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2章5液体课件(44页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2章5液体课件(44页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第二章 5. 
基础达标练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C.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
D.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
答案:BD
解析:液体存在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始终与液面相切,故A错误,D正确;液晶的名称由来就是由于它具有流动性和各向异性。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B正确,C错误。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
B.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C.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
D.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D
解析: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故A正确;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故B正确;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故C正确;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
3.(2024·河北省邢台市高二检测)如图甲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图乙中的( D )
答案:D
解析:肥皂膜未被刺破时,作用在棉线两侧的表面张力互相平衡,棉线可以有任意形状。当把a部分肥皂膜刺破后,在b部分肥皂膜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棉线将被绷紧。因液体表面有收缩到面积最小的趋势,所以棉线被拉成凹的圆弧形状。正确选项为D。
4.(多选)把极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与水银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毛细现象的是( A )
答案:AC
解析:因为水能浸润玻璃,所以水在细玻璃管中上升,且液面与管壁接触的位置向上弯,故A正确,B错误;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水银在细玻璃管中下降,且液面与管壁接触位置向下弯,故C正确,D错误。
5.关于液体的微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液体分子在振动,但无确定的平衡位置
B.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弱
C.液体分子在杂乱无章地运动,无任何规律性
D.液体分子排列整齐,在确定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答案:A
解析:液体分子在振动,由于流动性,无确定的平衡位置,故A正确,D错误;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弱,液体很难被压缩,故B错误;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律,但大量分子运动表现出统计规律,故C错误。
6.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
C.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
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
答案:B
解析: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但液晶本身不发光,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成为液晶,故选B。
7.(2024·山东泰安一模)我国已经在空间站上开展过四次精彩的太空授课,在亿万中小学生心里播撒下科学的种子。“天宫课堂”的教师们曾经做过两个有趣实验:一个是微重力环境下液桥演示实验,在两个固体表面之间可形成大尺寸液桥,如图a所示;另一个是微重力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演示,把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入装满水的培养皿,水在管内不断上升,直到管顶,如图b所示。对于这两个实验的原理及其作用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液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桥表面形状得以维持,而不会“垮塌”
B.分子势能Ep和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能总体上反映水表面层中水分子势能Ep的是图中“A”位置
C.农民使用“松土保墒”进行耕作,通过松土形成了土壤毛细管,使得土壤下面的水分更容易被输送到地表
D.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会因为无法吸墨、运墨而写不成毛笔字
答案:A
解析:液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桥表面形状得以维持,而不会“垮塌”,故A正确;分子势能Ep和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水表面层中水分子间距离大于内部水分子的距离r0,能总体上反映水表面层中水分子势能Ep的是图中“C”位置,故B错误;农民使用“松土保墒”进行耕作,通过松土阻断了土壤毛细管,使得土壤下面的水分不容易被输送到地表,故C错误;毛笔书写过程中,在毛细现象作用下,墨汁与可以被浸润的毛笔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于是墨汁便被吸入毛笔材料中,并牢牢“困”在毛笔内部。而当毛笔尖与纸张接触时,留在毛笔表面的墨汁,同样在毛细作用下,被吸附到纸上,其间根本无须重力作用,故D错误。
8.如图甲所示,夏天的清晨,荷叶上滚动着一个晶莹剔透的小露珠,甚是好看。这些小露珠基本上都呈现为近似的球形,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表面张力和浸润现象”“表面张力和不浸润现象”或“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线段BD=BE。能总体上反映露珠表面层水分子作用力的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
答案:表面张力和不浸润现象 C
解析:露珠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总要收缩成球体,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的附着层将沿固体表面收缩,即小露珠基本上都呈现为近似的球形是表面张力和不浸润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露珠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液体表面层分子的间距大,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即为题图中的C点。
能力提升练
9.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硬币能浮在水面上并非因为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B.水黾能静止在水面上,是因为表面张力与重力平衡
C.液面为凸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收缩,液面为凹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伸张
D.毛细现象只能发生在浸润的固体和液体之间
答案:A
解析: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是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而不是浮力作用的结果,故A正确;水黾能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对其的弹力与重力平衡的结果,表面张力的研究对象是液体,故B错误;液面为凸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收缩,液面为凹形时表面张力也使表面收缩,故C错误;毛细现象可以发生在浸润的固体和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浸润的固体和液体之间,故D错误。
10.(2024·浙江高三上开学考试)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航天员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航天员们在空间站进行一场“乒乓球友谊赛”,使用普通球拍时,水球被粘在球拍上;而使用毛巾加工成的球拍,水球不仅没有被吸收,反而弹开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水球形成球形是因为水具有表面张力
B.水球被粘在球拍上是因为拍子表面对于水是浸润的
C.毛巾的表面布满了疏水的微线毛,对于水是不浸润的
D.用毛巾加工成的球拍打水球的力大于水球对球拍的力使水球弹开
答案:D
解析: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因为水具有表面张力从而使得水球形成球形,故A正确;水球被粘在球拍上是因为拍子表面对于水是浸润的,故B正确;毛巾的表面布满了疏水的微线毛,所以其对于水是不浸润的,故C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用毛巾加工成的球拍打水球的力等于水球对球拍的力,故D错误。
11.(多选)如图所示,关于液体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A.甲图中露珠呈球形,这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B.乙图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
C.丙图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D.丁图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相切
答案:BD
解析:甲图中露珠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图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B正确;丙图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C错误;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与液面相切,且与分界面垂直,D正确。
12.(多选)(2024·四川内江一模)喷雾型防水剂是现在市场上广泛销售的特殊防水剂。其原理是防水剂在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形成类似于荷叶外表的效果,水滴以椭球形分布在玻璃表面,无法停留在玻璃上,从而在遇到雨水的时候,雨水会自然流走,保持视野清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照片中的玻璃和水滴之间发生了浸润现象
B.水滴呈椭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滴的内部密集
D.水滴与玻璃表面接触的那层水分子间距比水滴内部的水分子间距大
答案:BD
解析:浸润即液体在与固体表面接触时能够弥散进入固体表面的现象,而照片中的玻璃和水不浸润,故A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滴呈球形,但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呈椭球形,故B正确;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滴的内部稀疏,水滴与玻璃表面接触的那层水分子间距比水滴内部的水分子间距大,表面层分子间因为引力的作用,使表面层分子有收缩的趋势,从而形成球形,故C错误,D正确。
13.(多选)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中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固体A和毛细管B都很干净,则( B )
A.固体A和毛细管B可能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B.固体A和毛细管B一定不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C.图甲是液体对固体A的浸润现象
D.图乙是液体对毛细管B的浸润现象
答案:BD
解析:由题给现象可知该液体对固体A不浸润,对毛细管B浸润,则A、B一定不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选项B、D是正确的。
14.某同学将一个直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发现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较大(如图甲所示)。于是他用同样的玻璃毛细管做成一个弯管,将长臂端插入水中,使弯管顶部到水面的高度H′答案:不对,见解析
解析:毛细管中被“拉起”的水柱重力为G=SHρg(S为毛细管内截面积,ρ为水的密度);显然,该水柱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G,实际上所说的“拉力”是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则F=G。当管弯曲时,短臂管中水柱长为hF′,所以该同学的想法是不对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5.液体
目标体系构建
1.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2.了解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毛细现象。

1.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能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产生的原因。
3.了解液晶的特点及其应用。
课前预习反馈
知识点 1
1.表面层:液体表面有一层跟气体接触的______,叫作表面层。
2.分子力的特点
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略小于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在表面层,分子比较______,分子间距离略大于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
3.表面张力
(1)定义:液体表面的这种力使液体表面______,叫作液体的表面张力。
(2)作用效果:使液体表面具有__________。
说明: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积收缩到最小。
液体的表面张力
薄层
r0
斥力
稀疏
r0
引力
绷紧
收缩趋势
『判一判』
(1)表面张力是分子力的宏观表现。(   )
(2)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
(3)有些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走动是由于有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   )

×

『选一选』
以下现象中,与表面张力无关的是(   )
A.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水银滴呈球形
B.某些小型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
C.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会变钝
D.用扁平的碎瓦片打水漂,可以多次在水面上向前弹跳
答案:D
解析: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水银滴呈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A错误;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水面形成一层膜,某些小型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故B错误;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它的尖端会变钝,故C错误;用扁平的碎瓦片打水漂,可以多次在水面上向前弹跳,不是表面张力现象,故选D。
知识点 2
1.浸润和不浸润
(1)一种液体会______某种固体并______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作______;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
(2)浸润和不浸润是________作用的表现。
2.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______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______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的内径越小,高度差______。
浸润和不浸润
润湿
附着
浸润
不浸润
分子力
上升
下降
越大
『判一判』
(4)若某种液体浸润某一固体,那么它对所有固体都浸润。(   )
(5)毛细现象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现。(   )
×

『选一选』
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是不浸润的,如图为一滴水滴在某一次性防护口罩内侧的照片,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片中的口罩一定为不合格产品
B.照片中附着层内分子比水的内部稀疏
C.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的内部密集
D.水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
答案:B
解析: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是不浸润的,照片中的口罩正好发生了不浸润现象,故A错误;根据照片所示,水发生了不浸润现象,则附着层内分子比水的内部稀疏,故B正确,C错误;水不是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如水可以浸润玻璃,故D错误。
知识点 3
1.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_________的物质叫液晶。这是介于液态和固态间的一种中间态。
2.出现液晶态的条件: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有些物质在特定的______范围之内具有液晶态,另一些物质,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时,在一定______范围内具有液晶态。
3.液晶的微观结构:通常______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判一判』
(6)液晶的各种物理性质均表现为各向异性。(   )
(7)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的分子排列与液态相同。(   )
液晶
各向异性
温度
浓度
棒状
×
×
『想一想』
农民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来保存土壤中的水分,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把地表土壤锄松,破坏了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从而阻止了水分上升到地面而被蒸发掉。
课内互动探究
探究?
液体的表面张力
要|点|提|炼
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
(1)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
①分子间距离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
(2)表面张力及其作用
①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所示。
②表面张力的大小与边界线长度有关,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
③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表面张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故往往会误认为收缩后r典|例|剖|析
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而不陷入水中是液体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B.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C.缝衣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D.喷泉喷射到空中的水形成一个个球形的小水珠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AD
解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昆虫(或缝衣针)在水面上时,其与水接触的位置比周围水面稍下陷,但仍在水面上而未陷入水中,就像放在柔韧性非常好的膜上一样,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故A正确,C错误;小木块浮于水面上时,木块下部实际上已经陷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是浮力与重力平衡的结果,故B错误;喷泉喷射到空中的水分散时每一小部分的表面都有表面张力在起作用,且又处于失重状态,因而形成球形小水珠,故D正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斥力的作用产生的
B.液体表面张力是由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产生的
C.在液体的表面层里,分子间距大,分子间相互排斥
D.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答案:D
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的结果,而非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产生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故A、B、C错误,D正确。
对点训练
探究?
对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液晶的分析
要|点|提|炼
1.附着层内分子受力情况
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
2.浸润的成因
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吸引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稠密,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具有扩张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3.不浸润的成因
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吸引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体。
4.毛细现象
(1)两种表现: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
(2)产生原因
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系。
如图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会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乙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一向下的力,因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
5.液晶
液晶是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一种中间态的物质,在特定方向上分子排列整齐,其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另一方向上分子排列是杂乱的,具有液体的特征,所以液晶还具有流动性,但液晶并不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典|例|剖|析
2.(多选)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浸润现象,图乙为不浸润现象
B.图甲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
C.图乙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
D.图甲中表面层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而图乙中表面层分子比液体内部密集
答案:AC
解析:由题图可知,图甲为浸润现象,图乙为不浸润现象,故A正确;图甲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密集,故B错误;图乙中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故C正确;图甲和图乙中表面层的液体分子都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故D错误。
(多选)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
A.用粉笔吸干纸上的墨汁
B.建房时,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
C.用棉线作酒精灯的灯芯
D.想保存地下的水分,把地面的土壤锄松
答案:AC
解析:粉笔、棉线、砖和土壤内部都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均是防止毛细现象,故A、C正确。
对点训练
关于固体、液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
C.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其尖端变钝,这是由于液体重力的作用
D.唐诗《观荷叶露珠》中“霏微晓露成珠颗”,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浸润
答案:B
对点训练
解析: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故A错误;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故B正确;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其尖端变钝,这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C错误;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不浸润,故D错误。
核心素养提升
正确区分表面张力、液面弹力及浮力
浮力的实质是物体的下表面与上表面所受的压力之差。表面张力的实质是液体表面层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分子力的宏观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表面张力作用于液体的表面层里,并不是作用于液面上的物体上。昆虫与极细的针漂浮于水面上是表面张力在起作用,表面张力使水面上形成一个膜(表面层),正是这个膜托住了昆虫与细针,即膜对它们的支持力与其重力平衡。
案例
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   )
A.硬币所受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和浮力的合力平衡
B.硬币所受的重力与浮力平衡
C.硬币所受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
D.表面张力使水面收缩成“弹性薄膜”,对硬币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硬币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答案:D
解析:这一现象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由于硬币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硬币放入水中易下沉,而硬币表面由于经常和手接触,有一层油膜,这一层油膜使硬币与水不浸润。将硬币轻轻放在平静的水面时,表面张力使水面收缩形成一个膜,正是这个膜托住了硬币,即膜对硬币的支持力与硬币所受的重力平衡。故D正确。
课堂达标检测
一、液体表面张力
1.(多选)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伞伞面的布料有缝隙但不漏雨水,是表面张力的结果
B.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
C.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答案:AC
解析:布伞伞面的布料有缝隙但不漏雨水,是表面张力的结果,故A正确;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而不是与液面垂直,故B错误;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C正确;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略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
2.(2024·辽宁辽阳一模)春天来了,雨后荷叶上有很多晶莹剔透的水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叶上的水珠呈球形是因为水珠受到重力
B.在水珠表面层,水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在水珠表面层,水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在水珠表面层,水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答案:B
解析:荷叶上的水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故A错误;在水珠表面层,水分子相对于水珠内部分布比较稀疏,水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B正确,C、D错误。
二、浸润和不浸润
3.(多选)(2024·河北石家庄高二下阶段练习)如图是分别装有水和水银的两个玻璃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不浸润玻璃
B.水银不浸润玻璃
C.水的表面层中的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D.水银的表面层中的水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零
答案:BC
解析:由题图知水浸润玻璃,故A错误;由题图知水银不浸润玻璃,故B正确;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C正确,D错误。
4.下列现象中属于浸润现象的是(   )
A.内径很小的玻璃管竖直插在水银槽内,细管内的水银面比外面槽里的水银面低
B.洒在玻璃板上的水滴会向四周扩展
C.少量的油在汤里形成小油珠
D.少量的水洒在蜡纸上,形成球形水珠
答案:B
解析:细玻璃管内的水银面比外面槽里的水银面低,水银不浸润玻璃,属于毛细现象,故A错误;洒在玻璃板上的水滴会向四周扩展,属于浸润现象,故B正确;少量的油在汤里形成小油珠,油不浸润水,故C错误;少量的水洒在蜡纸上,形成球形水珠,水不浸润蜡纸,故D错误。
三、液晶
5.护肤乳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层状液晶,则(   )
A.所有物质都能形成层状液晶
B.层状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C.层状液晶是液体与晶体的混合物
D.层状液晶不会随温度升高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层状液晶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并非所有物质都能形成层状液晶,故A错误;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B正确;固体向液体转化的中间态具有和晶体相似的性质,这种液态晶体称为液晶,层状液晶并不是液体与晶体的混合物,故C错误;液晶在某些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但随温度升高,它会变为液态,表现出各向同性,故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