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温故知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它提出只有_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会中决定实行什么历史性决策?形成的领导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地位和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年,高考制度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977
1978年
改革开放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改革
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是如何推进的?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1: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到0.13元,有2.7亿人每天能挣到0.14元。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报表
材料2:“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男的上工在打牌,女的上工在纳鞋”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改革的原因 当时的农村生产存在什么问题?
当时老百姓生活贫困
人民公社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改革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P38)
观看视频,回答:农村的改革最先从哪里开始?如何进行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农村改革的开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
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材料1:1966:—1976年小岗村村民生活概况简表
好年景 差年景 其他
人均口粮 9两/天 2.8两/天 全村有20户人,常年外出讨饭的有19户
人均收入 0.11元/天 0.04元/天 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词
回答:农村的改革最先从哪里开始?如何进行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各地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统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
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P39)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土地公有
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分配制度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结合材料说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材料2:这一年,小岗村生产队长严宏昌包了30多亩地,收入4500元,交了20多元土地税,200多元的集体提留后,剩余收入相当于严宏昌一家前十年收入的总和。正如胡耀邦所言:“大包干一镢头刨出个大金娃娃。”
材料1
4、意义:①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P3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4、意义:②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P39)
1956年三大改造之一
农业合作化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
一大二公:人民公社规模大,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极大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激发农民劳动热情,带来农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结合教材及以下材料,分析:城市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2:因为天气很热,上海某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1: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面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单一,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也没了......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结合教材及以下材料,分析:城市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3:(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1、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管理方式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2、改革内容:
(P40)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大大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出现城乡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
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苏联的经验采用了计划经济模式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确立过程:
提出目标
建立
框架
初步确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992年十四大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P41)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所有制结构改革
管理方式改革
分配方式改革
增强
企业
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1.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总书记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的哪件事(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对外开放
C
课堂练习
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
课堂练习
3.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B.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
C.增加市场经济成份
D.增强企业的活力
D
4.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C
课堂练习
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政企职责不分
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制度“大锅饭”
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