填“增大”或“减小”)。(2)若小强的父亲在医院测体脂率时,加在两手之间的电压为5 V,通过的电流为2.5 mA,则小强的父亲两手之间的电阻为 Ω.小强的父亲两手之间的电阻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大于两脚之间的电阻。小强的父亲经锻炼后质量从80 kg降为78 kg,体脂率从25%降为20%,若肌肉的密度为1.12×103 kg/m3,则小强的父亲增加的肌肉的体积为 dm3(结果保留整数)。【解析】(2)由欧姆定律得,小强父亲两手间的电阻为R===2 000 Ω;若小强父亲两手间距离等于两脚间距离,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时两手间的横截面积小于两脚间的横截面积,故两手间的电阻可能大于两脚间的电阻;小强父亲锻炼前脂肪质量为80 kg×25%=20 kg,锻炼后脂肪质量为78 kg×20%=15.6 kg,故脂肪减少20 kg-15.6 kg=4.4 kg,肌肉增加4.4 kg-2 kg=2.4 kg,则增加的肌肉体积为V==≈2×10-3 m3=2 dm3.内能增大减小2 000可能2【例题3】(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 物理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密切相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久的菜刀需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B. 人行盲道有凸起,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C. 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大气压变大D. 飞机受到升力,是因为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解析】用久的菜刀需要磨一磨,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人行盲道有凸起,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气压变小;飞机受到升力,是因为机翼上凸下平,所以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造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物理学与日常生活D【例题4】(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 物理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密切相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久的菜刀需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B. 人行盲道有凸起,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C. 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大气压变大D. 飞机受到升力,是因为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解析】用久的菜刀需要磨一磨,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人行盲道有凸起,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气压变小;飞机受到升力,是因为机翼上凸下平,所以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造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物理学与日常生活D【例题5】(2024年北京中考题) 下图所示为自行车部件或使用中的实例,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解析】车把上套了有花纹的橡胶套,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力捏刹车,是利用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物理学与日常生活DA.把上套了有花纹的橡胶套 B.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力捏刹车 C.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D.轴承中装有滚珠类型二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题型分析】1. 超导技术应用:以高压超导输电为背景,结合能量转化与材料特性,考查电能损耗计算与新型材料优势。2. 工程设计实验:如利用电炉丝制作可调温发热垫,需综合电路设计、功率计算与安全电流分析,强化实践操作能力。3. 跨学科整合:融合数学(杠杆平衡)、语文(科技新闻撰写)或传统文化(乐器声学),要求多维度解决问题。4. 社会热点结合:以“光伏声屏障”、“月球探测”等项目为载体,渗透“双碳”理念与航天工程思维。电学综合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例题1】 (2024年河南信阳中考一模题)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实现了直接从90 nm到22 nm制程的芯片的突破。光刻技术是现代纳米级电路的基石,它是指利用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硅片上成像越小芯片制程越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投射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相同,在硅片上形成的像是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解析】由图可知,通过缩图透镜后,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可知该凸透镜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照相机实电学综合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例题2】(2024年天津中考题)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冬天利用杂草、落叶及泥土等材料制作花肥时,发现天气太冷肥料不易发酵,于是他们想制作一个电加热垫给肥料加热。【初步设计】选取一根粗细均匀的电热丝,将其接在电压恒为U0的电源上(如图所示),加热功率为P0,该电热丝的电阻R0=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解析】图中,整个电热丝接在电压恒为U0的电源上,加热功率为P0,根据P=UI=可知,该电热丝的电阻R0=. 电学综合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例题2】(2024年天津中考题)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冬天利用杂草、落叶及泥土等材料制作花肥时,发现天气太冷肥料不易发酵,于是他们想制作一个电加热垫给肥料加热。【改进设计】为获得不同的加热功率,从电热丝的中点处引出一条导线,将电热丝以不同方式连接在电压为U0的电源上,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加热功率P1和P2,且P1<P2。请你在图甲、乙中将各元件连接成符合改进要求的电路,并推导出P1与P2之比。说明:电热丝上只有a、b、c三处能接线,电热丝的额定电流满足设计需求。【解析】为获得不同的加热功率,需要改变电热丝接入电路的电阻,已知从电热丝的中点处引出一条导线,则可以将一半的电热丝接入电路,或将两个半段电热丝并联接入电路,得到的加热功率P1<P2,由P=UI=可知,一半的电热丝接入电路时电功率较小,两个半段电热丝并联接入电路时电功率较大,改进电路如图(a)、(b)所示:图(a)图(b)推导:P1===2P0,P2===4P0,P1∶P2=1∶2电学综合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例题2】(2024年天津中考题)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冬天利用杂草、落叶及泥土等材料制作花肥时,发现天气太冷肥料不易发酵,于是他们想制作一个电加热垫给肥料加热。【优化设计】为方便操控,再增加一个单刀双掷开关S,通过开关S0的通断和S在1、2触点间的切换,实现加热垫P0、P1和P2三挡功率的变换。请你在图中将各元件连接成符合优化要求的电路。注意:无论怎样拨动开关,不能出现电源短路。【解析】为方便操控,再增加一个单刀双掷开关S,通过开关S0的通断和开关S在1、2两触点间的切换,实现加热垫三挡功率(功率分别为P0、P1和P2)的变换,如图(c)所示。当开关S0断开,开关S接2时,整个电热丝R0接入电路,加热功率为P0;当开关S0闭合,开关S接1时,两个半段电热丝并联,加热功率为P2;当开关S0闭合,开关S接2时,只有左半段电热丝接入电路,加热功率为P1.图(c)电学综合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例题3】(2024年贵州中考题)《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如图所示描绘了该记载中的场景。人能通过盆中水面及平面镜观察墙外情况均利用了【 】A. 光的折射 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 D. 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是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C电学综合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例题4】(2024年安徽中考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 “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 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 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解析】“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 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题型分析】1. 能源与环保:以“双碳”目标为背景,结合光伏电站、核电项目,考查能量转化效率计算及新能源优势。2. 新材料技术:围绕敏感电阻、传感器、超导输电等技术,分析材料特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科技成就与工程:以“嫦娥探月”、“量子通信”、高超声速武器等国家战略为载体,渗透航天工程中的力学、电磁学原理。4. 跨学科整合:结合数学(能量守恒方程)、语文(科技新闻撰写)或传统文化(古代计时工具原理),要求多维度解决问题。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1】(2024年辽宁中考题)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其目的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某校积极响应号召,物理社团开展关于“海域漂浮垃圾治理”调研活动,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与海域漂浮垃圾治理装备相关的文章,其中对装备的介绍如图(a)所示。在V字形浮围栏和自然动力作用下,海漂垃圾汇集到垃圾汇集框,而后由垃圾单向传输机构将其提升至垃圾分拣框内。传输机构的动力可由振荡浮子波浪能收集系统提供。维护人员可通过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远程观察垃圾收集情况,并不定期到浮平台上对垃圾进行分拣、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请结合上述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解析】(1)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镜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成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监控画面信号通过电磁波传回控制中心。(1)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垃圾收集情况通过镜头成倒立、 的实像,监控画面信号通过 波传回控制中心。缩小电磁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1】(2024年辽宁中考题)(2)振荡浮子波浪能收集系统的一部分结构简化图如图(b)所示,某时刻浮子受到海水向上的力,该力使OA绕O点向上转动,从而带动B点的连杆运动。OA部分相当于一个 (填简单机械名称)。(3)垃圾单向传输机构内部的一部分结构简化图如图(c)所示,则图中能绕支点转动的金属棒ab可以阻止棘轮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实现单向传输。【解析】(2)OA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所以OA部分相当于杠杆。(3)由图(c)可以看出当棘轮逆时针转动时,a端会受到固定构件对其向下的力,从而阻止棘轮逆时针转动。杠杆逆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1】(2024年辽宁中考题) (4)浮筒是控制整个装置漂浮状态和吃水深度的重要配件。该社团利用压力传感器设计了一套吃水深度监测系统,图(d)为监测系统的简化电路图。他们使用的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与其所受海水的压力之间的关系如图(e)所示(为方便计算,数据已作简化处理),入水前其阻值为20 Ω,入水后其受压面与海水的接触面积是15 cm2。将传感器安装在浮平台底部,若要实现当浮平台的吃水深度为1 m时,电路中电流为0.3 A,滑动变阻器RP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 Ω(电源电压恒为9 V,ρ海水取1.0×103 kg/m3,g取10 N/kg,不考虑水流的影响)。【解析】(4)当浮平台的吃水深度为1 m时,传感器受到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 kg/m3×10 N/kg×1 m=1×104 Pa,所受压力为F=pS=1×104 Pa×15×10-4 m2=15 N,根据图(e)可得电阻R与压力F的关系式为R=0.8Ω/N×F+20Ω,当F=15 N时,R=8Ω.图(d)中压力传感器与RP串联,电源电压为9 V,电路中电流为0.3A时,电路总电阻R总===30Ω,RP=R总-R=30Ω-8Ω=22Ω.22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1】(2024年辽宁中考题)(5)为了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绿色出行,请你结合日常生活针对绿色出行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解析】(5)为了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绿色出行,可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2】(2025年四川绵阳安州区中考三模题)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和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是一次能源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无侦-8”无人机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D.“华龙一号”核电站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解析】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是二次能源;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无侦-8”无人机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华龙一号”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B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3】(2025年西安八十五中中考三模题)2024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一辆名为“氢迹”的厢式货车格外引人注目。氢燃料电池电堆是氢能货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被誉为燃料电池货车的“心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能和电能属于新能源,同时也都属于一次能源B. 燃料的热值越大,货车发动机的效率一定越高C. 氢燃烧时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D. 氢燃料电池货车行驶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解析】氢能属于新能源,氢能和电能都是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取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燃料的热值越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产生的热量越多,但不能说明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所占消耗燃料完全燃烧释放能量的比例越大;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加,因此氢燃烧时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时,氢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C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4】(2025年山东东营中考三模题) 下列关于能源和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现有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蕴藏量较大,属于可再生能源C.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解析】现有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不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虽然蕴藏量较大,但用完后不能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手机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装置,也是无线电波的接收装置。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C电学综合类类型三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例题5】(2024年安徽中考题)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面向镜头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载人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惯性增大B. “天宫”空间站处于平衡状态C. 地球对“天宫”空间站有吸引作用D. 航天员报平安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面的【解析】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载人飞船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空间站在太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天宫”空间站能绕着地球运动,是因为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不是通过声波传向地球的,而是通过电磁波传向地球的。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