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三大改造所有制性质 1952年公有制经济 21.3%私有制经济 78.7%1952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占比情况表私有制经济占主体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表格反应了此时我国所有制存在什么问题?材料: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材料一: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不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但不能很好地支持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且会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生种种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材料二: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巩固人民政权。——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据材料概括实行三大改造的必然性①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防力量、巩固人民政权的必然要求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壹材料三:这是土改后,希勤村村民汪善清的回忆:“牲畜和农具总数太少,不可能家家都分到,有犁没马、有马没车,想种地每家都缺东短西,就连我爹牵回家的那匹马,有一半还要归隔壁。”汪善清当时琢磨:半匹马咋耕地?他回忆道,水利修建是个问题,分到的田难以解决水利灌溉;加上天灾人祸等其他原因,一些农户一年到头收成很少,家里揭不开锅,不少农户被迫忍痛将分到的土地出租变卖,换钱填饱肚子。建国前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又出现了。——《希勤村的合作化之路》土改完成后,农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①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②难以解决水利灌溉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④不能合理使用耕地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材料四: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化。——《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什么方式?为什么?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道路: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农民私有,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所有制,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低级高级循序渐进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呈现了怎样的发展状态?②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表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材料六:剪子生产社组建了电镀车间,从工艺上进行革新。在供销方面,合作社与市手工业经理部签订了订购合同,再不用担心“本小腿短”了。在社员物质生活上,1956年与1952年相比,平均工资由原来的20多元提高到50多元,增加一倍半。——李文苏《王麻子刀剪及其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时间 合作社数量 社员人数 社员数占个体手工业者比值1952年 3280 21.8万 1%左右1956年 10.44万 603.9万 91.7%1952年和1956年手工业合作社的部分统计数据①手工业生产力获得解放,得到了极大发展进行合作化建设后,手工业发展状况如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贰【概念解析: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特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由本土民族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其表现形式为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企业,如洋务运动时张謇的大生纱厂;建国后的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八:(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投机商乘上海存粮不足和国外棉纱进口困难之际,掀起了以粮、纱、煤为主的涨价风潮。。。。。。(使)上海物价上涨了一倍多,并影响到整个华东、华北和华南等地。——韩广富、曹希岑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②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材料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很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难以担当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私营企业国家购买私企股份资本家私有部分国家公有部分(领导地位)共同经营赎买政策:国家有代价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具体做法是:国家在公私合营之初按照核定的私股股息,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的私人股份额度,发给股息,年息5%。①③②④采用赎买政策公私合营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1913—1918年1956年产生并开始发展短暂的“春天”退出历史舞台洋务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大改造”完成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化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趁势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195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191319191927193719451949................................................................................................................................................................时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56产生短暂的“春天”初步发展迅速萧条恢复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有所恢复退出历史舞台洋务运动民国建立;一战开始一战结束抗日战争国统区经济问题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叁依据材料,对三大改造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项目 农业总产值 手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 24.8% 83% 128.6%年均增长 4.5% 12.8% 17.6%1952年和1956年我国各类经济成分占比表1952年1956年③促进了“一五计划”的开展材料九: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遗留了一些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大改造”的局限性启示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应采取怎样的思维方法?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三大改造”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产业:改造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公私合营采用赎买政策改造前的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改造后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