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阅读。春天的脸,真好看,像梨花一样白,像桃花红艳艳。春天的眼,水灵灵,看得近,看得远。看得近,草儿青青,蜻蜓翻飞。看得远,白云飘飘,丽日蓝天。春天惊喜地发现,放风筝的孩子,在天空办起了动物园。春天的手,多么灵巧。摸摸杨柳,杨柳吐了绿;摸摸竹笋,竹笋钻出土;摸摸花儿,花儿开口笑。春天,你真是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小姑娘。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春天的脸、春天的 和春天的 。2.短文中画“﹏﹏﹏”的句子告诉我们( )A.孩子们在天空中发现了许多会飞的动物。B.孩子们在天空中放起了各种动物形状的风筝。C.孩子们来到动物园里放风筝。3.春天的手“灵巧”在哪里?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读课文理解语句段 开满鲜花的小路(节选)①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家,正巧,刺猬太太走出门。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②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③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④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4.从文中找出三对近义词,填入括号内。( )——( ) ( )——( ) ( )——( )5.我们在读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话时,要读出( )的语气。(填序号)A.疑惑、赞美 B.疑惑、难过 C.赞美、热爱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鼹鼠先生两次说“我不知道”,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花是谁种的,也不知道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为什么要问他,他感到很烦。( )(2)选文中的“一大片”表明了鲜花的数量多,“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表明鲜花的颜色多。( )7.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花是从哪里来的?阅读理解。大地妈妈的孩子①花草和树木吸收着大地妈妈的营养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②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③可是,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他们砍树、折花、践踏草地。大地妈妈失去了孩子,光着身子,被烈日晒,被寒风吹。过了些日子,大地妈妈病了,她的皮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④大地妈妈对人们呼喊:“爱护我的孩子吧□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8.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9.( )和( )是大地妈妈的孩子。10.用“_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11.大地妈妈的孩子是怎样报答大地妈妈的?把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阅读。猴子和牛①从前,在一条河边,住着猴子和牛。河的(de dí)对面有一棵大树,大树上结(jié jiē)满了果子。猴子虽然能采到果子,但是不会游泳,所以不敢过河去采果子。②一天,猴子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对牛说:“牛大哥,牛大哥,你背(bèi bēi)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③牛认为猴子的办法好,就立刻把猴子背到河对面去。猴子很快地爬到树上,采下果子,____________。④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好处。12.选择短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13.根据短文内容,第3自然段横线处应填( )A.自己高兴地吃起来 B.和牛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来14.短文中猴子想的办法是什么?用“ ”画出来。15.短文主要讲了猴子和牛 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阅读理解。①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灯火通明。②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好像在地上跑,鸽子灯好像在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龙活了!”③歌声、笑声、锣鼓声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16.人们在 节看花灯。17.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18.花灯数不胜数,各式各样。文中介绍了 灯、 灯和 灯,并对 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阅读理解。美味不断①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②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táng)里,土炕烫得能烙(lào)饼。玉米粒儿在伴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到簸箕(bò ji)里,放到院子里凉脆,然后端进屋子,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③一转眼,腊月初八到了,又该喝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够,不愿放下筷子。④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suō)往来。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zhuō)州小贩(fàn),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19.照样子,写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字数不限)毕剥毕剥 20.文中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连一连。第2自然段 熬腊八粥,喝腊八粥第3自然段 过了腊八,年味儿更浓第4自然段 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21.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请写一写。课内阅读。枫树上的喜鹊(片段)①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②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22.阅读文段,填一填。一 枫树 一 太阳伞 一 喜鹊窝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 比作 。24.读完文段,可以知道“我”在心中把喜鹊称呼为 。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我是一只小虫子(节选)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25.早上醒来后,“我”做了几个动作,请圈出其中表示“我”的动作的词。2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只怎样的小虫子?27.“免费的特快列车”在这里指什么?课内阅读。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28.这段文字出自寓言故事《 》,我还知道《 》等寓言故事。29.选文第一自然共有 句话。30.请用“ ”画出第一段中种田人对自己说的话。31.请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冷静————( ) 矮——( )32.种田人最后想出来的让禾苗长高的办法是什么?阅读理解。美丽的长白山长白山上有一个蓝色的湖,湖水很清很深,即著名的“长白山天池”。天池很大,原来是个火山口,后来由于泉水和雨水汇集而形成了湖。长白山上有处非常壮观的景象,那就是“长白山瀑布”。天池的水流出后,从悬崖上落下来形成了瀑布。瀑布发出隆(lóng)隆的响声,把无数的小水滴洒向山涧(jiàn),真好似“银河落九天”。长白山还有温泉。温泉的温度很高,放进一个鸡蛋,一会儿就煮熟了。每年的七、八月是到长白山旅游的黄金季节,欢迎你们到长白山来。33.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 )句话。34.填空。“银河落九天”是引用了 朝诗人 的诗句。35.用“ ”画出天池形成的原因。36.用“ ”画出瀑布形成的原因。《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 四/4 眼 手 2.B 3.摸摸杨柳,杨柳吐了绿;摸摸竹笋,竹笋钻出土;摸摸花儿,花儿开口笑。【导语】这篇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特点。通过“春天的脸”、“春天的眼”、“春天的手”等比喻,将春天描绘成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充满诗意与童趣。语言清新活泼,富有表现力。1.本题考查数自然段。自然段指作品中作者根据作品内容和主线进度安排的独立的一段文字。自然段标志是开头空两格。阅读短文可知,本文“春天的脸”“春天的眼”“春天的手”“春天”这四处开头都空两格,由此可知文章共四个自然段。结合“春天的脸”“春天的眼”“春天的手”可知,主要写了春天的脸、春天的眼和春天的手。2.本题考查分析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结合第二自然段“看得远,白云飘飘,丽日蓝天。春天惊喜地发现,放风筝的孩子,在天空办起了动物园。”可知,这句写出孩子们在放风筝,他们放的是各种动物形状的风筝,而不是在天空发现真正会飞的动物,也不是去动物园放风筝。故选B。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结合第三自然段“摸摸杨柳,杨柳吐了绿;摸摸竹笋,竹笋钻出土;摸摸花儿,花儿开口笑。”可知,这几句话具体描述了春天的手“灵巧”,通过触碰自然万物,它们都发生了美妙的变化,正说明了春天的手很灵巧。画出即可。4. 路过 经过 惊奇 奇怪 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5.A 6. × √ 7.这些花是从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包裹里漏出来的花籽长成的。【导语】《开满鲜花的小路》通过简单而富有童趣的描绘,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小惊喜带来的美好和温暖。文中的小动物们因为意外见到自家门前神秘开放的鲜花而感到惊奇和快乐。这种小而美的意外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友情。文章通过鼹鼠先生的重复对白,巧妙地引出大家对花来源的好奇,保持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悬念。整体而言,这篇文章通过简单地叙述让读者重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4.本题考查近义词。从第①段“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家”可知,其中“路过”指途中经过。第③段“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中“经过”的意思是通过。故“路过”与“经过”互为近义词。第①段“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中“惊奇”的意思是感到十分奇怪。第③段“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中“奇怪”的意思是跟一般情况很不一样;古怪;意想不到,难以理解。故“惊奇”与“奇怪”互为近义词。第①段“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中“绚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第③段“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中“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故“绚丽多彩”与“五颜六色”互为近义词。5.本题考查朗读句子。分析短文第①段中的“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和第③段中“ 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可知,狐狸太太和刺猬太太很疑惑是谁在门前种花,也在赞叹门前的花开得很美。因此,朗读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话,要读出疑惑、赞美的语气。故选A。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短文内容可知,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问鼹鼠先生是谁在她们门前种满了花,鼹鼠先生两次回答“我不知道!”表示的是他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情。短文内容中并未体现出鼹鼠先生对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提问感到厌烦。故原句说法错误。(2)结合知识积累可知,“一大片”用来形容某个事物分布得很广,“绚丽多彩”指色彩丰富;“五颜六色”形容颜色或品种繁多。因此,选文中的“一大片”表明了鲜花的数量多,“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表明鲜花的颜色多。故原句说法正确。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的内容“原来,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可知,这些花是从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包裹里漏出来的花籽长成的。8.! , 。 9. 花草 树木 10.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枯黄的树叶和花草 棉被 11.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导语】这篇短文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地妈妈”与“孩子”的温馨互动,生动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文章结构清晰,四个段落层层递进:首段点明关系,次段描绘报恩,第三段揭示破坏,末段发出呼吁。语言质朴却富有诗意,特别是“棉被”的比喻既形象又温暖。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结尾的呼喊直击心灵,使文章在童趣中蕴含深刻哲理,是一篇优秀的生态教育范文。8.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文中第④段,在“爱护我的孩子吧□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这句话中,“爱护我的孩子吧”是一个祈使句,表达强烈的请求或呼吁,所以后面用感叹号。“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用逗号隔开,表示停顿,句末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即:爱护我的孩子吧!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句。结合文中第①段中“花草和树木吸收着大地妈妈的营养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可知,这里明确的提到了花草和树木是大地妈妈的孩子。1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阅读全文可知,文中的比喻句是第②段“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这句话是把 “枯黄的树叶和花草”比作“棉被”,形象地写出了冬天时树叶和花草覆盖在大地上的样子,就像棉被一样能给大地妈妈带来温暖和保护。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中第②自然段写了大地妈妈的孩子报答妈妈的方式,从“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可知,春天,花草树木长出绿叶,让大地妈妈充满生机;夏天,它们形成绿荫,为妈妈遮挡炎热的阳光,让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大地妈妈身上,为妈妈抵御寒冷,起到保暖的作用。通过这些不同季节的行为,表现出大地妈妈的孩子们以各自的方式报答着大地妈妈。12.de jiē bēi 13.B 14.牛大哥,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 15. 合作采果子 要互相帮助【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猴子和牛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猴子想吃河对岸树上的果子,但不会游泳,于是请求牛的帮助。牛背猴子过河,猴子采果子后与牛分享。这种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文章通过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传达了团结合作的价值观,适合儿童阅读,寓教于乐。故事结尾强调了互助的好处,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整体而言,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寓意深刻。1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的”:读“de”时,用在定语后面,表示修饰、领属等关系;读“dí”时,意思是真实、实在,如“的确”;读“dì”时,意思是箭靶的中心,如“目的”;读“dī”时,是“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河的对面(de):此处用在定语后面,表示修饰、领属等关系。“结”:读“jiē”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读“jié”时,有系、打结、结束等意思,如 “结绳”“结束”。结满了果子(jiē):长满了果子。“背”:读“bēi”时,意思是用脊背驮;读“bèi”时,有背部、背后、背诵等意思。背我过河(bēi):用脊背驮着猴子过河。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②段猴子说的“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和第④段的“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好处。”可以猜测到猴子采下果子后会和牛一起分享。故选B。1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结合文章第②段“一天,猴子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对牛说:‘牛大哥,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可知,猴子想到的办法是: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15.本题考查概括内容主旨。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一天,猴子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对牛说:‘牛大哥,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和第④自然段中“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好处。”可知,短文主要讲了猴子和牛互相帮忙,成功采到果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16.元宵 17.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 18. 兔子 鸽子 龙 龙【导语】这篇短文生动描绘了元宵节灯会的热闹场景,通过三个自然段层层递进:首段营造节日氛围,次段聚焦花灯细节(运用拟人手法使兔子灯、鸽子灯、龙灯跃然纸上),末段以声景交融收尾。文章结构紧凑,语言明快,尤其对龙灯的动态描写(“金光闪闪”“尾巴摆动”)和儿童惊呼的细节,巧妙传递了传统节日的欢腾气息。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文中的第①自然段“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分析得出,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场景,人们在元宵节看花灯。1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第②自然段是围绕“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这句话来写的,直接引出了本段将要描述的内容,即街上各式各样的花灯,后续句子都是对这句话的具体展开和描述。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文中第②自然段“兔子灯好像在地上跑,鸽子灯好像在天上飞。”可知,写了“兔子灯”和“鸽子灯”。从文中第②自然段“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可知,细致的描写了“龙灯”。因此花灯数不胜数,各式各样。文中介绍了兔子灯、鸽子灯和龙灯,并对龙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19. 哗啦哗啦 沙沙 咚咚咚 20. 21.我最喜欢吃的是糖醋鱼和糖醋排骨。【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家乡过年期间的种种美食活动,生动展示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作者采用怀旧的语气,从腊月初一到年末的习俗,细致刻画了炒花生、喝腊八粥以及集市上售卖糖葫芦等场景,唤起读者对过年热闹与团圆的回忆。文字间充满了对传统年味的珍视,传达了家庭团聚和传统习俗带来的温暖与快乐。整体上,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成功营造出充满人情味的节日氛围。19.本题考查仿写词语。“毕剥毕剥”是拟声词,类似的词语还有:咕叽咕叽、咯吱咯吱、叽里咕噜、乒乒乓乓、叮叮咚咚等。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可知,第②自然段写了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结合第③自然段句子“一转眼,腊月初八到了,又该吃腊八粥了。”可知,第③自然段写了熬腊八粥,吃腊八粥;结合第④自然段句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可知,第④自然段写了过了腊八,年味儿更浓。21.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写一些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结合自己过年的情况,写出最喜欢的美味即可。示例:我最喜欢的美味是腊肉,香喷喷的,让人垂涎欲滴。22. 棵 把 个 23. 枫树 太阳伞 24.喜鹊阿姨【导语】这篇《枫树上的喜鹊》片段通过儿童视角展现了纯真美好的自然观察。作者运用明喻手法(枫树如太阳伞)和拟人化表达(喜鹊阿姨),构建出充满童趣的想象世界。文本语言简洁清新,楷体字体的选用更添质朴感。通过渡口枫树、喜鹊窝等意象的层层递进,生动呈现了孩子与自然生灵的情感联结。第二段“在心中称呼”的表述尤为精妙,既保留童话色彩,又暗含对生命平等的朴素认知,体现了儿童文学特有的诗意与哲思。22.本题考查量词的运用。根据第①段“我们村子的渡口旁有一颗枫树”,可知是一“颗”枫树。“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可知是一“把”太阳伞。“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可知是一“个”喜鹊窝。23.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第①段“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枫树的比作太阳伞。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枫树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大树的形象和作用。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这个句子可知“我”在心中把喜鹊称呼为“喜鹊阿姨”。25.伸 洗 擦 26.“我”是一只自由自在、向往美好生活的小虫子。 27.“免费的特快列车”在这里指的是狗。【导语】这篇童趣盎然的选文以拟人化手法展现了小虫子的晨间生活,语言充满诗意与想象力。整体呈现了自然与童趣的完美融合,能有效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力。25.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在“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这段话中,通过分析句子,找出描述 “我”(小虫子)动作的词有“伸、洗、擦”。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可以看出“我”爱干净;从“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能体现出“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的地方。示例:“我”是一只爱干净、喜欢探索的小虫子。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提到“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将狗比作免费的特快列车,因为小虫子跳到狗身上可以借助狗去到很远的地方,就像人乘坐特快列车旅行一样 。所以“免费的特快列车”指的是狗。28.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29.3/三 30.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31. 焦急 高 32.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导语】这段文字节选自中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通过农夫急于求成反致禾苗枯死的故事,生动阐释了“欲速则不达”的深刻哲理。文本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天天去看”“转来转去”“一棵一棵拔”等动作描写,以及“我得想个办法”“今天可把我累坏了”等语言描写,立体塑造了一个急躁冒进的农夫形象。结尾“禾苗都枯死了”的戏剧性反转,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违背客观规律的严重后果。寓言结构完整,语言质朴,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文章,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想出把禾苗一颗颗往高里拔的办法,结果禾苗都枯死的故事。所以这段文字出自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其他寓言故事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29.本题考查数句子。数句子的方法是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表述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为依据,出现一个这样的标点符号,通常就是一句话。在第一自然段中出现了三个句号。故选文第一自然段共有三句话。3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可知,文中“自言自语地说”后面跟着的是冒号和双引号,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重点人自己说的话,所以是这句。故种田人对自己说的话是: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31.本题考查反义词。“冷静”,指的是人沉着,不感情用事,能理智地对待事物。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可知,他发现禾苗没有长高,心里非常着急。“焦急”,表示非常着急,情绪激动。与“冷静”所表达的沉着状态相反。故“冷静”的反义词是“焦急”;“矮”,指高度低,与“高”相对。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可知,经过他的努力和苗离地面远了一大截。“高”,表示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与“矮”所表达的高度低的意思完全相反。故“矮”的反义词是“高”;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句子“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可知,他想出的办法是把禾苗一颗颗的往高处拔。33. 4/四 2/两 34. 唐 李白 35.天池很大,原来是个火山口,后来由于泉水和雨水汇集而形成了湖。 36.天池的水流出后,从悬崖上落下来形成了瀑布。【分析】这篇文章围绕长白山展开。先介绍天池的湖水、形成原因,再描述瀑布的壮观与成因,还提及温泉的高温特点。语言平实,按景点顺序行文,结尾发出邀请,清晰展现长白山独特景观,激发读者游览兴趣 。33.此题考查数自然段和句子的能力。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相对独立的部分,通常以开头空两格为标志。所以这篇文章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为一句的结束标志,可数出第一自然段有2句话。34.此题考查诗句的识记能力。“银河落九天” 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全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具体信息的查找和理解能力。文中第一段明确提到 “天池很大,原来是个火山口,后来由于泉水和雨水汇集而形成了湖”,这句话就是天池形成的原因,用 横线画出此句即可。3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具体信息的查找和理解能力。文中第二段说 “天池的水流出后,从悬崖上落下来形成了瀑布”,这就是瀑布形成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该句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