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长城
埃及·金字塔
约旦·佩特拉古城
印度·泰姬陵
雅典·帕特农神庙
玛雅文明·金字塔
思考:
世界上如此丰富多元的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
壹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能简述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
2.归纳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并探究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贰
重点难点
重点:各文明古国不同的发展特点
难点: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及其形成原因
本课
重点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1
课程
标准
2
学习
聚焦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前提、标志】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问: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什么?
答:展望过去,被我们称作文明的社会有伟大的城市,复杂的劳动分工,以及某种形式的记录方式。这些合在一起成为了文明。
—【美】查尔斯·马登《与社会学家的谈话》
【美】玛格丽特·米德
1、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2、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文明的标志
阶级
国家
文字
城市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1、农牧业起源在何区域? 2、文明起源与农牧业有何关联?
西亚
大麦、小麦
豆类
南亚
芋头
东亚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我们今天所吃的食物,几乎全是选择性栽培的结果。……农民创造出经过驯化而更符合人类而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突变体。我们所认识的玉米、乳牛和鸡,并不出现在大自然中,若无人类介入,它们现在根本不会存在。……它(农业和畜牧业)是我们所知道的文明的根基。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流浪、游牧
采集渔猎
索取自然
定居、分工
农牧生产
改造自然
(三)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影响:
①生产方式变化: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②社会大分工:农业、手工业、商业、管理和文化创造等分工。
③交换和贸易: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
④生活方式变化:从迁徙到定居,一些较大的居住点发展为早期城市。
根因: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交换和贸易(商业)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
表现:磨制石器等工具大量使用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农耕生产需要定居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记事
管理
部落战争
生产力
阶级矛盾
生产
关系
贫富差距
奴隶社会
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文明产生的标志:
城市建立;阶级对立;文字出现(最主要);国家形成
30°N
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中华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BC3500年古代西亚文明
北非:尼罗河流域约BC3500年古埃及文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约BC2千纪
古希腊文明
海洋文明
多临近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沛,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地区性大国,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
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城邦民主政治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约BC3千纪古印度文明
填图:结合教材,指出区域名称及该地域诞生的古代文明。
思考:给图中的古代文明分类,指出不同类型文明的共性特征。
诞生区域
特征
大河文明
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交通条件的限制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文明 地理位置 产生时间 阶级 城市、国家 文字等
古巴比伦 文明 西亚 前3500年
埃及 文明 东北非 前3500年
印度 文明 南亚 前3000年
希腊 文明 东南欧 前2000年
学习任务:根据教材和初中知识,概括各大文明产生的标志
汉谟拉比国王
苏美尔地区城市国家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埃及初步统一,建立了官僚系统,法老之下设立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象形文字
莎草纸
法老、金字塔
种姓制度
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文学 神话 悲剧 喜剧 史学
奴隶制
城邦国家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文明具有多元性
文明又具有相似性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古代两河流域
GU DAI
LIANG HE LIU YU WEN MING
兴起条件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兴起过程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文明产生
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典型代表
古巴比伦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法律方面
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政治制度
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
2.城市成为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文化成就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楔形文字
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
洪水和方舟传说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像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和特点
NEI
RONG
HE
TE
DIAN
内容
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
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特点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量刑不一,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
保留某些原始习惯法的印记,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原则等;
古巴比伦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法典历史意义
FA DIAN
FA DIAN DE LI SHI YI YI
维系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维系了王国统治。
泽被后世
其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汉谟拉比法典》不仅被后来的西亚国家沿用,对西方法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兴起
过程
兴起
条件
1.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古代埃及
GU DAI
GU DAI AI JI WEN MING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国家制度
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2.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国家制度
1.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2.有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3.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也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的较高水平。
代表性建筑:金字塔
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
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1.地理环境:
(1)尼罗河流域
(2)河水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文明产生:
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3.基本统一:
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4.政治制度:
(1)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2)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学思之窗】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
埃及历史铭文
5.文化成就:
(1)文字:象形文字
(2)日历:太阳历(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3)建筑和数学:金字塔
(4)特产:莎草(书写材料、出口物资)
《尼罗河上的惨案》
古代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自然环境: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文明进程:公元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兴起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古代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政治统治:
种姓制度(人生而不平等)
地位最高
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地位最低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特点:1、贵贱分明
2、职业世袭
3、实行种姓内婚制
4、宗教、法律地位不平等。
实质: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众生皆平等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终极解脱。
冲
击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评价种姓制度:
积极:
a.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b.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消极:
c.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限制社会的阶层流动。
d.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加剧了社会矛盾,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古代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文化成就:1、佛教
2、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3、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代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自然环境: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
文明进程: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是一种国家形态。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政治统治:城邦制度
特征:小国寡民、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典型城邦:斯巴达(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
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二、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机构 组 成 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投票决定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处理日常事务
陪审法庭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司法机关
审理重大案件
主权在民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
(城邦至上、集体荣誉感)
民主政治的特点:
自由民 168000;奴隶 200000;外邦人32000。
——哈蒙德《希腊史》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是险隘的民主。
评价:
进步性: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开创民主政治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局限性:抽签选举、轮流坐庄,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1、文学: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2、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文化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荷马史诗》
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哲学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人,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真理高于一切、创立了逻辑学、认为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三贤”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应该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交流对话。
——习近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的共同前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标志:城市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史诗、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诞生于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逐步开发,成为中心舞台。 种姓制度 佛教;史诗;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古希腊三杰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